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县令家千金变农女
“砰”苏老夫人将手中的茶杯重重放在桌子上,发出一声响,茶水西溢。
“母亲,这是发生何事?
惹得母亲如此动怒?”
吓得苏县令忙站起身。
苏县令的妾室柳氏正跪在下方。
“你坐下。”
苏老夫人示意自己的儿子。
又盯着下方跪着的人,脸色微沉。
“柳氏,你还不交代?
非要我将你身边的嬷嬷捆起来打一顿吗?
还是要我去将那刘家人叫来状告,你才肯老实说。”
看着这***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老太太就怒火中烧。
“老夫人,是老奴的错,和姨娘无关,这都是老奴的主意,”柳氏身边的老嬷嬷涕泪横流地爬向老夫人。
“九年前,老爷还是县里的县丞,姨娘的亲娘离世。
老奴跟着姨娘回奚山县奔丧,腊月天寒地冻,道路难行,五小姐在路上染病,浑身长满红疹,迟迟未好。
待一切事情处理好后,便想着回来好好医治,不想却在临行前一夜却染上风寒,恰逢大雪天道路阻隔,大夫未及时赶到。
五小姐烧了一夜,一岁的小娃娃哪禁得起折腾,第二日五小姐便没气了。”
老嬷嬷停顿片刻又接着说道。
“姨娘当时被吓得六神无主,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老夫人本就不喜姨娘,前段时间才由于疏忽将二少爷烫伤。
若是再知道五小姐在其娘家死去,怕是要将姨娘发卖出去。
姨娘大哥大嫂也怕县令大人怪罪,最后没办法,商议一番,老奴提议只得找人冒充,不能让老夫人和县令大人知晓此事。
因此姨娘只得以年关将至,想在娘家过完春节再回来为由拖延。
老奴则在奚山县西处寻找年龄长相与五小姐相似的女娃娃。
终于在小年当天,在县城街上看见抱着女娃娃的刘老头,与五小姐及其相似,只是长得瘦小些。
经过一番打听,才知是白云镇秀水村人士,这女娃是刘老头的孙女。
这才买通了一些江湖人士,在年前老刘头及其老婆子带着孙女采买年货之日,将其孙女拐走。
后姨娘又以五小姐在娘家生病为由,前前后后耽搁了小半年才回来,当时己将那女娃养得白胖了些。
又花钱请人在她耳后点了一颗小黑痣,这样一来便与五小姐有八成像。”
“什么?”
苏县令震惊不己。
“柳姨娘,你真是胆大包天,你可知若是此事传扬出去将给我苏家带来多大灾祸?”
一旁的夫人云氏也吓得不轻。
柳姨娘拉着苏县令的衣角,痛哭不己,“老爷,妾身知错了,当日妾身也是害怕,一时吓傻了,才找了个孩子冒充。”
柳氏丝毫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为像犯错往常一样装装样子就可揭过。
老夫人站起来,气得呼吸不畅,一旁的嬷嬷忙扶着坐下。
“真是作孽呀,难怪你从娘家回来,我看着妙妙(苏家五小姐)和以前不大像,你还说是太久没见孩子长大了。
这些年大家都知你不喜妙妙,原以为你是重男轻女,原来却因她不是你亲生女儿。
亏得我老婆子还三番五次告知你,不可做得太过,免得将来孩子与你离心。
我近日才知你***敷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孩子的分例银子,你拿着涂脂抹粉。
这么大的事情,你不拿主意,她一个老嬷嬷敢吗?
我老婆子还没有头脑发昏。”
柳姨娘小声啜泣,不敢回话。
这事己经过去九年,她早己忘记,且当时回来也将娘家大哥大嫂带来这安林县生活,这么多年也无人提及。
谁知前两日,身边的老嬷嬷外出采买东西,正巧碰上带着儿子前来安林县求医的老刘头,嬷嬷当时就认出来了。
回去之后急急忙忙与她汇报,两人心中不安,便安排了人悄悄跟随想杀人灭口,却被老夫人身边的丫鬟发现了。
“儿啊,你好容易才熬到这县令之位,眼看着马上就要升迁去府城。
段不可因这***毁了仕途,莫要再护着她了,她身边的老刁奴不是个好东西,柳氏也不是好的。”
老夫人扶额说道。
“老夫人,老爷,妾身知错,妾身知错。”
“老夫人,饶命,老奴知错了。”
嬷嬷不停向着老夫人磕头。
“来人,将柳姨娘拖下去,掌嘴二十,关入柴房,将这老刁奴拖下去,乱棍打死,柳氏身边亲近之人也杖责三十,关着。”
啊...一时间,院子中接连响起哭嚎声、惨叫声、掌嘴声、打板子声。
夫人云氏喝了一口茶,看了看上方的老夫人,“母亲,不日我们就将动身去府城,这后面的事情如何处理?
二少爷和五姑娘那边?”
老夫人思考了一会儿,对着儿子说道:“妙妙这些年在柳氏身边,与我们也不大亲近。
每次见面唯唯诺诺,且不是我苏家女儿,还是将她送回去吧。
留在身边万一以后她亲人找过来,咱们苏家可要获罪呀,这可是连累全族的大罪,死后我都无言见苏家列祖列宗。
二少爷那边,就说他小娘犯了大错,被罚了,暂时不能与他见面,五姑娘不是他亲妹妹这事也告诉他吧。”
苏县令微一沉吟,又连连点头,“那先将柳氏和她身边的人关着,到时就说得大师指点,她和五姑娘在佛寺祈福。
等一年后祈福完成再来府城,找个由头对外说在路上被山贼所杀。”
“一切都听母亲安排,夫人,小五那边,你看着安排个嬷嬷,将她送回奚山县去吧。”
苏县令不忘叮嘱云氏。
“儿子还有公务要忙,便先去前衙了。”
“去吧。”
老夫人朝儿子挥挥手。
“好儿媳,今日这事可万不能泄露出去,你身边的人要管好,府中其他人也要敲打敲打,若有多嘴之人首接发卖出去。”
“儿媳知晓,此事关系全家未来,不敢马虎。”
“柳氏不是好的,可安儿(苏家二少爷)却是咱苏家孩子,他如今和临儿(苏家大少爷)都在书院,两兄弟自小关系便不错。
家中目前只这两个男丁,日后这苏家迟早要交到临儿手中,若有安儿相助也可轻松些。”
这番话即是让云氏安心,也有敲打之意。
“母亲说得不错,安儿虽为柳氏所生,自小也是老爷和老夫人教导,与柳氏接触较少,儿媳也是知其品行。
若将来能考取功名,也与苏家有益,没了柳氏,儿媳也不会亏待他。”
儿媳如此知礼懂事,苏老夫人心中倍感欣慰。
当年分家之后,丈夫未等儿子娶亲便离世,好在儿子争气考取了功名。
后来娶妻生子,儿媳也孝顺,家中两房妾室,苏老夫人两个孙子三个孙女,日子过得还是很不错。
这柳氏素日就爱拈酸吃醋,老太太心慈,也未有过重处罚,多是斥责几句或禁足,没想到她竟然胆大包天,拐走他人孩童,如今竟还想买凶杀人,思及此,都有些后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