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桶金
九岁的桑沐裹着厚厚的棉袄,跟在父亲身后走进了工商银行的大门。
"爸,就是那个!
"她指着柜台前排队的人群,兴奋地拽着父亲的袖子。
墙上贴着"股票认购证发售"的大红海报,日期正是她记忆中暴富机会的开始。
父亲桑建国皱起眉头:"沐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一张认购证要三十块钱呢,顶我半个月工资。
""爸,收音机里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桑沐仰起小脸,眼神坚定得不像个孩子,"用我的压岁钱买一张行吗?
"过去一年半里,桑沐一首在为这一刻做准备。
她故意在父亲看经济新闻时表现出兴趣,把报纸上关于股票市场的报道剪下来贴在床头,甚至用攒下的零花钱买了几本金融入门书籍放在家里显眼位置。
潜移默化中,父亲对股票的态度己经从完全排斥变成了将信将疑。
"老桑,你也来买认购证啊?
"一个穿着皮夹克的中年男子走过来拍了拍父亲的肩,"我买了十张,听说转手就能翻倍呢!
"桑沐认得这人,是父亲厂里的技术员张叔叔,前世就是靠股票认购证发了财,后来移民去了加拿大。
父亲犹豫地摸了摸口袋:"我就带了一百块钱...""爸,买三张吧!
"桑沐急切地说,"我的压岁钱有西十,加上你的一百,正好够。
"张叔叔惊讶地看着桑沐:"老桑,你家闺女懂得不少啊!
"父亲最终被说服了,排队买下了三张认购证。
桑沐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放进贴身的衣兜,心跳如鼓。
她知道,不出半年,这三张纸片将变成价值数万元的原始股。
回家的公交车上,父亲忧心忡忡:"要是亏了...""不会的,爸。
"桑沐信心十足,"我保证,这是咱们家改变命运的开始。
"父亲惊讶地看着女儿,突然觉得这个从小乖巧懂事的女儿最近变得有些不一样了。
不仅学习成绩突飞猛进,跳级到了五年级,言谈举止间还总透着一股超乎年龄的成熟。
"沐沐,你跟爸说实话,"父亲压低声音,"这些股票的事,你都是从哪知道的?
"桑沐早就准备好了答案:"图书馆呀!
我看了好多经济学的书,还有报纸上的分析。
"她眨眨眼,"老师说我是神童呢。
"父亲将信将疑,但女儿的考试成绩确实无可挑剔,也就没再追问。
接下来的几个月,桑沐一边按部就班地上学,一边密切关注着股票市场的动向。
她利用周末时间跑遍了上海的邮票市场和旧货市场,用零花钱收购了大量未来会升值的邮票、连环画和纪念币。
五月份的一个周六,桑沐正在小房间里整理她收集的1991年全套生肖邮票,父亲突然冲进家门,手里挥舞着一张报纸。
"沐沐!
沐沐!
"父亲激动得声音都在发抖,"咱们的认购证中签了!
豫园商城的股票!
"桑沐放下手中的邮票,露出一个早有预料的笑容:"我说什么来着,爸?
""一张认购证现在黑市上能卖三万块钱!
"父亲一***坐在床边,脸色潮红,"三张就是九万...九万啊!
我二十年工资都没这么多!
"母亲从厨房跑出来,手上还沾着面粉:"怎么了?
出什么事了?
"当父亲语无伦次地解释完后,母亲的第一反应是紧紧抱住桑沐:"我家沐沐真是福星!
"当晚,全家开了个秘密会议。
在桑沐的建议下,他们决定只卖一张认购证,套现三万元改善生活;剩下两张留着认购原始股,等待上市后更大的涨幅。
"这三万元,"桑沐在地板上铺开一张上海地图,指着浦东的方向,"我们应该在浦东买套房子。
""浦东?
"父亲皱眉,"那边全是农田,去趟市区要坐渡轮,谁去那儿买房啊?
""爸,你信我,"桑沐目光灼灼,"不出五年,浦东会成为上海最繁华的地方。
现在那边的房子一平米才几百块,以后会涨到几万甚至十几万。
"母亲惊讶地看着女儿:"沐沐,你怎么知道这些?
"桑沐早就准备好了说辞:"我在图书馆看了城市规划的书,邓小平爷爷南巡讲话说要开发浦东呢!
"最终,父母被她说服了。
一个月后,桑家以2.8万元的价格在浦东潍坊新村买下了一套60平米的两居室,同时保留了股票认购证中签的2000股豫园商城。
搬家的那天,桑沐站在新家的阳台上,望着远处尚未开发的农田和零星的低矮厂房,嘴角勾起一抹微笑。
她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将在未来三十年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她己经抢先一步,在这片黄金地段埋下了第一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