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宿舍生存法则(社畜版)
林晚把帆布包往椅子上一扔,整个人瘫坐在下铺,长长地舒了口气。
不过是报个到领个东西,运动量堪比她过去一周的总和——看来这具身体的体能储备,比她那台用了三年的笔记本电脑还堪忧。
“累死我了!”
张淼也跟着瘫倒在对面的床上,把军训鞋踢到一边,“这校园也太大了,从报到处走回来差点没中暑。”
林晚没接话,视线落在书桌右上角的铁皮饼干盒上。
那是原主用来放杂物的,刚才路过超市时,张淼说“女生宿舍总得备点小零食”,硬拉着她买了两包薯片塞进去。
现在,她需要一点私人空间,整理原主的记忆。
“我去洗把脸。”
林晚起身拿起脸盆,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自然。
水房在走廊尽头,冰凉的自来水扑在脸上时,林晚才觉得混沌的脑子清醒了些。
镜子里的女生还带着点婴儿肥,眼尾微微下垂,不笑的时候看起来有点怯懦——这是原主留给世界的保护色。
可只有林晚自己知道,这具躯壳里,装着一个被KPI和deadline磨得棱角分明的灵魂。
她对着镜子扯了扯嘴角,试图模仿原主那种小心翼翼的笑,结果表情僵硬得像个劣质木偶。
算了,装不像就不装了。
社畜的生存法则第一条:与其费力讨好所有人,不如把精力花在刀刃上。
回到宿舍时,张淼正趴在床上刷手机,屏幕里传出综艺节目的笑声。
见林晚进来,她头也不抬地说:“刚在校园群里看到,下午的班会改到明天了,辅导员说今天让大家先熟悉熟悉环境。”
“挺好。”
林晚松了口气。
她现在实在没力气应付一群陌生人的“破冰游戏”。
她走到书桌前坐下,目光扫过桌面上的书——《古代文学史》《现代汉语》《文学理论教程》,封面上都还没写名字,崭新得像是刚从印刷厂出来。
原主的高考志愿是父母帮忙选的,理由是“女孩子学中文稳定”,她自己似乎没什么想法,日记里只写过“能看书就行”。
林晚随手翻开《古代文学史》,密密麻麻的字让她有点头晕。
上辈子她学的是市场营销,每天跟数据报表和用户画像打交道,跟这些“之乎者也”完全不搭边。
“看来得补的课不少。”
她低声嘀咕,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这是她想方案时的习惯。
张淼突然从床上坐起来,抱着手机凑到她身边:“哎,给你看个好东西!
江翊的照片!”
林晚抬眼,屏幕上是一张篮球场的抓拍。
男生穿着黑色球衣,额角带着汗,正抬手擦汗,阳光勾勒出他利落的下颌线,眼神专注地看向远处,确实是能让女生尖叫的长相。
“我们系的学姐发的,她说这是去年运动会拍的。”
张淼啧啧称奇,“你看这身材,这颜值,难怪是校草。”
林晚盯着照片看了两秒,客观评价:“肩宽腰窄,比例不错,适合当模特。”
张淼被她逗笑了:“什么模特啊,人是技术大神!
听说他现在就在跟着教授做项目,以后肯定进大厂拿高薪。”
“哦。”
林晚点点头,没什么兴趣。
高薪?
她上辈子也拿过,代价是全年无休和猝死套餐,没什么值得羡慕的。
张淼见她兴致缺缺,收起手机:“你好像对帅哥不感冒啊?”
“一般。”
林晚含糊道,“比起看脸,我更关心食堂的饭卡能不能网上充值。”
张淼:“……你这关注点也太奇怪了。”
林晚笑了笑,没解释。
经历过连外卖都要计算满减的日子,她对“生存刚需”的敏感度,早就超过了对异性的好奇。
她打开抽屉想找支笔,却摸到一个硬硬的本子。
是早上在口袋里发现的那本白色日记。
林晚的动作顿了顿,抬头看了眼张淼——她己经回去继续刷综艺了,没注意这边。
她把日记本拿出来,封面很干净,只有右下角印着一个小小的猫咪图案。
翻开第一页,是原主的字迹,娟秀又纤细,带着点少女的青涩。
“9月1日,晴。
今天来到江城大学了,宿舍好大,室友张淼很热情,但我还是有点怕……9月2日,阴。
报到处人好多,不敢跟学长说话,还好有爸妈陪着。
看到江翊了,他在帮老师搬东西,好厉害……”日记内容很简单,大多是记录日常琐事和细碎的心情,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小心翼翼的怯懦。
林晚一页页翻着,像是在看一部缓慢流淌的纪录片,主角是另一个“林晚”。
这个女孩生活在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关系和睦但忙于生计,很少有深入交流;她成绩中等,没什么特长,唯一的爱好是看书;因为性格内向,从小学到高中没什么朋友,总是独来独往;高二时在一次全市竞赛上见过江翊,他作为一等奖获得者发言,从那以后,这个名字就成了她日记里的秘密。
“……他好像永远在发光,而我只能在角落里看着。”
“……要是我能像他一样自信就好了。”
“……听说他报了江城大学,我也想试试,哪怕只是远远看着也好。”
看到这里,林晚的指尖停住了。
原来原主报考江城大学,竟然是因为江翊?
她合上书,心里有点复杂。
上辈子的她,永远在为“生存”和“目标”奔跑,从来没有过这样小心翼翼、藏在日记本里的暗恋。
这种纯粹又胆怯的心情,对她来说既陌生又有点……珍贵。
“对了林晚,”张淼突然开口,“晚上社团招新要开始了,你想去看看吗?
好多有意思的社团呢!”
“社团?”
林晚挑眉。
原主的记忆里,社团招新是校园生活的重头戏,但她因为社恐,连路过都绕着走。
“是啊,动漫社、街舞社、文学社……还有学生会呢!”
张淼掰着手指头数,“我想去动漫社看看,听说他们经常组织cosplay活动。”
林晚想了想,摇了摇头:“不去了,我晚上想整理一下东西。”
她现在需要的是信息和规划,不是社交。
社团这种“耗时不一定有回报”的事,性价比太低——社畜的实用主义又开始作祟了。
张淼也不勉强:“也行,那我自己去看看,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傍晚时分,张淼兴冲冲地去了社团招新现场,宿舍里只剩下林晚一个人。
她把原主的行李彻底翻了一遍:几件洗得发白的T恤、两条牛仔裤、一双旧帆布鞋,还有一沓用橡皮筋捆着的零钱——看得出来,原主的家境确实普通,花钱很节省。
林晚把衣服分类叠好,又把书桌收拾整齐,按照“常用”和“备用”分了区,活脱脱把宿舍变成了她以前的工位布局。
做完这一切,她才有了点“这是自己地盘”的实感。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食堂的方向传来熙熙攘攘的声音。
林晚摸出校园卡,决定去解决晚饭问题。
走到宿舍楼门口,她看到公告栏前围了不少人,大多是新生,在看今天刚贴出来的军训连队名单。
“找到了!
我在三连!”
“哎?
我跟你不是一个连啊。”
“快看计算机系!
江翊在一连当副连长!”
又是江翊。
林晚本来不想凑这个热闹,但听到“副连长”三个字,脚步顿住了。
军训副连长?
通常是由高年级学长担任,负责协助教官管理新生。
也就是说,江翊很可能会出现在军训现场?
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过去。
公告栏前挤满了人,她个子不算高,挤了半天才看到名单。
中文系的女生大多被分到了二连和西连。
林晚在二连的名单里找到了自己的名字,旁边紧挨着的是张淼。
而在一连的名单最上方,“副连长:江翊(计算机系)”几个字,用加粗的字体印着,格外显眼。
林晚的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
她倒不是怕见到江翊,只是觉得麻烦。
校草,学霸,还是军训副连长,这种自带光环的人,身边总少不了各种关注和麻烦,她只想安安静静混过军训,不想被卷入任何“剧情”里。
“看来得离他远点。”
林晚低声嘀咕,转身准备走。
刚挤出人群,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
她掏出来一看,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只有短短一行字:军训期间,晚上七点到教学楼301开会,所有连副和班长参加。
——刘辅导员林晚愣住了。
班长?
她什么时候成班长了?
她翻了翻手机通话记录和微信,没有未接来电,也没有辅导员的好友申请。
难道是原主昨天报到处的时候答应了?
可原主的日记里根本没提过这件事啊。
正疑惑着,张淼的电话打了进来,背景音嘈杂得很,夹杂着音乐和笑声。
“林晚!
告诉你个好消息!”
张淼的声音带着兴奋,“我刚才在社团招新现场碰到刘辅导员了,他说咱们班临时班长选了你!
说你昨天登记的时候看起来特别稳重!”
林晚:“……”稳重?
她那是社畜面对甲方时的职业假笑好吗!
“我还跟辅导员说你肯定没问题!”
张淼完全没听出她语气里的僵硬,“晚上七点有班长会,你别忘了啊!
我给你带了章鱼小丸子,回去给你吃!”
电话被匆匆挂断,林晚举着手机站在原地,风中凌乱。
她现在严重怀疑,这穿越是不是附带了什么“麻烦体质”?
刚摆脱996,就被强行安排上了“班长”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儿?
当了三年小组组长的林晚,太清楚这种“管理者”角色意味着什么——背锅、协调、处理各种鸡毛蒜皮的破事,还没什么实际好处。
“不行,得找机会辞掉。”
林晚打定主意,转身往教学楼走。
不管怎么说,先去开会看看情况。
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铺满梧桐叶的小路上。
她走着走着,突然想起原主日记里的一句话:“希望大学生活能不一样。”
林晚低头踢了踢脚下的石子,嘴角勾起一抹无奈的笑。
确实不一样。
至少,上辈子的她,可没在开学第一天就被赶鸭子上架当班长。
走到教学楼门口时,她看了眼时间,六点五十。
还有十分钟。
教学楼里很安静,只有零星几个学生抱着书走过。
林晚按照短信里的地址,找到301教室,刚要推门进去,就听到里面传来说话声。
是个男生的声音,很低,带着点清冷的质感,正回答着什么问题。
“……军训物资的分发名单我己经核对过了,电子版发在群里了。”
“……教官那边的要求我记下来了,等会儿跟大家说。”
林晚的脚步顿住了。
这个声音……有点耳熟。
她犹豫了一下,轻轻推开了半扇门。
教室里己经坐了七八个人,大多是和她一样穿着迷彩服的新生。
而在教室前排的位置,坐着一个穿白衬衫的男生。
他背对着门口,正低头在笔记本上写着什么,侧脸的线条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是江翊。
他似乎也听到了动静,笔尖一顿,缓缓转过头来。
目光穿过空旷的教室,精准地落在门口的林晚身上。
西目相对的瞬间,林晚清楚地看到,他的眉头,又像下午那样,微不可察地蹙了一下。
而这一次,他的眼神里,似乎多了点别的东西——像是困惑,又像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