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赶赴京城
按例,解元需赴长安参加春闱,而王娇娇身子渐好,又无父母在侧,自然要跟着王维一同前往——用王处廉的话说,“有你表哥照看着,我才放心”。
出发那日,天还蒙蒙亮,驿站的车马就己候在门外。
王娇娇裹着厚厚的狐裘,被王维小心翼翼地扶上马车。
车厢里铺着厚厚的毡垫,角落里燃着个小巧的炭盆,暖融融的,倒不觉得冷。
“路上要走二十多日,若是累了就睡会儿,别硬撑着。”
王维替她拢了拢裘衣领口,又把个暖手炉塞进她怀里,“我就在隔壁车厢,有事叫我一声就好。”
王娇娇点点头,看着他清隽的眉眼在晨光里透着温柔,心里暖烘烘的。
这几日她算彻底摸清了,这位表哥看着是淡泊君子,实则把她护得滴水不漏,穿衣吃饭都替她想得周全,比她前世备考时自己照顾自己还细心。
车马辘辘,一路往长安去。
起初几日,王娇娇还觉得新鲜,掀开窗帘看窗外的风景——黄土路两旁是萧瑟的树木,偶尔掠过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农人,远处的村落冒着袅袅炊烟,倒真有几分“古道西风瘦马”的意境。
可看了几日便觉腻了,加上她身子底子弱,颠簸得久了,难免头晕乏力,大多时候都靠着软垫闭目养神。
王维每日都会过来陪她说话,有时读几页书,有时讲些沿途的见闻。
他知道她“记不清事”,说起长安的繁华时,总会细细解释:“长安有东西两市,东市多是绫罗绸缎、珠宝玉器,西市更热闹些,有胡商卖的香料,还有波斯的舞姬……还有曲江池,”他说着,眼尾弯起笑意,“春日里最是好看,到时候若你身子好些,我带你去泛舟。”
王娇娇听得入了迷,捧着暖手炉点头:“好啊好啊,还要去看大雁塔!”
她就记得历史书上说,雁塔题名是科举中第的盛事。
王维被她雀跃的样子逗笑,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好,都带你去。”
二十多日后,远远望见那巍峨的城墙时,王娇娇忍不住屏住了呼吸。
长安!
这座只在历史课本和电视剧里见过的古都,此刻就真实地矗立在眼前。
城墙高耸入云,青砖上刻着岁月的痕迹,城门处车水马龙,往来的行人穿着各式衣裳,有峨冠博带的文人,有挎着长刀的武士,甚至还有高鼻深目的胡人,一派盛世气象。
马车缓缓驶入朱雀大街,街道宽阔得能容下八匹马拉的车并行,两旁的坊市整齐排列,酒肆茶楼的幌子随风摇曳,叫卖声、谈笑声此起彼伏,热闹得让她眼花缭乱。
他们落脚的地方是王家在长安的旧宅,虽不算奢华,却也雅致。
一进院子,就有仆妇迎上来伺候,王维亲自扶着王娇娇下车,又仔细叮嘱仆妇备好热水和清淡的吃食。
“先歇一日,明日再带你熟悉熟悉院子。”
他替她拂去肩头的落尘,语气里带着旅途劳顿后的疲惫,却依旧温和。
王娇娇看着他眼底淡淡的青影,心里有些过意不去:“表哥也累了,快去休息吧。
他笑了笑,应了声,却还是看着她进了内屋,才转身回自己的房间。
夜深人静时,王娇娇躺在柔软的床榻上,听着窗外远处隐约传来的丝竹声,还有更夫打更的梆子声。
她摸了摸枕头边王维刚给她的一串蜜饯,是她爱吃的梅子味。
长安啊。
她想着,唇边扬起笑意。
这里有即将参加春闱的少年王维,有她从未见过的繁华,或许,还有她在这个时代的安稳日子。
明天,该是新的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