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雨夜代笔城中村的雨下得没头没尾,豆大的雨点砸在破旧的窗玻璃上,
噼啪声混着隔壁夫妻的争吵声钻进耳朵。沈砚把围巾又紧了紧,
试图挡住从窗户缝隙灌进来的冷风,指尖在冻得发僵的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句号。“搞定。
” 他长舒一口气,胸腔里却没什么暖意。电脑屏幕上 “代笔完成” 的提示刺眼得很,
三百块的稿费要等甲方确认后才能到账,够付三天房租。桌角的外卖盒已经空了两天,
他摸了摸肚子,把最后半瓶矿泉水灌进喉咙。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是代笔中介发来的消息:“沈哥,下周一有个都市爽文的活儿,千字八十,接不接?
”沈砚盯着屏幕苦笑。三年前他还是网文圈小有名气的新锐作者,
处女作《虚拟迷宫》刚签约就冲上新书榜前三,可现在却只能靠接这种流水线式的代笔糊口。
他回复 “接”,手指划过屏幕时,无意间点开了推送的网文新闻。
“星阅中文网年度盛典圆满落幕,
副总编赵坤凭《代码帝国》斩获最佳原创奖……” 标题下方的照片里,赵坤穿着定制西装,
举着奖杯笑得春风得意。那张脸沈砚曾无比熟悉,三年前就是这张脸,
拍着他的肩膀说 “小沈啊,你的才华不该被埋没”。心脏像是被冰冷的雨水浇透,
沈砚猛地攥紧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代码帝国》?分明是他当年《代码人生》的废稿!
三年前他被铺天盖地的抄袭指控淹没,作品下架、账号封禁,而本该帮他引荐资源的赵坤,
却拿着他的心血步步高升。“呵。” 沈砚低低笑了一声,
笑声在空荡的出租屋里显得格外悲凉。他点开文档,
想继续修改自己真正的心血 —— 那部被搁置三年的《代码人生》,
可屏幕上的光标却怎么也动不了。雨声越来越大,像是无数人在耳边嘲笑他的天真。
突然响起的敲门声吓了他一跳。房东阿姨举着雨伞站在门口,不耐烦地拍着门框:“小沈,
这个月房租再拖就真得搬走了啊,我这房子不愁租。”沈砚慌忙点头,
从抽屉里翻出皱巴巴的几张零钱递过去:“阿姨,再宽限几天,下周一定交齐。
” 房东撇撇嘴,接过钱嘟囔着 “下次可不行”,踩着积水离开了。关上门的瞬间,
沈砚背靠着门板滑坐在地。雨声模糊了视线,
他望着墙上那张泛黄的《虚拟迷宫》实体书海报,海报上的作者名被雨水洇出了淡淡的痕迹。
三年了,他像躲在阴沟里的老鼠,看着偷了自己粮食的贼在聚光灯下受追捧。雨还在下,
但沈砚的心里却燃起了一点微弱的火苗。他爬起来坐到电脑前,删掉了代笔文档,
点开了那个标着 “绝密” 的文件夹 —— 里面是《代码人生》的最新草稿。
指尖悬在键盘上许久,他终于敲下一行字:“我不会认输。
”2 旧稿微光雨后的出租屋弥漫着潮湿的霉味,沈砚把最后一个纸箱拖到墙角,
灰尘在从窗户斜射进来的阳光里飞舞。房东的最后通牒像悬在头顶的剑,
他必须在三天内找到新住处,或者凑齐拖欠的房租。
纸箱里装着他这三年来攒下的手稿和杂物,最底层是几本大学时的笔记本。
沈砚蹲在地上翻找着,希望能找出些值钱的东西应急,手指却触到了一个冰凉坚硬的物体。
是个磨得发亮的银色 U 盘,外壳上印着 “爱国者” 的 logo,
还是大学时老 K 送他的毕业礼物。沈砚愣住了,
这东西他以为早就丢了 —— 这是他当年专门用来存《代码人生》草稿的 U 盘。
心脏突然狂跳起来,他记得很清楚,被抄袭丑闻缠身的那天晚上,
他把所有重要的草稿和聊天记录都存进了这个 U 盘。后来情绪崩溃想格式化时,
U 盘突然提示损坏,之后就被他随手扔在了抽屉角落。
沈砚手抖着把 U 盘***电脑接口,紧张得屏住了呼吸。
屏幕右下角弹出 “正在安装驱动” 的提示,
几秒后却跳出红色报错框:“无法识别的 USB 设备,可能已损坏。
”“别这样……” 他喃喃自语,拔下 U 盘又重新插上,反复试了五六次,结果都一样。
冷汗顺着额头滑下来,这可是他唯一的希望了。
如果能证明这些草稿的创作时间在赵坤的《代码帝国》之前,是不是就能洗清冤屈?
沈砚把 U 盘捧在手心,冰凉的触感让他稍微冷静了些。
他想起 U 盘的损坏时间 —— 正好是赵坤公开《代码帝国》大纲的前一周。
当时他只当是巧合,现在想来,那天赵坤的助理曾以 “拷贝资料” 为由来过他的出租屋,
难道是那时候动了手脚?愤怒像藤蔓一样缠上心脏,沈砚一拳砸在地板上,
震得纸箱里的手稿哗哗作响。他捡起最上面的一本手稿,是《代码人生》的第一版大纲,
上面还留着赵坤用红笔写的批注:“这个‘代码拟人化’设定不错,有潜力。
”那是三年前赵坤以 “指导” 为名索要的手稿,当时他还傻傻地以为遇到了伯乐,
把所有心血毫无保留地交了出去。现在看来,对方早就布好了局,等着把他的成果据为己有。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把沈砚的影子拉得很长。他把 U 盘小心翼翼地放进贴身的口袋,
像是握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就算暂时打不开又怎样?至少它还在,
至少那些被偷走的时光和心血,还留下了一点痕迹。沈砚站起身,把散落的手稿重新整理好,
在笔记本上写下:“U 盘修复,找老 K。” 字迹因为激动有些潦草,
但每一笔都透着决绝。他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下去,为了自己,
也为了那些真正热爱文字的读者,他必须找回真相。
3 新笔名投稿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书桌上,
沈砚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投稿界面,手指悬在键盘上迟迟没有落下。
界面顶端的 “七猫免费小说” logo 鲜红夺目,
这是他犹豫了半个月才选定的平台 —— 据说这里对新人最友好,审核也最公正。
他深吸一口气,在 “作者笔名” 一栏敲下 “砚石” 两个字。砚是他的本名,
石则代表着坚硬和坚持。这个笔名他想了很久,既不想完全抹去过去,
又希望能以新的身份重新开始。《代码人生》的存稿已经有二十万字,
沈砚反复修改了不下十次,尤其是核心的 “代码拟人化” 设定,
他加入了更多原创细节:把 Java 写成沉稳的老干部,
Python 塑造成古灵精怪的少女,不同代码之间的互动构成了一个奇妙的虚拟世界。
“应该不会再被说抄袭了吧。” 他小声嘀咕,指尖划过屏幕上的章节列表。为了保险起见,
他特意把最能体现原创性的第三章和第七章作为试读章节,
里面藏着几个只有他知道的技术梗,是当年和老 K 一起熬夜写代码时编的。
填写作者简介时,沈砚顿了顿。系统提示可以写创作理念,他想了想,
敲下:“代码不会说谎,就像文字不会骗人。每一行代码都有逻辑,每一个故事都有灵魂。
” 写完又觉得太矫情,删删改改最终只留下 “专注原创故事,期待与你相遇”。
点击 “提交” 按钮的瞬间,沈砚感觉心脏都要跳出来了。页面跳转至 “投稿成功,
等待审核” 的提示页,他盯着那个旋转的加载图标,仿佛看到了自己三年来的等待和挣扎。
“叮铃铃 ——” 手机***突然响起,是老 K 打来的。沈砚赶紧接起,
听筒里传来对方咋咋呼呼的声音:“沈砚,你快看星阅的新书榜!赵坤又推了个新人,
书名《程序战争》,设定跟你当年那个简直一模一样!”沈砚的心猛地一沉,打开网页搜索。
果然,《程序战争》排在新书榜第二位,简介里的 “代码世界拟人化” 设定刺眼得很。
他快速翻了几章试读内容,里面的人物设定虽然换了名字,
核心逻辑却和他给赵坤的那份草稿如出一辙。“这群小偷!” 沈砚气得浑身发抖,
拳头砸在桌面上,震得杯子里的水都洒了出来。“你别急啊,” 老 K 的声音放缓了些,
“我这几天打听了下,七猫的审核挺严的,尤其看重原创性。你投稿了吗?
要不我帮你打打掩护?”“投了,刚提交。” 沈砚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
“我用了新笔名,应该没那么容易被发现。” 他看着屏幕上 “砚石” 的笔名,
突然有了底气,“就算他们再来捣乱也不怕,这次我准备充分。”挂了电话,
沈砚重新打开《代码人生》的文档。阳光已经洒满书桌,
照亮了他写在扉页的那句话:“真相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他对着屏幕笑了笑,
指尖在键盘上敲下:“第一章 代码世界的守护者”。4 刁难初现三天后的下午,
沈砚正对着电脑修改章节,七猫的投稿系统突然弹出一条消息提示。他的心跳瞬间加速,
鼠标一点,审核结果赫然映入眼帘 ——“初审未通过”。
“怎么会……” 沈砚的手指有些发凉,点开审核意见详情。
编辑的评语简短而刺眼:“题材老套,设定缺乏新意,与近期平台已有作品高度相似,
建议优化后重投。”“相似?” 沈砚皱紧眉头,七猫近期根本没有同类题材的作品。
他猛地想起老 K 说的那本《程序战争》,难道赵坤的手已经伸到七猫了?
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上来,三年前那种被全世界针对的绝望感再次袭来。
他反复看着评语里的那句 “设定缺乏新意”,这明明是他最得意的部分。
尤其是 “代码拟人化” 的细节描写,里面藏着多少个熬夜查资料的夜晚,
怎么可能缺乏新意?沈砚越想越不对劲,评语里提到的几个 “老套设定”,
恰好是他当年给赵坤看过的那部分草稿内容,而新书里新增的原创细节却只字未提。
“是故意的。” 沈砚攥紧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对方不仅拒了稿,
还精准地指出了他与赵坤草稿重合的部分,
这分明是在警告他 —— 别以为换了平台就能翻身。窗外的天阴沉下来,
像是要下雨的样子。沈砚点开七猫的作者论坛,想看看其他新人的审核情况,
却在置顶帖里看到了 “星阅与七猫达成内容战略合作” 的新闻,发布时间就在昨天。
新闻配图里,赵坤站在七猫总编身边,笑得春风得意。原来如此。沈砚关掉网页,
一股无力感席卷全身。他就像困在玻璃罩里的虫子,明明看得见外面的光亮,
却怎么也撞不出去。赵坤已经在网文圈根深蒂固,而他只是个被封杀过的落魄作者,
拿什么去对抗?手机突然震动,是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沈先生,识时务者为俊杰。
放弃投稿,找个正经工作,别再做白日梦了。”沈砚的愤怒瞬间压过了绝望。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拒稿,而是***裸的威胁!他立刻回拨那个号码,却提示已关机。
看着那条短信,他突然笑了 —— 赵坤越是这样,越说明他怕了,怕自己的秘密被揭穿。
“想让我放弃?没门。” 沈砚打开文档,把审核意见里提到的 “老套设定” 全部标红,
然后开始大刀阔斧地修改。他把 Java 老干部的设定改成了喜欢讲冷笑话的技术宅,
给 Python 少女加了能和其他代码无缝衔接的特殊能力,
还新增了 “代码病毒拟人化” 的反派设定。改到天黑时,沈砚的眼睛都熬红了。
他看着焕然一新的章节,虽然累得腰酸背痛,心里却燃起了斗志。他重新整理投稿文档,
在备注里写道:“新增 30% 原创设定,附详细设定说明及创作时间线。
”点击 “再次投稿” 的那一刻,沈砚对着电脑屏幕说:“赵坤,这场游戏才刚刚开始。
” 窗外的雨终于下了起来,但这一次,他的心里没有丝毫寒意。
5 苏晓力荐周五下午的七猫编辑部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苏晓抱着一摞投稿打印稿,
眉头越皱越紧。作为刚入职三个月的新人编辑,她负责初审都市和科幻类稿件,
可这周的来稿要么套路陈旧,要么逻辑混乱,连一篇能让她眼前一亮的都没有。
“还没找到合适的?” 邻座的老编辑王姐探过头来,“新人作者的稿子是这样的,
能看的十不存一。”苏晓叹了口气,拿起最后一本打印稿,封面上写着《代码人生》,
作者笔名 “砚石”。这是今天第二次收到这个作者的投稿,
上午的初审意见是她同事给的 “题材老套”。要不是系统提示作者修改幅度超过 30%,
她恐怕也会直接略过。“代码拟人化?” 苏晓翻到设定介绍页,眼睛突然亮了。
她本身就是计算机系毕业的,对代码有着天然的亲切感。
当看到把 Java 写成冷笑话技术宅,Python 塑造成万能衔接少女时,
忍不住笑出了声 —— 这个设定太有趣了她越看越投入,连王姐叫她去吃饭都没听见。
稿件里的技术细节专业又不失趣味,主角林默修复代码世界漏洞的情节紧张***,
尤其是把 “bug” 设定成会伪装的病毒怪物,这个创意简直绝了。
“这稿子怎么会被说老套?” 苏晓翻到初审意见页,
看着 “与平台已有作品相似” 的评语皱起眉头。她在后台搜了半天,
也没找到所谓的 “相似作品”。当看到作者附的创作时间线和设定来源说明时,
她突然意识到什么 —— 这些细节太扎实了,不像是临时编造的。
苏晓抱着稿子冲进总编办公室,正好撞见内容运营部的张姐在汇报工作。
张姐看到她手里的稿子,眼神闪了一下,对总编说:“张总,刚才说的那个星阅合作项目,
他们推荐的《程序战争》就很不错,题材跟这个《代码人生》类似,但作者更有知名度。
”“我觉得不一样。” 苏晓忍不住开口,把《代码人生》递到总编面前,
“这篇的设定更原创,技术细节更专业,故事节奏也更好。上午的初审意见可能有问题,
我比对过,平台没有同类作品。”张姐的脸色沉了下来:“小苏你刚来不懂,
这种技术题材风险高,读者接受度低。星阅那边都做过市场调研,
《程序战争》的风格更符合大众口味。”“可我们做平台的不就是要发掘好作品吗?
” 苏晓据理力争,翻开稿子指着其中一页,“您看这里的‘代码共生’设定,
把不同编程语言的兼容性写成情感羁绊,这创意多新颖!不能因为作者没名气就埋没了。
”总编推了推眼镜,接过稿子翻看起来。办公室里一片寂静,苏晓的手心都攥出了汗。
她知道张姐和星阅走得近,可作为编辑,她不能眼睁睁看着好作品被埋没。“这个‘砚石’,
” 总编突然开口,指着备注里的创作时间线,“他把每个设定的创作日期都标出来了,
还附了手稿照片,很用心。” 他抬头看向苏晓,“你觉得能过终审?”“绝对能!
” 苏晓用力点头,“只要给它一个展示的机会,肯定能火!”总编沉吟片刻,
在稿件上签下 “复审通过,提交终审”。苏晓激动得差点跳起来,抱着稿子走出办公室时,
正好撞见张姐阴冷的眼神。她心里咯噔一下,但很快挺直了腰板 —— 为了好作品,
这点压力算什么?回到工位,苏晓立刻给 “砚石” 发去站内信:“您好,
您的作品《代码人生》通过复审,我们非常看好您的设定创意,请保持通讯畅通,
等待终审结果。”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她仿佛看到屏幕那头,
某个坚持梦想的作者露出了笑容。第六章:老 K 援手6 老 K 援手晚上八点,
城中村的握手楼里还飘着隔壁饭馆的油烟味。沈砚攥着那枚磨得发亮的 U 盘,
站在 302 门口第三次抬手敲门,指节在掉漆的木门上叩出轻响。“来了来了,别敲了!
” 门内传来键盘噼里啪啦的急促声,接着是拖鞋蹭地的拖沓声。门开的瞬间,
一股混合着速食面和电子元件的味道扑面而来。老 K 顶着乱糟糟的头发,
黑框眼镜滑到鼻尖,睡衣领口歪着,看见沈砚时愣了愣,随即侧身让他进来:“稀客啊,
这大晚上的,你不是在赶稿?”房间不足十平米,
一半空间被堆叠的硬盘、主板和显示屏占据,唯一的窗户被机箱挡住大半,
只剩盏惨白的台灯在桌面投下光圈。沈砚把 U 盘放在满是咖啡渍的桌沿,
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边缘:“帮我看看这个,三年前的,提示损坏了。”老 K 推了推眼镜,
拿起 U 盘对着光看了看:“爱国者老款?这接口现在都快绝种了。
” 他转身从抽屉翻出个转接头,***主机时,屏幕右下角弹出红色报错框。“物理损坏,
磁道坏了不少。”沈砚的心沉了沉,喉结滚动着:“还有救吗?里面是…… 很重要的东西。
” 他没说是什么,但声音里的颤音瞒不过人。老 K 抬头瞥他一眼,
发现这位总把 “没事” 挂在嘴边的朋友,眼下青黑得像晕开的墨,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你这三年到底怎么了?” 老 K 突然停下手里的动作,转椅转过来正对他,
“当年你突然说自己抄袭,我就觉得不对劲。你沈砚是什么人?
大学时为了争个标点符号都能跟教授吵一下午,会抄别人的?
”台灯的光在沈砚脸上投下明暗交错的阴影,他扯了扯嘴角想笑,
却露出个比哭还难看的表情:“现在说这些没用。
这 U 盘里有我当年写《代码人生》初稿的时间戳,还有…… 跟赵坤的聊天记录。
”“赵坤?那个现在在网文圈呼风唤雨的副总编?” 老 K 猛地坐直,
眼镜后的眼睛亮起来,“当年你说要把稿子给一个‘业内大佬’看,就是他?”沈砚点头,
指尖掐进掌心:“他当年以指导为名,拿走了我好几版草稿。后来我被曝抄袭的那篇作品,
核心设定跟我给他的其中一版草稿几乎一样。”老 K 没再追问,
转回去噼里啪啦敲起键盘,屏幕上瞬间跳出行行代码。“磁道修复得一点点扫,急不来。
” 他的声音从键盘声里钻出来,“你先回去,三天后过来。这期间别催,我得找专用软件,
可能还要拆盘。”沈砚看着他专注的侧脸,台灯在他耳后勾勒出一圈软白的光晕。
大学时老 K 被混混堵在网吧,是他冲上去替人挨了两拳;老 K 创业失败睡桥洞,
是他把刚拿到的稿费分了大半。这些年两人联系少了,可那份默契还在。“谢了。
” 沈砚起身时,衣角带倒了桌边的空可乐罐,清脆的响声在寂静里格外清晰。
老 K 头也没抬:“谢啥,当年你教我写故事大纲的时候可不是这么客气的。
” 他顿了顿,敲键盘的手停在半空,“沈砚,要是真能恢复,这事儿咱得把它掀个底朝天。
”沈砚拉开门,楼道里的风灌进来,带着潮湿的霉味。
他回头看了眼那个埋在电子元件里的背影,轻声说:“嗯,等你消息。” 门在身后关上,
把键盘声和那片小小的希望,都锁在了那间昏暗的屋子里。
第七章:平台初审7 平台初审第二天中午,沈砚是被手机震醒的。
屏幕在堆满手稿的桌上亮着,“七猫编辑苏晓” 的消息弹出来:“沈老师,
您的《代码人生》过初审了!排期在下周,不过……”后面的省略号像根细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