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议会送来的上传者名单,以全息投影的形式,如幽灵般缓缓飘浮在半空之中。
林夏缓缓抬起头,目光锐利得如同探照灯一般,逐行扫过每一个名字。
那目光中带着审视与忧虑,仿佛要透过这些名字,看穿每一个灵魂背后的命运。
突然,她的眼神猛地一滞,如同被什么无形的力量击中,目光最终定格在“陈敬之”这个名字上。
只见“陈敬之”三个字被一道醒目的红色代码狠狠划掉,那红色鲜艳刺目,仿佛凝固的鲜血。
代码的边缘呈现出锯齿状的删除痕迹,歪歪扭扭,就像是被一双愤怒且粗暴的手硬生生从书页上撕扯下来一般,透着一种突兀与决绝,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与隐情。
林夏心中疑惑便离开了控制室。
她轻轻握住教授办公室的门把手,掌心微微沁出细汗。
随着“吱呀”一声,门缓缓推开。
屋内弥漫着陈旧纸张与电子设备混合的气息。
老人坐在办公桌前,腰背微驼,全神贯注地用放大镜看着银河日志。
那放大镜的手柄己经磨得有些光滑,折射出微弱的光。
老人的白发稀疏而杂乱,像是冬日里荒芜的枯草。
屏幕发出幽蓝的光,映照在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情感波动阈值”几个字被标成了刺目的红,好似一团燃烧的火焰,要将周围的一切吞噬。
旁边批注着:“建议修剪幅度提升至40%”字体规整却透着冰冷的机械感,仿佛在宣告着对人类情感某种残酷的裁决。
“小夏,来得正好。”
陈教授微微抬起头,布满皱纹的脸上浮现出一丝复杂的神情,眼神中透着忧虑与凝重。
他伸出枯瘦如柴的手,将一枚仅有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轻轻却又坚定地塞进林夏掌心。
林夏触碰到教授指腹的瞬间,一股实验室特有的消毒水味扑鼻而来,那味道冰冷且刺鼻,似乎还夹杂着岁月的陈旧气息。
“知道为什么星核要‘修剪’记忆吗?”
陈教授并没有给林夏回答的机会,目光有些游离,像是陷入了某种沉思,自顾自地说下去,“你看,这就好比园丁修剪玫瑰,在园丁眼中,刺似乎是多余的,会伤人,会破坏玫瑰整体的美感。
可仔细想想,没了刺,玫瑰还是原本的那朵玫瑰吗?
没了刺的玫瑰,失去了它与生俱来的保护,失去了那份独特的野性与坚韧,它还能被称作真正的玫瑰吗?”
教授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每一个字都仿佛从心底缓缓吐出,带着对这一现象深深的思索与无奈。
“修剪掉的不是枝叶,是根。”
林夏伫立原地,陷入了长久的沉思。
陈教授那番话,如重锤般一下下叩击着她的心门,在她耳畔不断回响。
这个关于星核 “修剪” 记忆的问题,己然不只是简单的学术探讨,它像一团迷雾,笼罩着整个星核计划,衍生出诸多亟待解决的困境。
星核里部分上传者出现意识碎片、记忆被篡改、情感缺失等状况,无疑都与这所谓的 “修剪” 脱不了干系。
而未来究竟该往哪个方向走,更是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
若继续遵循星核当前的 “修剪” 模式,人类虽能以一种看似 “稳定” 的数字形态存续,可代价却是失去那些构成真实人性的关键要素,记忆、情感与经历,都将被打磨成千篇一律的平滑模样。
但要是摒弃这种 “修剪”,星核能否承受得住复杂人性所带来的波动与风险?
又该如何在确保人类文明延续的同时,保留住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
无数的思绪在她脑海中交织缠绕,每一种可能都伴随着难以预估的后果,让她一时之间难以抉择。
她眉头紧锁,目光中满是迷茫与困惑,在这末日的阴影下,探寻着那条或许能拯救人类文明的道路。
当晚,实验室被寂静紧紧包裹,唯有仪器发出的微弱蓝光在黑暗中闪烁。
林夏坐在操作台前,眼神专注而凝重,手中的动作带着一丝小心翼翼,仿佛正在开启一扇通往未知真相的大门。
她轻轻将芯片插入解锁装置,随着一阵轻微的电流声,芯片成功解锁,数据如潮水般在屏幕上涌开。
屏幕上呈现出的,是早期上传者的脑波对比图。
上传前的波形,犹如连绵起伏的山峦,高低错落间,蕴藏着人类丰富的情感脉络。
那一道道波峰与波谷,仿佛是岁月在心灵深处镌刻的痕迹,愤怒时的激昂,如高耸的山峰般突兀;悲伤时的低沉,似幽深的山谷般静谧;狂喜时的澎湃,像极了那首插云霄的山巅,闪耀着生命热烈的光芒。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传后的波形,竟平滑如镜,毫无波澜。
那原本承载着喜怒哀乐的复杂曲线,此刻己被磨平,只剩下单调而规律的脉冲,机械地跳动着。
这规律的脉冲,恰似被抽走了灵魂的空壳,徒留一具失去了情感温度与生命色彩的躯壳,曾经丰富多元的人性光辉,在这看似 “完美” 的平滑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林夏凝视着屏幕,心中涌起一阵寒意,仿佛看到了人类文明在数字世界中逐渐迷失的可怕未来。
在这寂静得有些压抑的实验室里,林夏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个刻骨铭心的时刻。
小雅临终前,病房里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消毒水味,微弱的灯光在惨白的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小雅那瘦得皮包骨的小手,用尽最后的力气紧紧攥着林夏的手,指甲深深掐进她的肉里,仿佛要将自己的痛苦与不舍,都通过这指尖传递给母亲。
她的声音微弱却坚定,气息断断续续:“妈妈,疼……但我不怕。”
那声音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却如重锤般狠狠撞击着林夏的心。
那一刻,林夏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手上尖锐的疼痛,更有来自女儿那深深的眷恋与勇气所带来的温暖。
那是一种交织着痛苦与欣慰的复杂触感,疼得钻心,却又暖得让人心酸。
而如今,看着屏幕上早期上传者被 “修剪” 后毫无波澜的脑波图,林夏才恍然惊觉,原来这份曾让她刻骨铭心的又疼又暖的触感,在晶核所谓的 “优化” 规则里,竟也被视作 “该被修剪” 的 “刺”,是需要被剔除的多余情感。
想到这里,林夏的眼眶不禁微微泛红,心中满是对女儿的思念,以及对晶核这种冰冷规则的愤懑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