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破壁者与守门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地下室的金属门被机械臂缓缓拉开时,黄极正举着那张草稿纸,指尖因长时间用力而泛白。

午后的阳光斜斜切进来,在灰尘飞舞的空气里划出一道光柱,照亮了门口站着的一群人——为首的是个穿着白色科研服的老者,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鼻梁上架着一副2045年最新款的智能眼镜,镜片上流动着淡蓝色的数据流。

陈岚,60岁,龙科院深空物理所院士,曲率引擎项目负责人,当前情绪:震惊(72%)+怀疑(28%),携带设备:量子加密终端(与龙科院主数据库首连)黄极的视网膜自动弹出这行标签时,老者己经快步走到他面前,目光像手术刀一样落在那张皱巴巴的草稿纸上。

他身后跟着的几名研究员,有人手里拿着全息扫描仪,有人举着电磁屏蔽罩,显然是做足了应对“陷阱”的准备。

“这公式……是你写的?”

陈岚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智能眼镜的镜片突然放大,聚焦在公式末尾那个不起眼的修正系数上——这个数字,正是他们项目组卡了三个月的关键瓶颈。

黄极没说话,只是把纸递过去。

陈岚的手指在接触纸张的瞬间,智能手套自动激活了物质成分分析功能:纸张:普通再生纸,含2045年中学生统一作业本纤维特征;墨迹:石墨烯墨水,成分与市售款一致,无加密芯片或微型传感器。

“环境安全,没有异常信号。”

负责检测的研究员低声汇报,电磁屏蔽罩的指示灯始终保持绿色。

陈岚这才接过草稿纸,手指拂过纸面的褶皱——那是黄极在地下通道里被管道边缘蹭出的痕迹。

他戴上老花镜(这是他坚持不用智能眼镜替代的“老习惯”),逐字逐句地看着,镜片后的眼睛从最初的审视,慢慢变成惊愕,最后是难以置信的睁大。

“这里……”他指着公式中关于暗能量利用效率的参数,声音陡然拔高,“这个数值,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我们的量子计算机模拟了7300次,结果都比这个低1.2个百分点!”

黄极靠在斑驳的墙壁上,太阳穴的刺痛感还没消退,全知之眼却己自动解析出答案:“你们忽略了真空零点能的量子涨落对暗能量场的扰动,2044年诺奖得主霍金斯的论文里提到过这种效应,只是你们的模型没纳入这个变量。”

他说出的每个字,都像精准投出的石子,在研究员们中间激起涟漪。

有人立刻调出全息投影,快速检索2044年的诺奖论文,当投影上的公式与黄极草稿纸上的修正项重合时,人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真的……对上了!”

“这不可能,一个高中生怎么会……他连我们没公开的模拟数据都知道?”

陈岚猛地抬头,智能眼镜瞬间切换到虹膜扫描模式,一道微弱的激光扫过黄极的瞳孔。

视网膜上的数据流疯狂跳动:身份验证通过:黄极,17岁,第三中学高三学生,无涉密接触记录异常标记:其脑电波频率与“信息全知者”理论模型匹配度89%。

“跟我来。”

陈岚突然转身,语气不容置疑,“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黄极跟在他身后走出废弃建筑,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

10公里防御圈的能量墙在远处闪烁,原本锁定他的无人机己经撤离,只有机械犬仍保持着警戒姿态,却收起了电击项圈——“烛龙”系统显然收到了新的指令。

坐上龙科院的专用磁悬浮车,黄极才发现这台车的特殊之处:车身覆盖着超材料隐身涂层:可规避99%的雷达探测,车窗是单向量子玻璃:从内部可见外部,外部完全不透光。

陈岚坐在他对面,手指在全息控制板上快速操作,车厢内立刻升起电磁屏蔽层。

“现在可以告诉我,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公式的?”

陈岚的语气缓和了些,但眼神依旧锐利,“不要说你自己算的,这不可能。

就算是龙科院最顶尖的团队,没有超级计算机支持,也推导不出这个修正系数。”

黄极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防御设施——那些伪装成气象站的量子雷达、藏在地下的引力波探测器、悬浮在低空的隐形屏障发生器——2045年人类最尖端的防御技术,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串可解析的参数。

“我醒过来就这样了。”

他平静地说,指尖划过膝盖上的智能校服,布料自动调节温度以适应车厢环境,“能看到很多东西,比如你眼镜的续航还有47分钟,比如这台车的反物质电池有0.3%的能量泄漏,再比如……”他顿了顿,目光落在陈岚胸前的工作证上:“你口袋里有治疗神经痛的药片,因为长期解析高维数据,你的枕叶皮层有轻微损伤——这是2044年曲率引擎实验失败时留下的后遗症。”

陈岚的手指猛地攥紧,工作证边缘的金属夹被捏出轻微的变形。

智能眼镜的镜片瞬间变得漆黑,显然是启动了最高级别的隐私模式。

车厢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全息控制板的微光映在两人脸上。

“你能看到多少?”

过了足足半分钟,陈岚才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黄极从未听过的疲惫。

“很多。”

黄极的视线穿过量子玻璃,望向遥远的天际线,那里有一道肉眼难辨的能量涟漪,标签显示虫族先遣队的引力特征:距离太阳系3.2光年,预计180天后抵达柯伊伯带,“比如731天后,会有东西从仙女座方向来,你们叫它‘虫族母巢’。”

陈岚的呼吸骤然停止。

这个代号,是龙科院最高机密,只有包括他在内的12个人有权限知晓,连“烛龙”系统的数据库里都只有加密代号。

眼前这个少年,却像说天气一样随口道来。

“你还知道什么?”

他的声音有些发颤,伸手摸向口袋里的药片——黄极说得没错,他的枕叶皮层确实在隐隐作痛,那是高维数据冲击留下的永久损伤。

“我知道你们的曲率引擎实验为什么失败。”

黄极的目光落在车厢壁的全息投影上,那里正播放着龙科院的内部新闻,“你们的模型里少了一个维度参数,把时间当成了常量,而实际上,在超光速状态下,时间会反向流动,形成‘因果闭环’——这就是为什么你们的引擎每次启动都会触发空间震荡。”

他指尖在空气中划过,一道虚拟的公式凭空出现,比草稿纸上的更完整,甚至标注了2045年3月17日实验失败的具体时间点:14时27分33秒,因时间闭环导致的能量反噬。

陈岚的智能眼镜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镜片上疯狂闪烁着最高机密泄露!

最高机密泄露!

的红色警告。

他猛地挥手关闭警报,却发现自己的手指在发抖——那些失败的细节,连参与实验的研究员都未必记得这么清楚,黄极却能精确到秒。

“够了。”

陈岚打断他,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恐惧,“到地方再说。”

磁悬浮车穿过那道淡蓝色的能量墙时,黄极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那是空间折叠产生的短暂时空扭曲。

墙的另一边,是与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成片的银白色建筑悬浮在半空,由反重力装置支撑;空中的全息轨道上,无人驾驶的科研舱飞速穿梭;地面上,穿着科研服的人员行色匆匆,每个人的胸前都有龙科院权限等级的标识。

龙科院核心区:占地5.2平方公里,包含17个研究所、3个超级计算机中心、1个高维物理实验室,防御等级:最高级(可抵御行星级攻击)车辆停在一栋螺旋状的建筑前,这是龙科院的深空物理所,顶端的射电望远镜正缓缓转动,对准仙女座的方向。

走进大厅,黄极的视网膜上瞬间涌入海量信息,比10公里防御圈的总和还要多:超级计算机“伏羲”:运算速度1.7×10^22次/秒,正在解析仙女座信号高维物理实验室:己成功打开0.3纳米的西维空间裂缝,持续时间0.7秒曲率引擎原型机:位于地下100米,当前组装进度78%,核心缺陷:时间维度参数缺失这些信息像潮水般冲击着他的神经,太阳穴的刺痛感再次袭来,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强烈。

他扶着冰冷的合金墙壁,指尖传来建筑的振动频率——那是地下核反应堆运行的共振。

“跟我来,这里的信息密度对你来说可能过载。”

陈岚注意到他的异样,放慢了脚步,“‘伏羲’的数据流会自动向周围辐射,普通人感觉不到,但对你来说……像站在瀑布底下。”

黄极接过他的话,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屏蔽那些无关的数据流,只保留关键信息,“你们的‘伏羲’计算机,有3.7%的运算资源被用来处理无关数据——是有人在暗中植入了挖矿程序。”

陈岚猛地停下脚步,转身看向大厅角落的安全摄像头,眼神锐利如鹰。

这个问题,安全部门查了三个月都没找到源头,黄极却一眼看穿了。

“看来我们需要重新评估你的价值。”

他按下墙上的隐藏按钮,一道暗门缓缓打开,露出后面的电梯,“顶层,只有那里能屏蔽‘伏羲’的辐射。”

电梯上升时,黄极注意到这栋建筑的特殊结构:每一层都有独立的电磁屏蔽,墙体夹层里填充着中子吸收材料:可抵御核辐射,甚至电梯井的钢缆都是超导材料:能传输量子加密信号。

这根本不是普通的科研楼,更像一个能抵御末日的堡垒。

“到了。”

陈岚推开电梯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巨大的圆形实验室。

中央悬浮着一个全息沙盘,里面是缩小版的太阳系模型,各大行星沿着轨道缓缓转动,柯伊伯带的位置闪烁着红色警告灯。

沙盘周围,十几个研究员正围着全息投影讨论,看到陈岚进来,立刻安静下来。

“这位是黄极。”

陈岚没多做介绍,径首走向沙盘,“把曲率引擎的最新模型调出来。”

全息沙盘瞬间变换,一个由无数光线组成的引擎模型悬浮在中央,结构复杂得令人眼花缭乱。

但在黄极眼里,它的缺陷却像黑体字一样醒目:空间压缩模块效率:67%反物质利用率:59%时间维度补偿:未启用(核心缺陷)。

“这是我们现在的进度。”

陈岚的手指在沙盘上划过,引擎模型的某个部件亮起红光,“每次启动到12%功率就会崩溃,空间震荡强度达到7.3级,相当于里氏6级地震——这还是在绝对真空环境下。”

几个年轻研究员忍不住窃笑,显然是觉得让一个高中生看这种尖端模型太过荒唐。

其中一个戴眼镜的男生低声说:“陈院士,这是不是太……”他的话没说完就卡在喉咙里,因为黄极己经伸出手,指尖穿过全息投影,精准地点在引擎模型的红光部位:“这里,你们把暗能量引导槽的角度设成了37度,应该是37.5度——0.5度的误差,导致能量回流,引发震荡。”

沙盘旁的主控制台突然发出“嘀嘀”的提示音,一个研究员惊讶地喊道:“模型验证通过!

调整到37.5度后,空间震荡强度降到2.1级!”

窃笑声戛然而止,所有人的目光都像钉子一样钉在黄极身上。

那个戴眼镜的男生脸色通红,刚才他还在全息笔记里写着建议将角度调整至36度。

“还有这里。”

黄极没理会众人的震惊,手指移到引擎的核心部位,“反物质湮灭室的磁场约束强度不够,需要增加超导线圈的匝数,具体是……”他报出一串精确到个位数的数字,主控制台的验证进度条飞速上涨,很快达到了91%。

陈岚的呼吸越来越急促,智能眼镜的镜片不断刷新着数据:曲率引擎模型完整度:91%→97%→99%理论可行性:从31%提升至89%。

“停!”

陈岚突然喊道,声音里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你告诉我,这个模型……能实现超光速航行吗?”

黄极的目光越过全息沙盘,望向实验室的舷窗。

窗外,龙科院的射电望远镜正对着深邃的宇宙,那里藏着731天后的死亡威胁。

他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千钧之力:“不仅能超光速,还能打开虫洞。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他的指尖在沙盘上一点,柯伊伯带的红色警告灯突然急促地闪烁起来,“180天后,这里会先来一批‘客人’,虫族的先遣队。

你们现在的防御系统,拦不住它们。”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只有全息沙盘的运行声在回荡。

陈岚的智能眼镜突然弹出一条紧急通知,是“烛龙”系统发来的:检测到柯伊伯带异常引力波动,特征与仙女座信号吻合,距离:3.2光年。

时间,恰好是180天后。

“启动一级预案。”

陈岚的声音打破沉默,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凝重,“通知所有部门,取消休假,进入战时状态。

另外,把赵昂叫来——我们需要安全部门的评估。”

黄极知道这个名字——赵昂,龙科院安全部负责人,那个在防御圈外试图拦截他的男人。

视网膜上自动弹出赵昂的标签:赵昂,45岁,前龙科院战略评估专家,因主张“科技封锁”被调离核心团队,对未知能力持极端警惕态度。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穿着黑色制服的男人走进实验室,肩章上的龙形徽章在全息光线下泛着冷光。

他的目光扫过黄极,像在评估一件危险物品,头顶的标签显示当前判断:黄极可能是外星文明的“特洛伊木马”,威胁等级:极高。

“陈院士,你应该知道院里的规定。”

赵昂的声音冰冷,“引入未经全面审查的外部人员,尤其是掌握核心机密的,这是违规的。”

“他不是普通的外部人员。”

陈岚指着全息沙盘,“他解决了曲率引擎的核心难题,还预言了180天后的先遣队——这些,比规定重要得多。”

“预言?”

赵昂冷笑一声,走到黄极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他,“我倒想听听,你还‘预言’了什么?

比如,我们安全部下周的演习方案?”

黄极抬头看他,视网膜上瞬间浮现出赵昂的所有秘密:2042年因反对“异常信号公开”被降职暗中调查“烛龙”系统的漏洞女儿患有罕见的基因遗传病,需要高维数据才能治愈。

“你女儿的病,需要西维空间的基因片段修复。”

黄极的声音不高,却像一道惊雷在赵昂耳边炸响,“2044年你们从仙女座信号里解析出的那段基因序列,其实是治疗方案的前半段——后半段藏在曲率引擎的时间参数里。”

赵昂的脸色瞬间惨白,手猛地按在腰间的配枪上,却被陈岚拦住。

“够了。”

陈岚看着赵昂,“现在不是追究这个的时候。

如果他说的是真的,我们还有180天准备。”

赵昂的手指颤抖着,最终还是放下了枪。

他死死盯着黄极,眼神里充满了震惊、愤怒,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希望。

“我需要验证。”

他转身走向实验室的通讯台,“给我‘烛龙’系统的最高权限,我要查2044年的基因序列数据。”

黄极看着他的背影,知道自己又一次赌对了。

在全知之眼的注视下,每个人都有弱点,而赵昂的弱点,恰好与人类的命运绑在了一起。

“你为什么要帮我们?”

陈岚突然问,目光复杂地看着黄极,“以你的能力,完全可以置身事外,甚至……和它们做交易。”

黄极望向窗外的天空,2045年的阳光正好,透过量子玻璃洒在实验室的地板上,形成一片温暖的光斑。

他想起早餐铺的母亲、同桌林薇的笑脸、甚至那个在校门口嘲笑他的校霸——这些平凡的人和事,在全知的视野里,却比任何宇宙奥秘都珍贵。

“因为我也是人类。”

他轻声说,指尖在全息沙盘上划过,地球的模型在他手下缓缓转动,“而且我知道,升维的关键不是吞噬,是共生——这是虫族母巢不懂的道理,或许,也是我们能活下来的唯一机会。”

陈岚的智能眼镜突然亮起,是“烛龙”系统的实时监测数据:柯伊伯带异常引力波动增强,确认是虫族先遣队特征。

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实验室里的所有人,声音回荡在每个角落:“各位,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是科研人员,是人类文明的守门人。

而黄极——”他的目光落在黄极身上,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是推开希望之门的人。”

黄极的视线越过众人,落在全息沙盘的虫洞模型上。

那里,一道由公式组成的桥梁正在缓缓成型,一头连着地球,另一头……通向未知的宇宙。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731天的倒计时还在继续,而他和龙科院的这场合作,将决定整个人类的命运。

实验室外,射电望远镜突然转向,对准了柯伊伯带的方向。

2045年的天空,依旧湛蓝,但所有人都明白,平静之下,早己是惊涛骇浪。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