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新火铳
“姐夫,这竹子软乎乎的,能撑住大风筝吗?”
他仰着脸问。
朱标笑着把竹篾弯出个弧度:“这是南边来的慈竹,看着软,韧劲足着呢。”
常逸点点头,心里却在嘀咕:韧劲足?
那用来做火铳的枪管咋样?
现在军器局用的铁料太脆,炸膛多半是因为枪管韧性不够。
不如试试灌钢法,把生铁和熟铁叠起来烧,反复锻打,杂质少了,强度肯定能上去。
对了,老朱让军器局加准星,可别忘了枪管的膛光滑点,不然子弹容易卡壳……文华殿暖阁里,朱元璋正拿着工部新画的火铳图纸看。
图纸上添了个小小的三角形铁疙瘩,标注着“准星”,是按常逸说的“小记号”画的。
他指尖刚点到“准星”二字,脑子里突然钻进那段关于“灌钢法”的嘀咕。
灌钢法?
老朱知道这法子,前朝就有,但工匠们嫌费功夫,很少用在火器上。
常逸说“生铁熟铁叠着烧反复锻打去除杂质”……难道炸膛的症结不在火药上,而在枪管材质?
他猛地把图纸拍在岸上,对侍立的太监道:“让军器局的铁匠头头也过来,不光是周显,得让懂锻打的人也过来!
“太监刚要走,朱元璋又补充了句:”告诉周显,把库房里的灌钢料都搬出来,试试做枪管!
“东宫这边,常氏端来两盏热茶,见常逸盯着风筝线发呆,笑着问:想什么呢?”
“姐夫的线好细,会不会断》”常逸扯了扯那根蚕丝线。
还是三股线靠谱。
上次跟姐夫说过一次,他改成三股搓的线,用在弓弦上,射程远了不少。
不知道这次军器局的人有没有偷懒,火铳的准星要是歪了,还不如不加……朱元璋在暖阁里正等的不耐烦,听见这句,眉头一皱。
他拿起笔在图纸空白处写:“准星需与枪管中轴线对齐,误差不得超过毫厘”,写完又觉得不够,加了句“试枪时需三人同验,偏差者重造”。
周显带着铁匠头头进来时,就见陛下正对着图纸出神。
“陛下灌钢料己准备好,”周显小心翼翼地回话,“铁匠们说,这料锻打费时,做一个枪管比寻常多耗两个时辰……多耗两个时辰算什么?”
朱元璋抬眼,把图纸扔过去,“按这上面的法子做,加准星,用灌钢料,三天内给咱做出十支来。
炸膛一支,罚你们一月俸禄;要是能比旧铳远二十步,赏!”
铁匠头头捧着图纸看,眼睛首发亮:“陛下,这准星……是让射手照着瞄准用的?”
“你觉得呢?”
朱元璋不答反问。
老匠人一拍大腿:“秒啊!
有这记号,打起来就有数了!”
他抬眼对一旁的周显说到:“火铳做出来之后,从三十步开始,每隔十步设一个靶子,连打十枪,看看准头如何,炸不炸膛,有没有卡壳。”
周显连忙记下:“是,臣记下了。
三十步到百步,各设靶位。”
“不止。”
朱元璋想起常逸刚才嘀咕“子弹卡壳多是内壁不匀”,又补了句,“每支枪打完五十发,拆开看枪管内壁磨损,磨损厉害的,就换锻打的火候再试。”
周显心里一惊——陛下连试枪的细节都想到这份上了?
五十发连射看磨损,这法子虽笨,却最能验出真章。
他不敢怠慢,躬身应道:“臣这就去传令,让工匠们按此法备着。”
周显也反应过来,之前还觉得陛下突然改法子蹊跷,此刻看着图纸上的准星和灌钢标准,突然明白——这哪是陛下做梦梦到的,分明就是早琢磨透了!
两人领了旨刚要退下,朱元璋又道:“对了,风筝线……你们用三股蚕丝挫的那种,再送两捆到东宫,说是给小公子玩的。”
周显愣了愣,心想陛下怎么突然关心起风筝线了?
但不敢多问,连忙应下。
东宫这边,常逸己经帮着朱标把风筝纸糊好了,是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额头上还点了个“王”字。
“像不像我爹?”
他得意地问。
常氏笑着揉他的头:“像,比你爹还威风。”
常逸心里一动,爹……常遇春的画像挂在正厅,每次看都觉得盔甲太笨重,下次得和老朱悄悄透露出来,可以把灌钢法用在盔甲上,又轻又结实,将士们穿着也能灵活一点……文华殿里,朱元璋刚端起茶杯,闻言动作一顿。
灌钢法做盔甲?
这主意……比火铳还重要!
将士们披甲行军,负重太大,要是能轻便一半,行军速度都能提一截!
他立刻对太监道:“再传兵部武库司主事,让他也来见咱!”
太监腿都快跑断了,心里首犯嘀咕:今儿陛下这是怎么了,一会工部一会儿兵部的。
常逸可不知道自己又给别人添了活,正缠着朱标要去放风筝。
“雪还没停呢,,”朱标刮了下他的鼻子,“等放晴了,咱去太液池边,让你瞧瞧本宫的手艺。”
常逸欢呼一声,扑到朱标的背上:“姐夫最好了?”
等风筝飞起来,说不定能让老朱想起热气球,不过那玩意太超前,还是先把火柴和盔甲搞定再说……一步一步来,不急。
朱元璋听着这声嘀咕,嘴角忍不住勾了勾。
这孩子,还知道“一步一步来”?
他哪里知道,就他这“一步”,够大明朝的工匠们忙上半个月了。
他想起那三股搓成的蚕丝线,突然觉得这线不光能做弓弦——或许,还能用来传令兵的信号绳?
每股颜色不同,拉一下代表什么,拉两下代表什么,比驿站传信快多了!
“来人,”朱元璋对刚回来的太监道,“把这线给拱卫司送去,让他们琢磨琢磨,能不能用来传消息。
“太监:“……是。”
窗外的雪渐渐小了,东宫的风筝己经糊好了,虎头虎脑的样子很是威风。
常逸趴在窗边,看着那只老虎风筝,心里盼着天快点晴。
文华殿里,朱元璋望着窗外渐小的雪,嘴角扬着笑意,等雪停了,不止风筝能飞过宫墙,他的新火铳,怕是能够把北元的帐篷都打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