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教学楼沉默矗立,红榜上历届考入顶尖学府的名字无声诉说着这里的辉煌与压力。
温望拖着行李箱,站在熙熙攘攘的报到处,看着身边一张张带着兴奋与忐忑的新面孔,她深吸了一口气。
这里是新的战场,是她和林微见约定中重要的第一步。
高一(4)班。
一个位于教学楼中间楼层、光线充足的教室。
温望被分到了这里。
班主任是一位戴眼镜、神情严肃的中年男老师,姓李,教物理,说话简洁有力,开学的第一堂课就强调了实验中学的竞争本质和即将到来的文理分科的重要性。
“在这里,没有侥幸,只有实力。
高一是打基础的关键,决定了你们高二能进入什么样的班级平台。
实验班、重点班、普通班,资源倾斜完全不同。
想考好大学,现在就得拼命!”
李老师的声音在安静的教室里回荡,敲打着每一个新生的心。
温望坐在靠窗的位置,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林微见送的笔记本边缘。
周围是陌生的同学,偶尔能听到低声讨论着某道奥数题或者某个竞赛班的信息。
一种无形的压力,比她想象中更早地笼罩下来。
最初的日子是混沌而忙碌的。
九门功课齐头并进,作业量陡增,老师讲课速度飞快,知识点深度远超初中。
温望努力适应着,上课认真听讲,笔记记得工工整整。
然而,她很快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初中基础在这里只是勉强够看。
身边的同学,尤其是那些来自知名初中的,思维敏捷,解题速度惊人,对难题似乎有种天生的敏感。
每次小测成绩发下来,她的排名总是在中游偏下徘徊,不差,但也绝不出彩。
周末成了她唯一的喘息和充电时间。
实验中学实行严格的住校制度,每两周才放一次假。
每到周五下午,校门口总是挤满了来接孩子的家长。
温望通常是自己坐公交车回家。
而几乎每次,她都能在公交站台或者刚出校门不远的地方,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
林微见总是骑着她那辆蓝色的自行车,风风火火地出现,老远就挥手大喊:“温望!
这边!”
她穿着隔壁学校的校服,笑容依旧灿烂,像一道驱散阴霾的阳光。
“累死我了!
我们那个数学老师简首是魔鬼,作业多到爆炸!”
林微见一边接过温望的书包挂在车把上,一边夸张地抱怨着,随即又兴致勃勃地问:“你呢你呢?
实验中学怎么样?
是不是学霸云集?
有没有帅哥?”
温望坐在自行车后座,感受着微风吹拂脸颊,紧绷了一周的神经才真正放松下来。
她靠在林微见并不宽阔但很可靠的背上,轻声讲述着新学校的见闻:严厉的老师、堆积如山的作业、深奥的课程、还有那些让她倍感压力的“学神”同学。
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迷茫。
“哇塞,听起来好厉害!
不过温望,别怕!”
林微见用力蹬着车,声音充满元气,“你能考进去就证明你超棒的!
慢慢来嘛!
想想我们的大学!
师大!
到时候我们就能天天在一起了!”
她总会适时地提起那个共同的约定,像一剂强心针注入温望的心房。
她们会去常去的奶茶店,点上一杯热乎乎的奶茶,分享各自学校的趣事和八卦;或者去书店逛逛,买些文具和小说;更多的时候,是林微见载着温望漫无目的地在城市熟悉的街道穿梭,仿佛要将分离两周的时光都补回来。
林微见依旧是她的话痨担当,温望则是安静的倾听者,偶尔被逗笑,气氛温馨而自在。
林微见也会倾诉她在新学校的烦恼——成绩跟不上、被老师批评、和同学的小摩擦。
每当这时,温望就会用她特有的温和方式安慰她,帮她分析,就像当初林微见为她做的那样。
然而,短暂的周末总是过得飞快。
周日下午,温望又要收拾行囊返回学校。
林微见照例骑车送她到公交站。
离别时,林微见总会用力抱抱她:“加油温望!
好好学习!
下次放假我们去吃新开的那家火锅!
等我!”
公交车启动,温望隔着车窗看着林微见的身影渐渐变小,心中那份因为学业压力而滋生的孤独感被驱散,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力量。
是的,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她还有微见,还有那个共同的目标。
时间在高强度的学习和两周一次的短暂欢聚中飞速流逝。
高一上学期在几次月考、期中考的轮番轰炸中接近尾声。
温望的成绩依旧稳定在中游,不上不下,像卡在一个尴尬的位置。
她努力了,但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火候,无法突破那道无形的壁垒。
课堂上,她听懂了,但做起综合题来总是磕磕绊绊;别人一点就通的思路,她需要花更多时间去消化。
一种隐约的力不从心感开始蔓延。
文理分科的意向表发了下来。
实验中学的传统是理科为王,顶尖的师资和资源都向理科实验班倾斜。
温望几乎没怎么犹豫,在“文科”那一栏打了勾。
她喜欢需要的美丽和深奥,文科需要的大量记忆背诵让她有些头疼。
更重要的是,她心仪的师范大学里,她想选择的专业(比如语文、政治、历史教育)也大多是文科方向。
这是通往约定之地的必经之路。
寒假短暂而珍贵。
温望和林微见几乎天天腻在一起,互相吐槽,互相打气,也奢侈地放纵了几天,暂时抛开学业的烦恼。
高一下学期开学,氛围明显不同了。
空气中弥漫着分班的紧张气息。
文理己经确定,接下来就是根据高一学年的综合成绩(尤其是语政史地)进行分班。
温望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她开始更加努力:早起半小时背古诗、宪法的知识;课间不再发呆,而是抓紧时间整理错题;晚自习结束后,还会留在教室多学一会儿。
然而,或许是之前的基础不够牢固,或许是学习方法不得当,或许是文科确实需要背的天赋,她的数政史地成绩始终没有显著的提升。
期中考试的成绩如同一盆冷水,将她浇了个透心凉。
数学勉强及格,政治历史都在及格线边缘徘徊,只有地理还算看得过去。
综合排名,在文科生里,落到了非常靠后的位置。
分班结果公布那天,巨大的电子屏贴在公告栏上。
高一(4)班的学生们挤在一起,屏息凝神地寻找自己的名字。
实验班(1班)…重点班(2班、3班)…普通文科班(4班、5班)…温望的心跳得厉害,手指冰凉。
她一个个名字看下去,在4班和5班的名单里没有找到“温望”。
她的心沉到了谷底。
视线继续往下,落到了那个她从未想过会与自己产生关联的班级名称上:体育特长班(6班)她的名字,赫然在列。
周围有同学发出小小的惊呼或议论。
“体育班?”
“温望去了6班?”
“她体育很好吗?”
一些目光有意无意地扫向她,带着惊讶、好奇,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
温望只觉得耳朵里嗡嗡作响,脸颊烧得厉害。
她像是被钉在了原地,血液都凝固了。
体育班?
那个传说中文化课成绩垫底、以体育特长生为主、被很多“正统”学生私下里略带调侃地称为“西肢发达班”的6班?
她怎么会在这里?
她明明那么努力地想考师范大学……巨大的失落和羞耻感像潮水般瞬间将她淹没。
她仿佛看到林微见期待的眼神,看到笔记本上“师大,不见不散”的字迹,看到父母欣慰的笑容……这一切,似乎都被“体育班”这三个刺眼的字击得粉碎。
一种强烈的自我怀疑和委屈涌上心头,鼻子发酸,眼前也模糊起来。
她几乎想立刻逃离这个地方。
浑浑噩噩地回到原班级收拾书本。
周围的同学有的在为进入实验班、重点班而兴奋,有的在为分到普通班而互相安慰。
只有她,沉默地收拾着,像一尊没有灵魂的雕像。
同桌关切地问了一句:“温望,你…还好吧?”
她只是勉强扯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摇了摇头。
抱着沉重的书本,温望走向位于教学楼最角落、靠近操场的那间教室——高一(6)班。
还未走近,就听到里面传出与之前4班截然不同的喧闹声:男生的笑骂声、拍球声、女生爽朗的说笑声,充满了活力,却也带着一种肆无忌惮的张扬。
教室门开着。
温望站在门口,深吸一口气,仿佛要踏入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里面的景象印证了她的想象:桌椅摆放得不如4班整齐,地面散落着几个矿泉水瓶;几个身材高大、穿着运动背心的男生在教室后面追逐打闹;几个女生聚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声音响亮;角落里,甚至还有人在做着简单的拉伸动作。
空气中混合着汗水和青春荷尔蒙的气息。
她的出现,让门口附近的几个人安静了一下,好奇地打量着她。
温望抱着书,低着头,快步走到一个靠墙的空位坐下,把自己缩成一团。
她感到格格不入,像一滴油落入了水里。
这里的氛围如此自由奔放,与她习惯的安静和秩序感截然不同。
她甚至能感觉到几道探究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嘿,新同学?
以前没见过啊?
哪个班转来的?”
一个留着短发、小麦色皮肤、看起来很爽利的女生主动凑过来打招呼。
“高…高一(4)班。”
温望小声回答。
“哇哦,4班!
学霸班啊!”
女生夸张地挑眉,引来旁边几个人的侧目,“我叫赵晴,练田径的!
你呢?
你练什么项目?
看你这么文静,不像搞体育的啊?”
温望的脸更红了,窘迫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我…我不是体育生。
我是…因为成绩…被分过来的。”
她的声音几乎低不可闻。
赵晴愣了一下,随即恍然大悟,大大咧咧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哦哦!
明白了!
没关系啦!
6班也挺好的!
自由!
没那么多破规矩!
老师管得也松!
对了,你叫什么名字?”
“温望。”
“温望?
好名字!”
赵晴热情地说,“以后就是同学啦!
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我!
别那么拘束嘛!”
她还想说什么,上课***响了,一个身材健硕、穿着运动服的中年男老师走了进来,教室里瞬间安静了不少。
第一堂课是语文。
老师讲课风格轻松随意,课堂纪律明显松散许多。
温望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听课,但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远。
她看着窗外绿茵茵的操场,那里有正在训练的体育生身影。
她的未来在哪里?
师范大学?
以她现在在6班的起点,这目标听起来简首像个遥不可及的笑话。
下课了。
温望拿出手机,习惯性地想给林微见发信息倾诉这份巨大的失落和茫然。
手指悬在屏幕上,却迟迟没有按下。
她该怎么告诉微见?
说她被分到了体育班?
说她可能连考上普通本科都困难,更别说师大?
微见一定会担心,一定会安慰她,可是…温望不想让微见失望,更不想让微见觉得她不够努力。
她最终删掉了编辑好的文字,只是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分班了,有点不适应新环境。
你那边怎么样?”
很快,林微见的回复跳了出来,依旧是充满活力的语调:“分班啦?
在哪个班?
别怕!
刚换环境都这样!
我还在老地方(7班),我们班可热闹了!
等你回来细说!
加油我的望望!
想想我们的火锅!
还有师大!
冲鸭!
(≧∇≦)ノ”看着那个熟悉的颜文字和“师大”两个字,温望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微见还在憧憬着她们的未来,可她的脚下,却是一片泥泞。
她默默收起手机,望向窗外。
操场上,一个女生正在一圈又一圈地奔跑,汗水浸湿了她的后背,步伐却异常坚定。
温望心中那点熄灭的火苗,似乎被那奔跑的身影触动了一下。
是啊,这里是体育班。
这里或许没有最好的学习氛围,没有顶尖的师资,甚至可能被人看低。
但是,这里的人,在操场上、在赛道上,为了目标挥汗如雨、永不言弃的样子,不也是一种努力吗?
她低下头,翻开林微见送的笔记本,扉页上“分开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师大,不见不散!”
的字迹依然清晰有力。
一股倔强和不甘,悄然从心底最深处升起。
被分到6班,是现实,是打击,但绝不是终点。
体育班又怎样?
起点低又怎样?
微见在看着她,她们的约定还在那里。
师范大学……她依然要去!
温望拿出笔,在笔记本崭新的一页,用力地、一笔一划地写下:目标:师范大学起点:高一(6)班行动:从此刻开始,加倍努力!
字迹有些颤抖,却透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她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向讲台,眼神里不再是迷茫和羞耻,而是沉淀下来的、异常坚定的光芒。
分水岭己经跨过,无论脚下是坦途还是荆棘,她都要在属于她的“六班”这条赛道上,开始新的奔跑。
为了自己,更为了那个和微见共同约定的未来。
这条路注定艰难,但至少,她有了重新出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