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今天是六月一日,是个特殊的日子。

不过并不是因为儿童节,而是城市负责人的例行会议。

打开全息投影设备后,陈宇的面前出现了有点雪花的画面。

太阳黑子的活跃运动,让卫星的信号转接受到了一点影响。

几分钟后,会议画面恢复了正常。

依旧是一个空旷的空间,不过周围的颜色是赤红色,给人一种炽热的感觉。

与各城市所处的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一次的会议参与者是三十五人,意味着一半的城市已经沦陷、废弃。

会议开始了,首先是惯例的开场词。

“我们所处的地球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存,不过我们没有放弃。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牺牲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行者。

短短半年来,数亿民众死亡!

然而我们这些活下来的人,还不能放弃生的希望。

人类的未来是黑暗的,我们要追寻黑暗中唯一的烛火。

如若这最后一丝光亮不存在,我们不惜燃烧自己,也要照亮前进的方向。

灾厄十年,第十一次会议开始。”

这段话陈宇听了很多遍,每一次听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人类很艰难。

光是活着,就要花费所有的力气。

很多人不禁开始怀念,十年前的和平时期。

公元二零二一年,世界纵然存在不少的争端。

经济危机,全球化衰颓,生态环境恶化。

不过大部分人类,还是可以自由的呼吸空气。

工作、房价、医疗,人类所担忧的,都是怎么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社会带给他们的压力不小,但起码不需要担心下一刻自己就会死去。

担心此前所作出的一切,都烟消云散。

十年后的人类,所担忧的问题只有一个。

如何活到明天?如何活到后天?

任何超过一月的计划,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人们甚至不能保证,那个时候的城市还存在,自己还活着,

短暂的沉默之后,燕京的城市负责人开始发言。

“第十一次会议的第一个议题,冰川的变化对沿海城市的影响。

根据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观测,南北极的冰川开始了大规模的融化。”

圆形会议桌的中间,出现了一副地图。

世界地图上,共有两个大洲,泛亚和泛美两个巨大的板块。

不过放大后的地图变成了立体地图,用3D的形式展现出了海拔的高度。

代表全国地图的最左面,出现了喜马拉雅山脉,右边则是各自分布的城市。

在座的人都处在泛亚大陆的东面,地势呈现西高东低分布。

看到这里,一部分人心里预感到,有***烦要发生了。

有人询问道。

“冰川的融化,会对海平面造成多大的影响?

对于南北极的详细数据,只有燕京等少数城市有存储。”

听到冰川开始大规模融化的消息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冰川融水提高海平面。

燕京的负责人稍微沉默了一下。

用地图的变化来回答,在场其它人的问题。

地图上出现了海洋的模拟,出现在3D地图的东面。

然后海平面开始的迅速地升高,淹没了沿海的所有城市。

然后向着腹地前进了很长一段距离,才停了下来。

“怎么会这样!”

“所有的沿海城市都会被淹没?”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看到3D地图后,在场的人展现出不一样的态度。

沪市和羊城这样的沿海城市负责人,被惊讶到说不出话来。

他们对此有过预料,不过从来没有想到海平面会上涨这么高!

“这下子可麻烦了。”

那些处于西面的城市,川城、西都等,并不在这次淹没的范围。

他们表现出的是惋惜和遗憾,以及一点点幸灾乐祸。

“数据确定吗?

武都的海拔是三百多米,怎么会在淹没的范围内!”

武都的城市负责人,对这个模拟感到难以置信。

海边的城市有淹没风险,这个可以预料到。

但武都距离海洋的距离,足足有八百多公里!

这样的坏消息,立刻让会议的现场陷入了哗然。

不过另一个坏消息,被燕京的负责人宣布。

“冰川融化带来的灾难,不仅仅只是海平面上升。

海洋盐度的改变,会导致洋流发生变化。

可以预计的是,我们未来要面对的,还有可能的台风和海啸!”

这下子,大部分人的脸色不好看了。

纵然有些城市海拔足够高,不会被海平面上升影响。

但台风和海啸,波及的范围很大。

全国现在三十五个城市,除了五六个在喜马拉雅山脉附近的城市。

没有谁敢说自己所在的城市,可以在后续的台风和海啸中不受影响。

……

第十一次会议草草结束了。

长达两小时的讨论,甚至没有讨论出一个应对章程。

毕竟每个城市所处的环境都不一样,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也不同。

这一次的海平面上升,波及到并不是所有城市。

异兽之灾,大冰川时期、大火炉时期,都是波及全球的灾难。

不过海平面上升并不是,只波及到十二个城市。

齐心协力,显得有点勉强。

就算那些海拔高的城市想要帮助,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会议结束后,陈宇等人拿到了详细的南北极冰川数据。

根据温度模型的推算,可以计算出冰川融水的规模。

将其发送给琼安的研究所后,证实了海平面上升的结论。

唯一的好消息,琼安还有时间。

“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海平面会上涨到琼安的海拔。

在此之后,琼安就会被海水所淹没。

海平面上涨大概三百米左右,琼安会处于水下两百米的位置。”

陈宇的脑海里,不断思考着应对的方式。

向着高海拔区域,大规模的迁移?

“大规模的迁移没有可行性,地表平均温度七十多度。

三百万人的迁移,基本不可能!

就算成功,也要损耗上百万的人口,接近全部的工业实力!”

修建水下避难所,采取密封措施?

“可行性也不高,水下两百米要承受接近二十个大气压。

地下的坚固的避难所或许可以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是穹顶建筑够呛!

没了穹顶建筑,琼安会失去一百万人口,百分之七十的生产力!”

pass了多个方案后,陈宇不禁有点头疼。

他站起身来,看向窗外放松心情。

一公里外,几个小孩踩着磁悬浮滑板的景象,吸引了他的注意。

陈宇想起了程宏对他说过的一句话,

“为什么不能让琼安浮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