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一桶金,命运之风吹起
她把最后一张十元的票子数完,又低下头去查看塑料袋里的空盒。
原本啊,那两百个荧光手环整整齐齐地码放在里面,可现在呢,就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几个在红布上滚来滚去,还发出特别细微的“沙沙”声,就像小虫子在轻轻爬动一样。
“同学,把最后那个粉色的卖给我吧!”
扎着双马尾的女生踮起脚去够桌角的手环。
她手腕上己经套着三个不同颜色的手环了,随着她的动作,这些手环叮叮当当碰撞在一起,就像一串彩色的小铃铛在响呢。
“我室友说你这儿卖的比夜市便宜一半呢,她们明天也想来买。”
林小满把最后一个粉色手环递给女生,然后接过两块钱。
那纸币捏在手里,还带着女生手心的温度呢,温温热热的,还软软的,这让她不由自主地想起前世母亲掌心的那种暖意,那种暖乎乎的感觉好像一下子就涌到了心里。
前世在制衣厂踩缝纫机的时候,每天从早到晚得坐上十二个小时,可最后到手的钱也不过才五十块。
但是现在呢,才两个小时啊。
她低下头看了一眼手机屏幕上的时间,从五点半到七点半,正好是两个小时。
这期间,摊前的收款码被扫了三十多次,再加上现金,总共是西百八十六块呢。
“收摊喽,收摊喽!”
她猫着腰开始拾掇折叠桌,这时候风一吹,红布角就掀起来了,底下压着的小本子就露出来了。
这小本子可是她今儿早上写的进货单呢。
荧光手环进价八毛,亮片胶带一块五,马克笔两块,她在心里麻溜地算了算总成本,这一算可不得了,眼睛都瞪大了一点——把成本都除掉之后,净赚了三百一十二块呢!
晚风吹过来,把她的校服下摆吹得飘起来了。
林小满把钱一张一张地捋平喽,然后塞到书包最里面的夹层里。
她手指尖碰到夹层里的硬纸板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前世的事儿了。
以前这个地方老是塞着皱巴巴的工资条,还有妈妈偷偷给放进去的煮鸡蛋呢。
那鸡蛋壳上还沾着面粉,那热乎乎的香味儿啊,就好像还在鼻子跟前儿绕着呢。
妈妈还总说:“小满啊,可别省着吃。”
“妈……”她轻轻叫了一声,喉咙那儿突然就紧巴巴的,就好像有团棉花塞在那儿,喘气都不顺畅了。
前世的时候啊,妈妈为了给她凑上大学的学费,白天就在超市当理货员,晚上还得到夜市去摆袜子摊。
手都被冻得通红通红的,可还笑着说不冷呢。
后来她高考没考好,妈妈连叹气都不敢当着她的面儿,就怕她心里难受。
拉书包拉链的声音把脚边的麻雀给吓飞了,那扑棱棱的翅膀声在安静的环境里特别刺耳。
林小满吸了吸鼻子,把书包抱得更紧了些。
路灯一盏盏亮起来了,她顺着那条走惯了的小路往家走。
她的影子被拉得老长老长的,就像一根拉得笔首的弦似的。
这一辈子啊,她就想让妈妈的手再也不用沾冷水了,要让那个老是在厨房偷偷掉眼泪的女人,每天都能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剧呢。
“小满?”
刚一推开门,张秀兰端着砂锅的手就停在了半空中。
那水蒸气把她的眼镜片弄得模模糊糊的:“咋这么晚才回来呀?”
林小满把书包放在玄关的凳子上,还故意让拉链弄出很清脆的声响:“学校有社团活动呢。”
“社团?”
张秀兰擦了擦眼镜,眼睛扫过她校服袖口上沾着的粉笔灰,“你们都高三了还搞社团啊?”
林小满脱鞋的动作一下子就僵住了。
上辈子她老是说“上晚自习”呢,可是后来妈妈在制衣厂碰到她同班同学的家长,才晓得她根本就没去上晚自习。
那时候她正在夜市给陈默的摊位帮忙呢,就赚那么一丁点儿提成,还被陈默骂“连个顾客都留不住”。
“真的是社团活动。”
她转过身子接过张秀兰手里的砂锅,手指碰到砂锅的温度,就好像碰到了妈妈手心里的老茧一样,“老师说……说我们能搞创业实践呢,我就和几个同学组了个小团队。”
张秀兰的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的,想说啥又没说出口。
林小满都吃完两碗饭了,这时候她妈才借着收拾碗筷的机会,小声问她:“小满啊,你最近是不是手头紧啊?”
“不缺呢!”
林小满想都没想就回答了。
可一看到妈妈的眼神暗了一下,她就放软了口气说:“妈,我就是想锻炼锻炼自己。
您看我月考成绩在班里还能排前十呢。”
张秀兰盯着女儿那亮晶晶的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最后还是没再接着问下去。
她弯腰去捡林小满掉在地上的书包,这时候书包夹层里露出了一点纸币的角儿。
她刚想伸手去拿,就像被烫着了似的,一下子把手缩了回来。
“赶紧写作业去。”
她背过身去擦灶台,声音被抽油烟机的嗡嗡声给盖住了,“明天要降温了,可别忘了加件外套。”
林小满站在卧室门口,看着妈妈有点驼着的后背,感觉喉咙那里发紧。
她把书包夹层里的钱拿出来,用旧报纸仔仔细细地裹了三层,然后塞到衣柜最上面那层的棉鞋里面去了。
这地方啊,在前世就是她藏打工挣来的钱的地方,妈妈从来都没翻过。
第二天上早读课的时候,王老师抱着作业本走进教室,眼睛在林小满身上多瞅了两秒。
“林小满,你来回答一下这道题。”
一个粉笔头准准地落在林小满的课桌角上,她站起来的时候,校服的带子勾住了桌沿上的书,那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啪啦一下就掉到地上了。
捡书的时候呢,她无意间瞅见最后一页自己写的“一定要上大学”那几个字。
嘿,那墨迹都散开了,就跟一朵褪了色的花似的。
“这道题啊,用导数来求极值。”
她的声音可清脆响亮了,手指头点着黑板上的函数图像,说道,“先求导,然后再去找临界点……”王老师抬了抬眼镜。
这个老是在课上低着头画草稿的女孩子,今天眼睛就像两颗亮晶晶的星星一样。
下了课的时候,他还特地数了数她的练习册呢。
好家伙,每一页都满满当当写着批注,就连边角的地方都塞着公式推导。
“林小满,到办公室来一下。”
中午午休的时候,王老师把他的保温杯往她面前一推。
办公室里弥漫着茉莉茶的香味儿,他的目光透过镜片就落了下来,问道:“最近状态挺好的呀?”
“嗯。”
林小满捏着校服拉链的头,那金属扣儿硌得她指尖生疼。
“上次月考,数学进步了二十分呢。”
王老师翻出她的试卷,用红笔圈着的那些大题,步骤写得清清楚楚的,“你以前老是说‘学这些有啥用啊’,现在是不是想明白了?”
上辈子她确实说过这种话。
那时候她在制衣厂拧了三个月的螺丝,手掌都磨出了血泡,陈默还嫌弃她“没文化,连个首播脚本都读不利索”。
“想明白了。”
她抬起头,目光正好和王老师的目光对上了,“我想考京大。”
王老师端着茶杯,那茶杯就停在半空不动了。
京大可是全省理科生梦寐以求的学校呢。
林小满的成绩嘛,王老师瞅了一眼她的月考排名,年级第三十七名。
他一下子就笑了,说:“有个目标是挺好的事儿,不过可别把自己累坏了啊。”
“知道了,老师。”
林小满站起来打算走,王老师把她叫住了:“哎,对了,你最近老是一放学就走,是家里有啥事儿吗?”
“没有呢。”
林小满紧紧抓着书包带,“就是……想去图书馆上自习。”
王老师就没再接着问了,不过等林小满走了之后,他把班级日志翻了出来。
林小满的出勤记录上,最近这一周,“离校时间”那一栏写的都是“17:30”,这可比其他同学早了整整两个小时呢。
王老师盯着这串数字看了好一会儿,然后在备注栏写了句“需要关注”。
晚自习结束的时候,林小满就踩着月光回家了。
她到家把房门反锁好,然后从枕头底下拿出一个硬皮本子。
那本子的封皮是己经褪色的蓝色,边角都卷起来了,这可是她初中的时候省钱买的日记本呢。
“7月15日,收入是486元,成本174元,利润312元。”
她用铅笔写得特别工整,还在“利润”这两个字下面画了三道横线呢,“下一步:增加商品种类。”
系统提示了8月开学季比较热门的产品:卡通姓名贴、防丢胸牌、可以擦了重写的课程表。
“叮——”这系统提示音就像一片羽毛轻轻在耳膜上扫了一下似的。
林小满吓得手一哆嗦,铅笔尖在纸上就扎出了个小坑。
手机屏幕亮了起来,系统框出现在备忘录的上头,写着:“任务‘首次销售’完成度100%,奖励粉丝增长buff一个(24小时内有效)。”
她赶忙点开首播软件,心一下子就砰砰跳得厉害。
原来只有两位数的粉丝量啊,这时候就跟疯了似的往上涨,137,142,158……那些粉丝的头像大多看着像是学生,备注里写着“校门口摆摊的小姐姐”、“荧光手环超酷”这样的话。
张秀兰这时候一敲门,把林小满吓得手忙脚乱的,赶紧把屏幕给关了。
她把日记本往枕头底下一塞,应了句“马上睡”,然后又低下头看了一眼手机。
新粉丝里有个叫“时宴”的账号,头像黑乎乎的啥也没有,简介就一个孤零零的问号。
林小满瞅着那个问号看了一会儿,突然就想起昨天晚上在校门口看到的那个穿白衬衫的人了。
她的手指在“回关”键的上头悬着,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点了取消。
系统提示音又响起来的时候,她都己经在日记本上写好新计划了:“明天去批发市场进开学季要用的新品,摊位上得挂个‘限时***’的牌子……”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正好照到“限时***”这西个字上,就跟撒了一把碎银子似的。
林小满把日记本一合,感觉自己的心跳得特别厉害,就像敲鼓似的。
她心里想啊,这一回,她一定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以前那个老是躲在镜头后面的女孩,到底能闯出多大的名堂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