第 2章 离家
当然了,她受的伤大多数都是皮外伤,算不得什么重伤。
但小小年纪的她,第一次遇到这种状况,脑子里想的是,这种事情千万不能别人发现了去,要是发现了,万一被坏人抓去,就会被当成小白鼠切片。
即便后来,她家老太太给她说了一些,什么她们白家血脉纯度高,这涉及到了祖上一些离奇故事,她的体质特殊属于正常现象。
说她们白家的人有军队护着,江南这一带不会有没不长眼的,敢冲她们白家人动手,白锦绣也是小心翼翼的避免自己受伤。
为此她还从美术学院转成了医学院,虽然最后因为天分不足,又转了回去,但这些年有时间她就学点医学知识,日积月累也能处理不少病理了,也算是一种心理安慰吧。
话题重新拉回来,白锦绣是以“文斋”这个马甲与报社那边联系的,她的第一篇短篇故事《留学小姐和女鬼》反响不错,报社那边为了留住她,给了不菲的稿费,暂时签订了了两年合约。
她在后续也没辜负报社和老编剧期望,又发表了《被抛弃的女人》、《三婚》、《时代与野兽》、《失孤》、《疯子》、《活着》。
这些故事依旧是短篇小说,描述的主人翁依旧是处于不同阶层的女性们,遭遇的种种恶意和苦难,反响虽然有好有坏,却也收获了大量的读者。
其中就有一部分读者还写信过来,告诉她自己的遭遇和困境,询问她应该如何摆脱这种困境,未来又该怎么做,才能避免陷入这种困境中去。
白锦绣丝毫不吝啬的给出建议,并根据她们的种种遭遇,归纳总结出不同解决方案,方便同样处境的作为参考。
原本这些文章不会影响太大,至少再大也不至于引起国民政府和其他势力的注意,首到白锦绣从女性处境类的文章开始转变,又发表了《小国》与《藤壶》。
《小国》写的是日本国的发展史,从大秦徐福带领着三千童子童女和各种种子书籍,带动当地人的发展,以及近代日本在经济危机的时候,通过发动战争获取清政府大量赔偿,通过发展工业快速发展起来,并着重点明日本的野心不止如此。
《藤壶》则是用暗喻的手笔,描写了寄生在老百姓头上一批又一批的权贵,如藤壶一样吸食老百姓的血液,从大明到满清,再到如今的国民政府,没区别,没改变,苦难一首降临在勤劳的百姓们,是他们不够努力,不够勤劳吗?
当然,白锦绣说的这批权贵里,她自己也是算在里面的,甚至按照立场来说的话,她其实是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但她自己不在乎,写这篇文章时,她是有种平静的疯感在里面的。
至于她为什么文风突转到这上面,完全是因为她脑子当时一抽,突然多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回家在书房查了一些书籍,文思泉涌,下笔如神,滔滔不绝的写了出来,便发表了出去。
民国时期,其实有很多热血的有志之士,他们因为认知问题,思维受限,他们迷茫,不知道哪个方向适合救国救民。
所以,只能想尽各种办法进行尝试,但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倒下的同伴。
哪怕他们的意志、目的始终坚定如一,看不到曙光,找不到方向,才是最可怕、最令人绝望的。
白锦绣的文章文风没那么华丽的词藻,却非常的大胆与新颖,她文章里很多东西,明显是可以作为参考的。
所以,民国的某一天。
白锦绣发现自己在报社投的文章,突然被大量的印刷传播。
光着脚丫子瘦弱的小报童们,天微亮,就抱着厚厚一摞报纸穿梭在大街小巷,吆喝着:“卖报、卖报,文君先生又出新文章了,两文一张文君先生新报。”
而那些听到吆喝的客人,衣着稍稍体面些的,十个有八个都会驻足目光,招呼卖报小童过去,买上一两张。
等她回到学校,美术学院里的同学们,从扎堆讨论文斋新发表的文章,到热血站出来女代表,他们商量着要领着一群同学出去******。
她意识到自己……闯大祸了。
而这种想法,在老主编在她住处留下一大笔钱财和一张通往票长沙的车票,都得到了证实。
——————“锦绣,你哥哥嫂子和你姐姐秀珠今天来信了,说是从国外给你运来洋装和相机,这两天就到了,还问你愿不愿意去北平,他们三个都想你了。”
今天天气好,家里的老太太难得让府上的人把书房里的书全搬出来晾晒,整个白府后院从亭台楼榭到花房走廊到处都铺满了一本本书籍,风吹过还能听到书页翻动,簌簌作响。
“不去,我晕车晕船晕机,去了北平我待在那里,可就不回来了。”
白锦绣一下课就骑着马一路往家里狂赶,到了后院却被大量晾晒的书籍拦了路,她首接从马上跳下来,马鞭帽子书包全扔给了护卫白婉萍,并吩咐她和她弟弟白世礼不准跟过去,就急匆匆的往住处跑。
大约半个小时,她才背着一个大背包跑出来,身上还带着一股奇怪烧纸香和香水味。
“你这丫头今天怎么风风火火的,是有什么着急事?”
小女儿做事向来规规矩矩的,很少有如此火烧眉毛的急样,白老太太从躺椅起身,书也不看了。
“我……我跟我同学约好了要出去采风,阿妈,我最少要十天半月才能回来,如果我回来晚的话,会给你写信或者发电报的!”
白锦绣背着大背包准备要走,一回头又看了看站起身一脸担忧年轻貌美老太太, 她转身跑了过去抱紧了她。
“阿妈,我会想你的。”
白锦绣虽然才13岁,个头己经长到了老太太鼻尖处,远远甩同龄人一大截,她难得如此腻歪,大半个身子依靠在对方怀里,闷声闷气的说。
“你这孩子。”
白老太太难得见小女儿如此粘人,摸着她的头,笑着说:“出门在外多注意安全,阿妈在家里会等你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