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协调安置

>>> 戳我直接看全本<<<<
1995年3月6日,今天是二十西气节惊蛰,春雷初响,阴雨绵绵,寒意袭人。

国家交通投资公司院落中的防沙枣树林带于风雨中坚韧不拔,泥泞不堪的道路上积水成坑,令首属工程建设项目部(简称“首属项目部”)总工程师彭德喜的心情有些低落。

俗话说“惊蛰一声雷,万物皆苏醒”。

来公司机关接新技术员本是一喜事,彭德喜看着要接收的却是个稚气未脱的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

他不禁眉头紧蹙,心中暗自思忖:“如此脸庞白净、身材瘦弱的愣头青年轻人,能否承受得住高强度的交通工程施工压力呢?”

目前首属项目部急缺技术员,特别是那些能够肩负更多重任的技术精英,而非毫无经验的愣头青。

彭德喜心急的说:“这简首是赶鸭子上阵嘛!”

“马处长,你这不是为难我吗?

“这瓜娃子看起来连图纸都未必能看懂,更别提现场施工了。”

人事劳动处马育才递上一支莲花香烟,轻声劝道:“彭总,人家是高学历人才,北方交通大学土木系硕士研究生毕业,理论功底扎实。

给他一次机会,或许能为我们带来全新的思路。

再说,年轻人嘛,就像***点钟的太阳,总得有个锻炼的过程。”

彭德喜叹了口气,接过香烟点火,又吞云吐雾地说道:“马处长,你也知道,我们施工现场可不是纸上谈兵,稍有差池就会出大问题。

况且施工现场那帮老油条个个都是人精,这小子能应付得来?

这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模样,感觉不太合适啊。”

马育才眉头紧蹙,心中虽也如一团乱麻,但仍强作镇定,缓缓说道:“彭总,不妨先让他一试,毕竟其名牌大学学历与能力还是有的。”

“蒋昌海虽然年轻,但看他的简历和实习经历,确实有点本事。

给他安排个技术员的职位,先从基础的现场施工开始,慢慢熟悉现场情况。”

彭德喜担任技术总工多年,心中常念基层施工技术员的艰辛。

心里清楚从农民家庭培养出一个硕士研究生实属不易,因此实在于心不忍放弃这个孩子。

然而,技术员从事施工工作,身处一线,面临诸多危险,责任重大。

一个无法胜任工作的人,即便接回去又有何用?

他沉吟片刻,抬头道:“马处长,我们说的是真的实际问题,单靠名校学历是解决不了的。”

马育才接着道:“彭总,我明白你的顾虑,但年轻人的潜力不可小觑。

他很优秀的,学习很好,八八年参加高考就拿了银城县状元,在中铁三局实习的时候,表现也很棒,还拿了路基工程技术进步奖一次。

我要是家里臭小子高中成绩能有他这么好,那我就太高兴了。

再说,咱们不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吗?

给他个机会,咱们多指导,兴许真能培养出个可用之才。”

“学习好有什么用,现场施工却是一张白纸,我把他带回去,不干活吃白饭?

我可不敢要!”

“你他娘滴...说撒胡话啥!

他是北方交通大学土木系硕士毕业,对工程力学、结构设计都有深入研究,理论基础扎实。”

“可以先让他参与项目规划,逐步熟悉现场操作,边学边干。

咱们国家的交通投资公司里有很多有经验的老师傅,可以带带他,这样他不会一开始就手忙脚乱。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自己!”

马育才缓缓摘下眼镜,轻轻擦拭着镜片上并不存在的灰尘,随后揉了揉太阳穴,动作沉稳。

彭德喜沉默了一会儿,目光扫过窗外阴雨天的工地,接连吸了几口烟,缓缓吐出烟雾,困惑地问道:“这瓜娃子在中铁三局实习那么出色,本该分到铁道部门才对,怎么跑到咱这儿来了?”

马育才面色凝重,缓缓摇头,沉声道:“大学生工作安排,由咱们部委的人事劳动司统一分配,我们只需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就好,这有什么难的。

你也算是技术七级享受副厅级待遇的老干部了,千万别犯那种原则性的错误。”

“马处长,你咋不问问部委人事劳动司啊,我们不接收这人有啥后果吗?”

“为啥子要去问人事劳动司呢?

你可是老党员了,难道不明白组织纪律?

凭我们的身份职级,哪有资格做这种事呢?

要不你去问问?

现在分配安置的名单都定下来了,别再费劲了,也没啥用。

不如专心培养,说不定能成大器。”

“马处长,此事颇为棘手,你应知晓我们总经理梁国强的霸道,他极为注重实践经验,对新人要求甚高。

若强行安排人进去,即便我将人带过去,他也定会将人退回。”

“岂有此理!”

马处长面色凝重,轻拍桌案,冷哼一声后,话锋陡转,“彭总,你身为总工,在技术人员安置方面,你是最有发言权滴。

公司安排你和梁国强搭档,主要管技术这块儿,其实就是怕技术方面出什么岔子。

今天黄总让我转告你,由你负责接待新同事,而非梁总。

他想等你回来后,与梁总进行思想沟通。

”若梁国强的思想工作果真如此简单易行,那么他便绝非真正的梁国强,更不可能被安排到新设立的首属工程建设项目部担任副厅级总经理这一要职。

彭德喜觉得无法完成对梁国强的思想疏导,因而面露愁容:“马处长,我们新成立的首属工程建设项目部面临繁重的施工任务,梁国强一向雷厉风行,对新人要求极为严格。

就算您无法为我们提供人手,也请别再给我们添麻烦,毕竟我们这边确实难以妥善调度。”

近日,物价急剧上涨,薪资却依旧原地踏步。

材料费用和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加之工期紧张,若此时再增加新手,恐怕会使情况更加恶化。

梁总性情如何,你我皆心知肚明,届时若出现闪失,责任又当由谁承担?

为求稳妥,勿自寻烦恼,实乃多事之际,倒春寒更添乱象。

“彭总,我可没那闲工夫跟你瞎掰扯。

蒋昌海你必须得领回去安排好,他是一月二号来的,档案手续啥的都全乎着呢。

这都三月六号了,再这么拖下去可不行哦。

梁国强的沟通工作你也得好好做做,必须得做通透!”

“马处长,你这是赶鸭子上阵?

难为人嘛!”

“你要这么想也行,但可别忘了,培养新人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这瓜娃子可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高学历人才,文化素养极高,为何不将他留在公司技术部呢?”

马育才不禁叹息一声,缓缓调整了一下眼镜的位置:“技术部确实急需人才,但一线工作更能锤炼人的能力。

彭总,公司党委把蒋昌海放到首属工程建设项目部,其实就是想让你好好带一带这位新人,教他几招。”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马处长,你这不是给我出难题吗?

我可教不了他。

技术工作复杂多变,非一朝一夕能掌握。

梁总那脾气,带新人得花多少心思。

再说,咱们现在正是关键时刻,哪有闲工夫慢慢教?”

“彭总,关键时刻更显担当。

过两年就能培养出一个好的技术骨干。”

......蒋昌海气定神闲地端坐于公司人事劳动处门口的座椅之上,手中紧握那份沉甸甸的个人档案,聚精会神地聆听着马处长与一位年逾五旬的中年男士的对话。

他对于自身能力抱有坚定的自信,毕竟作为国家培养的研究生,他坚信自己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工作绩效的优良仅在细微程度上有所区分。

蒋昌海心中暗自思忖,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充分展现个人才华,从而达成“出名要早”的愿望,赢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避免再次被退回。

(求加书架,求轻喷)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