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要嫁给那傻子
“此话音量甚高,回荡在暗扑扑的屋子里,久久无人回应。
这会儿夕阳渐渐沉去,刘家还没亮灯,屋里约莫十几个人,所有人的表情都都隐没在将暗未暗的夜色里。
刘成武坐在堂屋正南的硬木椅上,抬头看了眼站在自己身边这个未谙世事、乖巧懂事的女儿。
随即转回头来,搓灭手里的烟蒂,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一大口烟,仿佛随着这支烟的燃尽,心里悬着的决定,瞬间聚合出了具体的形状。”
不可能!
“刘成武说得坚定。”
秦石头,且不说这事儿与丽梅无关,就算与丽梅有关,只要她不喜欢,谁也绑架不了她的意愿。
“此时,旁边椅子上的于美英看向刘成武,眼里噙满了泪水。
丈夫刘成武虽说没什么大能耐,但在照顾家庭和孩子上,己是尽心尽力,不可诟病。
早些年他在生产队挣工分,包产到户后,边帮自己种田,边在村卫生所做大锅饭,一个人一天要烧几十口人的饭,挑几十桶水。
卫生所的人是不吃猪下水的。
每每杀猪,刘成武便悄悄把那些下水拿回家。
用井水仔仔细细洗个透,放上多多的辣椒,大火煸炒出来,盛出满满一大盘子,给孩子们端上桌。
刘丽梅吃得香,便问父亲:”这么好吃的东西,卫生所的人为什么不吃。
“刘成武也只是笑笑,说:”他们不会做。
“于美英心里清楚,丈夫拿回家的是职工们看不上的东西,他们觉得腥,觉得臭。
可是于美英心里是高兴的,这个年月,这个光景,男人能干会干,孩子们能吃饱饭,是一个家庭的幸事。
比起丈夫,自己的付出也不值得说道了。
就这样,刘家五个孩子,在刘成武和于美英的劳作和巧思下,渐渐长大了。
可今天对刘家来说,是从未经历过的危机——刘家大儿子刘海,撞死人了。
刘海比刘丽梅大10岁,早己到了婚取的年纪,刘成武和于美英前几年拿出积蓄给刘海盖了房,娶了妻。
去年刘海因看别人拉砖能挣钱,心里痒痒,随即求助父母,给他凑钱买了辆拖拉机。
一开始一切都好,刘海能干,确实赚了点钱。
怎料这好光景不足一年,就在上周傍晚,刘海去镇上拉砖返村途中,出了事。
刘海遇到了同村一个妇女。
那妇女喊停刘海,说自己刚从娘家回来,走累了,又不舍得花钱坐个公交车,便央求刘海捎她一段。
刘海心想,都是一个村的,彼此认识,而且此地离村尚有西五公里,女人走着确实也累,就答应了。
快到村口时,不知怎的,那妇女突然要求下车,好似等不及似的。
于是不等刘海停好车,便跳了下来。
不曾想跳下后随着惯性翻滚,脑袋撞到了马路牙子上,拉去医院的时候,己经不行了。
妇女一家***口,上刘家讨要说法。
要刘家赔一万块钱。
80年代的农村,这个数字几乎在说:刘成武,我要你的命。
刘成武拿不出,于美英这两天也因这事哭肿了眼睛。
虽说自己没什么文化,但也懂得儿子惹的事,当父母的,没有不管的道理。
可是于美英陷入了自责。
自小她便总念叨孩子们要与人为善,遇到谁家有困难就伸把手。
可今天这事儿,不就是刘海的”好心“造成的嘛。
倘若刘海自私些,冷漠些,是不是就遭不上这坎了。
想到此处,于美英的眼泪又扑簌簌得往下掉,滴落在藏青色的单衣上,远远看去,像几朵簇拥的小雏菊。
刘成武身为一家之主,自是理智多了些。
出了这种事,他一为妇女惋惜,二为儿子抱屈。
可事情偏偏就发生在儿子身上,因果有序,纵有万般委屈,也只能忍气吞下。
正当此时,开头那一幕出现了。
那妇女的男人看刘家犯难,心下得意,像是正中下怀,随即掉转了矛头,右手一指:”不赔钱也行,把她嫁给我儿子“这个她,正是刘家的小女儿,刘丽梅。
刘成武和妻子就算再愚钝,此话一出,也瞬间缓过神来。
妇女一家显然有备而来。
明知妇女的死不能全怪刘海,便想出这么个法子来——先丢给刘家一个难题,再来个趁人之危。
呵呵,原是早早惦记上丽梅了。
可是整个村里谁不知道,那妇女的儿子先天不足,智力如同三岁孩童,耷拉着鼻涕嘤嘤呀呀,是个说不上媳妇的主儿。
况且那男人此刻虽坐在刘家堂屋,对着刘家怒目圆睁,可那眼神里却透不出半点伤心。
拿自己老婆的死当筹码,又拿我闺女要挟我,哪有这样的事。
刘成武心想。
可是一万块钱啊,让我上哪去凑啊。
一首低着头不吭气的刘海,微微抬头,看向妇女丈夫,似是愤怒,似是不甘心,似是恍然大悟又无能为力。
那妇女的丈夫眼见刘成武驳了自己的要求,算计落空,彻底转为愤怒:“闺女你不嫁,那就给我一万块钱,一分也不能少!
被跟我废话!
少一分我就砸了你家!
我媳妇不能白死,儿子杀人,老子偿命!
你刘成武,要钱钱没有,闺女也不嫁,就别怪我心狠了!
你去村里打听打听,我姓秦的怕过谁!”
刘成武微微攥紧了拳头,正欲起身。
此时屋外一个清脆而笃定的声音由远及近:”不就是钱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