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着浓烟的土罐子大吊灯,到处漆黑一片,寂静无声。
每天和农民一起下地干活,万大放以前没干过,笨手笨脚,农村的一个小姑娘都能落他老远。
干一天活,回到青年点,累得腰酸腿软,起不来炕。
他突然想起了梁瞎子的第一条忠告,赶紧跟社员套关系,虚心请教。
这么一来也确实让他占到了便宜。
跟在社员后面,不仅能跟着学到一些省力气的技巧,分垄的时候,也总能占到短垄,早点收工。
同时他还记着梁瞎子叮嘱他的谨言慎行,不乱说话。
别人跟他嚼舌根子,他也赶紧搪塞过去,有的知青忍受不了饥饿,偷鸡摸狗,万大放也不掺和。
通过观察,他还发现,不同姓氏的社员之间暗中分为几个阵营,夸谁贬谁都容易落埋怨,管住嘴让他避免了很多麻烦。
大队组织开会时,大家对万大放的评价都很高,群众基础好,回城的希望就大。
 
但这第二条却有些难办。
裤裆里的事儿,说大不大,但一有这个感觉,却难受得要命。
血气方刚的年纪,不知道明天在哪里。
心底的各种欲望,在这枯燥、迷茫又苦楚的生活中,被无限放大。
大家只顾囫囵眼前的困局,谁还去考虑以后何去何从。
有几个知青,溜光水滑,能说会道,仗着城里人会念书的光环,很快就在村里搞上了对象。
村南头的郑小萍,是大队兽医老郑的女儿,长得不赖,虽然嘴有点大,但皮肤很白,身量也高,是许多小伙子追求的对象。
可却偏偏看上了小她一岁的万大放,要他晚上与自己在河边见一面,聊聊知心话。
万大放几经犹豫,一头想着郑小萍高大丰满的身体,一头却想起了梁瞎子那张不阴不阳的脸,最后仍是没赴郑小萍的约。
这事情当时并没看出成效,却在三年后回城的节点,帮了万大放的大忙。
 
当时返城的消息一传过来,知青们闻风而动。
正在搞对象的,马上打住,谈婚论嫁的,立刻暂停,在乡里与村民结了婚的,后悔莫及,要么得离婚,要么就得拖家带口地留在村里。两相抉择,丑态毕露。夜里总能听到各家的哭声跟砸碗的声音。
在回城的诱惑面前,一切海誓山盟,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