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等待我的不是学术荣耀,而是一场轮回噩梦。
每一次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循环的开始。
在这里,神鸟舞不是文化遗产,而是延续三百年的活祭仪式,而我会是最后一个祭品。
1.
季瑶同学: 诚邀您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神鸟舞的实地考察项目。
该项目由民俗文化保护协会主办,为期一周,地点位于滇西栖凤村。
您的研究方向与本项目高度契合,期待您的参与。
联系人: 张教授,电话……
我的研究方向民间祭祀舞蹈确实与这个神鸟舞高度相关。
我拨通了信上的电话,一个沙哑的男声确认了邀请的真实性。
你的导师刘教授推荐的你,神鸟舞只剩最后一位传承人,九十多岁了,再不记录,就永远消失了。
按照张教授的指示,我站在汽车站等一个叫老吴的向导。
季研究员?
一个佝偻着背,皮肤黝黑的老人不知何时出现在我身后。
您是老吴?
老人点点头,伸手要接我的行李。
村子远,天黑前得赶到。他说完就转身走向山路,一路上没有多余的话。
山路比我想象的难走得多,即使是在正午,林中也挺黑的。
老吴走的飞快,为了跟上他的脚步,好几次我都差点摔倒。
张教授已经到了吗?我气喘吁吁地问。
老吴的脚步顿了一下。
张教授?哪个张教授?
我的心一沉。
就是邀请我来的那位,民俗文化保护协会的。
老吴打断我,指向树林尽头: 到了。
我抬头,看见一片依山而建的村寨。木结构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屋顶铺着青黑色瓦片。
村口的牌坊上刻着栖凤村三个大字,牌坊两侧各立着一尊石雕,像是某种鸟类,但造型扭曲怪异?
那是什么鸟?
老吴咧嘴笑了,露出参差不齐的黄牙: 是罗刹鸟,我们的守护神。
2.
进村后,我感觉整个村子有些不太正常。
没有鸡鸣狗吠,没有孩童嬉闹,甚至连风声都听不见。
路边倒是有几个村民在干活,看到我们时停下动作,齐刷刷地望过来,他们的眼神让我有些不舒服。
我们村的村民常年不出村,对外人有些好奇,没有恶意。
使用知乎或者盐言故事app搜索专属内部别名《立秋九六九》就可以全文免费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