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诗涵坐在陆家嘴某顶楼会所的临窗位置,指尖划过平板电脑上云浮壹号别墅区的三维模型,耳边是沪上几位金融大佬压低的交谈声。
“听说了吗?
马来西亚那边的云浮别墅,排号己经到后年了。”
说话的是做私募的张总,手里转着和田玉扳指,语气里带着难掩的急切,“我托了三个关系才摸到门路,那边说最快明年开春才能看房——就这,还是沾了沈小姐你的光。”
沈诗涵抬眸一笑,将平板转向他:“张总不妨看看这套1200平的户型,带独立光伏储能系统,屋顶的无土栽培菜园能产三十种蔬菜。
上个月刚成交的同户型,换算成人民币,总价只够在汤臣一品买两套半,却抵得上那边二十套的实用价值。”
“二十套?”
旁边做地产的刘总凑过来,镜片后的眼睛瞪得溜圆,“这可不是简单的价格差。
汤臣一品一套别墅,光办产证就得跑五个部门,耗时三个月,还不算各种隐性成本。
刚才听你说,云浮那边办户籍和房产证,只要五分钟?”
“是永久性产权,五分钟办结。”
沈诗涵纠正道,调出一份电子文件,“这是马来西亚自贸区的特批文件,小舅舅去年推动的‘跨境民生便利法案’,对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实行‘一窗通办’。
我表舅爷那套1000平的别墅,从签约到拿证,刚好一支茶的功夫。”
几位大佬面面相觑。
他们在沪上浸淫数十年,最清楚一套房产背后的弯弯绕绕——从土地性质到税费缴纳,从户籍挂靠到学区划分,哪一样不是耗心费力?
去年刘总为了给儿子办上海户籍,前后跑了半年,最后还是靠一场慈善晚宴的人脉才勉强搞定。
“何止是产权。”
做银行的周总放下茶杯,语气复杂,“我上周去新加坡考察,特意绕去云浮公寓看了看。
那地方说是给普通老百姓住的,却家家户户有光伏板,发的电用不完能卖给电网,楼下就是无土栽培社区农场,菜价比市价低一半。
最让人吃惊的是,那边根本没什么‘穷人’的说法——清洁工和程序员住一个小区,孩子在同一个游乐场玩,说是‘公平得不像现实’。”
沈诗涵想起母亲沈芳说过的话:“真正的富足,不是少数人住多大的房子,而是多数人不用为基本生活发愁。”
云浮公寓的廉租房政策,是母亲退居二线后主导的项目,要求开发商必须配套光伏供电和社区农场,租金控制在居民月薪的15%以内。
去年审计时,沈露奶奶拿着账本笑:“看似让利,其实住户用电买食材的钱,最后都流回了沈氏的能源和食品公司,这叫‘活水养鱼’。”
“说起来惭愧。”
张总叹了口气,“我们在国内做项目,今天一个政策,明天一个新规,有时候前一天谈好的方案,睡一觉就不算数了。
上次想在苏州搞个新能源产业园,光环评就卡了半年,最后还是黄了。”
“这就是云浮的底气。”
沈诗涵点开新加坡半导体研发中心的实时数据流,“政策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那边的光伏产业补贴,一签就是十年不变;自贸区的税收优惠,写进法律里,谁也动不了。
就像小舅舅说的,‘用兵之道,以信为本’,政府守信用,企业才敢扎根。”
正说着,周总的手机响了,他接起听了几句,脸色愈发凝重:“刚收到消息,我那个在香港做地产的侄子,想把资产转到吉隆坡,结果发现维多利亚港的一套豪宅,光是注销产权就得上交20%的税费,还得等三个月审核。
对比云浮那边的‘即转即办’,真是天差地别。”
刘总冷笑一声:“这就是为什么那些富豪挤破头也要去云浮——不是那边的别墅多豪华,是人家把‘确定性’明明白白摆在台面上。
你在国内,今天担心政策变,明天怕资本管制,赚再多钱,心里也不踏实。”
沈诗涵望着窗外的黄浦江,江面上的货轮正缓缓驶过,灯火昏黄。
她想起爷爷沈浩华酿的酒,必须在恒温恒湿的环境里才能发酵得好,做生意又何尝不是如此?
稳定的环境,就像酿酒的坛子,能让资本慢慢沉淀出醇香。
“对了沈小姐,”张总忽然凑近,“听说云浮在迈阿密的特区也开始建了?
能不能帮我留个号?
不图别的,就想给孩子留个‘省心’的后路。”
沈诗涵笑了:“张总不如亲自去看看。
下个月致一科技在吉隆坡有场峰会,金丽华她们会带一批沪上企业家过去,到时候可以实地考察——那边的廉租房小区,说不定比咱们这儿的高档公寓还让人动心。”
她想起***发来的照片,云浮公寓的孩子们在光伏板搭建的凉棚下看书,旁边就是社区农场,退休的老人正教年轻人摘草莓。
***配文:“姐,这里的人不知道‘内卷’是什么,因为努力工作就能住得好、吃得香,不用拼爹也能有奔头。”
离开会所时,沪上的夜风更冷了。
沈诗涵坐上专车,司机递来一份文件:“大小姐,这是国内几位大佬托我转交的云浮别墅申请表,一共十七份。”
她翻开看了看,都是些在财经新闻上常见的名字。
车过黄浦江隧道时,手机亮起,是小舅舅发来的消息:“沪上的朋友想来看看,欢迎。
但记住,云浮的门向‘做事的人’敞开,只想投机的,来了也站不稳。”
沈诗涵回了个“收到”,望向窗外掠过的街景。
沪上的繁华依旧,只是在那些金融大佬焦灼的眼神里,她仿佛看到了时代的转向——当资本不再追逐虚幻的泡沫,转而渴求稳定的土壤时,云浮那片有光伏板、有菜园、有五分钟产权证的土地,或许真的藏着另一种答案。
车窗外,某栋高档小区的广告牌还亮着:“汤臣一品,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
沈诗涵想起云浮公寓墙上的标语,是沈芳母亲写的:“住得踏实,才是家。”
她轻轻合上文件,知道明天又会有新的申请寄来,但云浮的故事,从来不止于别墅的价格,而在于那里的人,终于不用为“明天会不会变”而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