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戳我直接看全本<<<<

孟晚舟挽着情人脖颈热吻的照片,精准投放在我们结婚纪念日的家庭影院上。

我端起红酒欣赏她煞白的脸:“宏达集团审计总监查婚外情的账单,比查假账顺手多了。

”三个月后,她的医生情人身败名裂。她跪在散落的奢侈品发票里哭求原谅时,

我正用她偷情的监控录像带,慢条斯理地敲着茶几。“急什么?

你转移的共同财产……还没清算完呢。

”第一章林铮把最后一份标着“宏达集团Q3财报终审”的文件夹塞进公文包,

金属搭扣“咔哒”一声脆响,在过分安静的办公室里格外清晰。窗外,城市的霓虹已经亮起,

汇成一条流淌的光河。他抬手揉了揉发紧的眉心,瞥了眼腕表——六点四十。

纪念日晚餐约在七点半,时间不算宽裕。手机屏幕适时亮起,是妻子孟晚舟发来的消息,

一个可爱的猫咪表情包,后面跟着一句:“老公,餐厅见哦!今天穿了新裙子,等你夸!

(。♥‿♥。)”林铮嘴角下意识地牵了一下,指尖在屏幕上悬停片刻,

只回了个简洁的“好”。八年婚姻,***褪去是常态,像褪色的老照片,温吞,但也算安稳。

他是宏达集团审计部的中流砥柱,她是市美术馆的策展助理,生活轨迹如同两条平行线,

交集点就是这张餐桌和那张双人床。***?

大概都消耗在那些枯燥的报表和难缠的艺术品供应商身上了。他习惯了这种平静,

甚至觉得这就是中年夫妻该有的样子。七点二十五分,

林铮推开那家以浪漫著称的意大利餐厅厚重的玻璃门。

空气里弥漫着橄榄油、烤面包和隐约的小提琴声。他一眼就看到了孟晚舟。

她确实穿了条新裙子,柔和的烟粉色衬得她肤色很亮,精心打理过的卷发垂在肩头。

她正低头看着手机,嘴角噙着一抹他许久未见的、带着点少女羞涩的笑意。那笑容很甜,

但不知为何,林铮心里某个角落轻轻“咯噔”了一下。

那不像是对着工作群或者闺蜜该有的表情。他走过去,拉开椅子。

孟晚舟像受惊的小鹿般抬起头,看清是他,那笑容立刻变得熟稔而模式化。“来啦?堵车了?

”“嗯,老地方,高架桥下。”林铮坐下,目光掠过她放在桌面的手机,屏幕还亮着,

是一个微信聊天界面,顶端的备注名一闪而过,他没看清,只捕捉到一个“陈”字。

是她们馆里那个新来的策展经理陈默?他不动声色地移开视线,拿起菜单,“点菜吧,饿了。

”晚餐的气氛有种刻意的轻松。孟晚舟兴致勃勃地聊着馆里即将开幕的一个先锋艺术展,

提到那位叫陈默的经理时,语气带着明显的欣赏:“陈经理真的很厉害,想法特别前卫,

跟那些老古董完全不一样!这次布展方案全靠他力排众议……”林铮叉起一块烤小牛肉,

咀嚼得很慢,味同嚼蜡。他看着妻子眼中闪烁的光芒,那光芒不是为了他,

也不是为了艺术本身,而是为了另一个男人带来的“不一样”。餐厅柔和的灯光打在她脸上,

勾勒出依旧动人的轮廓,可林铮只觉得心里那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疑虑,

像藤蔓一样悄然滋长、缠绕。“听起来这位陈经理是个人才。”林铮放下刀叉,

端起水杯喝了一口,语气平淡无波。“是啊!”孟晚舟没察觉异样,用力点头,

“而且人很绅士,特别会照顾人……”她似乎意识到自己说得有点多,声音低了下去,

拿起酒杯掩饰般地抿了一口红酒。林铮没再追问。绅士?照顾人?他心里冷笑一声。

审计师的职业本能开始无声启动。证据,他需要的是证据,而不是捕风捉影的猜忌。

一顿饭在孟晚舟稍显亢奋的喋喋不休和林铮近乎沉默的倾听中结束。结账时,

孟晚舟的手机又震动了一下,她飞快地瞥了一眼,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和甜蜜,

迅速按灭了屏幕。林铮付完款,拿起搭在椅背上的西装外套:“走吧,回家。

”孟晚舟似乎松了口气,拿起手包跟上。回到家,孟晚舟径直进了浴室。水声哗哗响起。

林铮站在客厅中央,环顾着这个他们共同生活了八年的空间。温馨的布艺沙发,

墙上是她挑的抽象画,茶几上摆着两人的合影……一切都熟悉得令人窒息。他走到书房,

打开电脑。手指在冰冷的键盘上悬停了几秒,最终没有输入任何密码。

只是打开了家庭影院系统的后台管理界面,目光沉沉地盯着那个远程投屏功能的选项。

一个模糊的念头在心底盘旋,但他强行按捺下去。没有证据,一切都是空想。“老公,

”孟晚舟裹着浴巾出来,头发湿漉漉的,“我有点累了,先睡了哦?

明天陈经理那边布展方案还有几个细节要最后敲定,得早点去。”“嗯,去吧。

”林铮头也没回,目光仍停留在电脑屏幕上。他听到卧室门轻轻关上的声音。

疲惫感如潮水般涌来,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也许真是自己想多了?工作压力太大?

他试图说服自己。然而,晚餐时孟晚舟看手机的那个笑容,

提到“陈经理”时眼中那过分璀璨的光,还有刚才那句刻意强调的“陈经理”,

像一根根细小的刺,扎在他心里,拔不出来,也忽视不掉。他关掉电脑,走进卧室。

孟晚舟背对着他,呼吸均匀,似乎已经睡着。林铮在她身边躺下,黑暗中睁着眼,毫无睡意。

审计师的思维在寂静中异常活跃——异常的资金流动需要异常的证据链支撑。那么,

异常的情感呢?是否也需要一份无可辩驳的“审计报告”?他翻了个身,

看着妻子模糊的背影轮廓。八年筑起的信任堤坝,似乎被某些看不见的蚁穴,悄然蛀空了。

第二章接下来的两周,林铮的生活表面风平浪静。

他依旧是那个一丝不苟、眼神锐利的林总监,埋在堆积如山的报表和凭证里,

精准地揪出每一个数字陷阱。宏达集团收购案的审计进入关键阶段,他忙得脚不沾地,

加班成了常态。孟晚舟那边也总是很“忙”,馆里的“先锋展”进入冲刺阶段,

她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电话里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疏离?

林铮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没有质问,没有争吵,甚至没有流露出任何额外的关注。

只是那份审计师特有的、抽丝剥茧的冷静,彻底取代了残存的、属于丈夫的温存。

他像一个潜伏的猎人,耐心地等待着猎物露出破绽。机会出现在一个周五的傍晚。

林铮难得准时下班,路过市中心那家孟晚舟最喜欢的精品花店时,

想起她前几天随口提过一句新到的厄瓜多尔玫瑰。鬼使神差地,他停下车,走了进去。

“欢迎光临!先生需要什么花?”店员热情地招呼。“看看玫瑰。

”林铮的目光扫过琳琅满目的花束。“厄瓜多尔玫瑰在这边,今天刚到,品相特别好!

”店员引他过去。林铮的目光却被旁边一束包装极其精美的香槟色玫瑰吸引。巨大的花束,

点缀着昂贵的满天星和尤加利叶,花丛中插着一张质感高级的卡片,

My Muse. Forever. C.M.My Muse? 林铮的心猛地一沉。

孟晚舟最近在家里接电话时,似乎提过一句对方夸她是“缪斯”。

他不动声色地问店员:“这束花……是客人订的吗?”“哦,这个啊,”店员看了一眼,

“是的,刚包装好。是位姓陈的先生订的,付了定金,说晚点他女朋友会来取。”女朋友?

取花?林铮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他面上波澜不惊,

甚至带着点职业性的温和笑意:“这样啊。那位陈先生,是不是个子挺高,戴眼镜,

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在美术馆工作的?”他描述着仅见过一两次的陈默的特征。

店员不疑有他,连连点头:“对对对!就是那位陈先生!他常来给我们馆里订花,人很和气。

”“哦,那我知道了。”林铮点点头,随意指了几支厄瓜多尔玫瑰,“麻烦帮我包起来,

谢谢。”他付了钱,拿着那束明显小得多的玫瑰走出花店,坐进车里。车窗外,

城市的喧嚣瞬间被隔绝。他握着方向盘,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

My Muse. Forever. C.M. 店员确认的话语在耳边嗡嗡作响。

花束是凭证,话语是旁证。职业的本能告诉他,

核心证据链已经初步形成——孟晚舟和陈默的关系,绝非普通的同事。

他需要更直接的、无法抵赖的原始凭证!启动车子,林铮没有回家,而是调转方向,

开向市美术馆附近。他没有靠近正门,而是将车停在街角一个不起眼的便利店门口,

车窗降下一条缝。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色渐暗。大约七点半,

孟晚舟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美术馆侧门。她今天穿了条鹅黄色的连衣裙,脚步轻快,

脸上带着林铮许久未见的、真正放松愉悦的笑容。她走到街边,似乎在等车。几分钟后,

一辆黑色的奥迪A6L平稳地滑到她面前停下。驾驶座的门打开,

一个穿着浅灰色休闲西装、戴着金丝边眼镜的男人快步下车,正是陈默。

他脸上挂着温柔的笑意,极其自然地张开双臂。孟晚舟没有丝毫犹豫,

像归巢的乳燕般扑进他怀里,双手环住了他的脖颈。然后,

在昏黄的路灯和城市迷离的霓虹光影下,在川流不息的车河旁,陈默低下头,

深深地吻住了孟晚舟的唇。那一瞬间,林铮感觉整个世界都失声了。血液似乎瞬间冲上头顶,

又在下一秒冻结成冰。他死死地盯着那对旁若无人拥吻的男女,握着方向盘的手青筋暴起,

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带来一阵尖锐的刺痛。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撞击着,

每一次跳动都带着冰冷的钝痛。

愤怒、背叛、耻辱……无数种激烈的情绪在血管里奔涌、咆哮,几乎要冲破理智的牢笼。

但他没有动。没有冲下车,没有按喇叭,甚至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他只是像一个最冷静的旁观者,或者说,像一个架设好了隐蔽摄像头的调查员,

静静地、冰冷地记录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他掏出手机,打开了录像功能。

镜头稳定地对准街对面。画面里,那个吻缠绵而长久,孟晚舟甚至微微踮起了脚尖,

回应得投入而忘情。路灯的光晕模糊了细节,

却将那对紧紧相拥的身影清晰地烙印在冰冷的手机屏幕上。大约一分钟后,两人才分开。

陈默宠溺地揉了揉孟晚舟的头发,替她拉开副驾驶的车门。孟晚舟脸上带着红晕,

笑容甜蜜地坐了进去。黑色奥迪汇入车流,消失在城市的夜色里。林铮放下手机。

屏幕暗了下去,车厢内一片死寂。他缓缓靠向椅背,闭上眼睛。黑暗中,

那个吻的画面却无比清晰地反复播放。八年婚姻构筑的堡垒,在这一刻轰然倒塌,

只剩下一地冰冷的瓦砾和弥漫的硝烟。胸口剧烈地起伏着,每一次呼吸都牵扯着尖锐的痛楚。

他猛地睁开眼,眼底最后一丝属于丈夫的温情彻底消失,

只剩下审计师面对铁证时那种冰冷的、近乎残酷的清明。报复?不,现在谈报复还太早。

审计才刚刚开始。这卷录像,不过是第一份关键的原始凭证。他需要更多的证据,

需要更周密的计划,需要一场……让他们刻骨铭心的清算。林铮发动车子,

引擎发出一声低吼,汇入茫茫车流。车窗外,流光溢彩的城市夜景飞速倒退,

映在他冰冷的瞳孔里,如同一个巨大而冰冷的审计现场。他脸上的肌肉紧绷着,

嘴角却极其缓慢地,向上扯出一个没有丝毫温度的弧度。孟晚舟,陈默。

你们精心编织的浪漫戏码,该由我来亲手……审计终结了。第三章两周后的结婚纪念日,

如期而至。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虚假的、令人窒息的平静。孟晚舟似乎格外重视这个日子。

她提前请了半天假,早早回到家,

系上那条已经有些旧了的围裙——那是他们刚结婚时林铮送的。

厨房里很快飘出熟悉的饭菜香,是她最拿手的几道菜:糖醋排骨,清蒸鲈鱼,白灼菜心。

餐桌上铺着崭新的米白色桌布,水晶花瓶里插着一大束娇艳的红玫瑰,

旁边摆着两只剔透的高脚杯和一瓶醒好的、价格不菲的勃艮第红酒。林铮推开门时,

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温馨到近乎刻意的画面。孟晚舟闻声从厨房探出头,脸上带着盈盈笑意,

眼角眉梢都是精心修饰过的风情:“回来啦?快去洗手,最后一个汤马上就好!

今天可都是你爱吃的!”林铮的目光淡淡扫过那束刺眼的红玫瑰,

落在孟晚舟洋溢着“幸福”的脸上。他点了点头,脸上没什么表情,

声音也听不出情绪:“嗯,辛苦了。”他脱下西装外套,动作一如往常般从容不迫,

走进洗手间。冰凉的水流冲刷着手掌,他看着镜中的自己。眼底深处,是风暴过后的死寂,

以及一种近乎残忍的冷静。精心准备的晚餐?温馨的纪念日?多么完美的讽刺。这顿晚餐,

将是他们婚姻最后的“散伙饭”,而餐后的“节目”,才是他精心准备的“纪念日礼物”。

饭菜上桌,色香味俱全。孟晚舟殷勤地给林铮夹菜、倒酒,努力寻找着话题,

试图找回往日的气氛。她聊着美术馆的趣事,抱怨着布展的辛苦,

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所有关于“陈经理”的敏感词。“老公,尝尝这个排骨,

我特意多放了点醋,你喜欢的。”孟晚舟夹了一块色泽诱人的排骨放到林铮碗里,

眼神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讨好。林铮夹起排骨,放进嘴里,缓慢地咀嚼着。肉质软烂,

酸甜可口,是熟悉的味道。他咽下去,端起酒杯,看着杯中深红色的液体轻轻摇晃。

“味道很好。”他的声音很平稳,听不出喜怒,“费心了。”孟晚舟似乎松了口气,

脸上笑容更盛:“你喜欢就好!今天可是我们八周年呢,当然要好好庆祝一下。

”她也端起酒杯,试图与林铮碰杯,“老公,纪念日快乐!希望我们……”“晚舟,

”林铮打断她,没有碰杯,只是将酒杯轻轻放在桌上,发出轻微的磕碰声,“吃完饭,

我们一起看个片子吧?很久没一起看电影了。”他的目光投向客厅那面巨大的投影幕布。

孟晚舟愣了一下,随即欣然应允:“好啊!看什么?你选!

”她以为这是丈夫难得的温情和浪漫回归,心头甚至掠过一丝窃喜。林铮没说话,

只是拿起桌上的遥控器,指尖在几个按键上随意点了几下。“投影仪好像有点接触不良,

我去书房主机上看看。”他站起身,走向书房,步履沉稳。孟晚舟不疑有他,

继续小口吃着菜,心情似乎放松了不少。书房里,林铮坐在电脑前,

屏幕冷光映着他毫无表情的脸。他熟练地打开家庭影院系统的后台,调出远程投屏功能。

鼠标光标,稳稳地悬停在那段被他命名为“凭证A”的视频文件上。指尖冰凉,

心却像一块投入熔炉的铁,被仇恨和冰冷的快意反复锻打。他深吸一口气,

仿佛在执行一项再平常不过的审计操作,轻轻点击了“确认投屏”。客厅里,

巨大的投影幕布缓缓亮起,显示出电脑桌面的壁纸——一张他们在海边度假的合影,

笑容灿烂。孟晚舟正端着酒杯小啜,看到熟悉的照片,嘴角弯起一丝怀念的弧度。然而,

下一秒,壁纸瞬间消失。屏幕上,清晰无比地跳出了新的画面——昏黄路灯下,

黑色奥迪车旁。穿着鹅黄色连衣裙的她,像一只轻盈的蝴蝶,扑进穿着灰色西装的陈默怀中。

紧接着,镜头拉近,特写!陈默低下头,深情地吻住了她的唇!画面清晰稳定,

甚至能看清孟晚舟微微颤抖的睫毛和陈默镜片后闭上的眼睛!那缠绵悱恻的姿态,

在巨大的屏幕上被无限放大,纤毫毕现!背景里,

城市的车灯流影成了这场背叛最华丽的布景!“哐当!”孟晚舟手中的高脚杯脱手坠落,

砸在光洁的地砖上,瞬间碎裂。深红色的酒液如同泼洒的鲜血,

溅在她新换的拖鞋和精心铺就的桌布边缘。她脸上的血色在刹那间褪得干干净净,惨白如纸。

眼睛瞪得极大,瞳孔因为极度的惊恐而剧烈收缩,身体无法控制地颤抖起来,

像一片秋风中的枯叶。她张着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如同破风箱般的抽气声,

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巨大的羞辱和灭顶的恐惧瞬间攫住了她,让她动弹不得,

只能死死地盯着屏幕上那个清晰无比的、她投入另一个男人怀抱亲吻的自己!

那个她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时刻!林铮端着另一杯红酒,缓缓从书房踱步出来。

他的步伐很稳,脸上甚至带着一丝奇异的、近乎愉悦的平静。他走到客厅中央,

站在那片狼藉的碎玻璃和酒渍旁边,目光落在妻子那张因极度惊骇而扭曲变形的脸上,

欣赏着她眼中汹涌的崩溃和绝望。他优雅地举起手中的酒杯,

对着屏幕上那个定格的、无比刺眼的拥吻画面,微微晃了晃。

深红的酒液在杯壁挂出漂亮的弧度。他的声音不高,却像淬了冰的刀子,一字一句,

清晰地凿进孟晚舟的耳膜,也凿碎了这虚假纪念日最后的伪装:“纪念日快乐,晚舟。

”他抿了一口酒,喉结滚动了一下,眼神锐利如鹰隼,牢牢锁住她,

“宏达集团审计总监查婚外情的账单,”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个冰冷至极的弧度,

“好像比查那些假账……顺手多了。”“轰隆!

”孟晚舟只觉得脑子里有什么东西彻底炸开了!林铮平静话语里蕴含的冰冷力量,

比任何咆哮怒吼都更具摧毁性!她双腿一软,再也支撑不住身体,“噗通”一声,

重重地跌坐在冰冷的地板上。碎裂的玻璃渣刺破了她的***,她却感觉不到丝毫疼痛。

眼前是巨大的、无法回避的背叛铁证,耳边是丈夫那比刀子还锋利的话语。她捂住脸,

终于爆发出撕心裂肺的、绝望的嚎哭。精心准备的纪念日,彻底沦为了一场公开处刑的刑场。

红酒的腥甜气息混合着心碎的绝望,弥漫在死寂的客厅里。林铮站在原地,

居高临下地看着她崩溃哭泣。他慢慢品着杯中酒,那原本甘醇的液体,此刻尝起来,

却带着一丝复仇的、铁锈般的腥甜。这,仅仅是个开始。审计报告,才刚刚翻开第一页。

第四章纪念日那晚的惊天风暴之后,家里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孟晚舟像被抽走了灵魂,

大部分时间把自己反锁在客卧里,偶尔出来也是面色惨白,眼神躲闪,如同惊弓之鸟。

林铮则完全恢复了那个冷静到可怕的审计总监模式。他照常上班、加班,

回家后要么在书房对着电脑,要么在客厅看一些毫无营养的财经新闻,

对孟晚舟的存在视若无睹。空气里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冰冷而沉重。

孟晚舟在最初的崩溃和恐惧过后,也曾试图挽回。她哭着道歉,赌咒发誓那是一时糊涂,

是陈默引诱她,她心里只有这个家。她甚至笨拙地学着做他以前爱吃的点心,

小心翼翼地放到他书房的门口。林铮的反应是直接无视。点心放在门口,直到变硬发霉,

他也没碰一下。孟晚舟的哭诉和忏悔,他连眼皮都没抬一下。他的沉默,

比任何责骂都更令人绝望。这种彻底的漠视,让孟晚舟清晰地认识到:林铮的心,已经死了。

他不再是她的丈夫,而是一个手握她致命把柄的、冷酷无情的审判者。她不敢提离婚,

不敢闹,只能在这种令人窒息的低气压中煎熬着,等待着未知的审判降临。林铮的确在行动。

他像处理一份复杂的审计底稿,冷静、高效、条理清晰。第一步,摸清目标底细。陈默,

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年轻有为,技术精湛,前途一片光明。家境优渥,

社会关系网看似干净体面。林铮利用审计工作中积累的人脉和渠道,

很快拿到了陈默更详细的资料:他的门诊排班表,他负责的病区,

他参与的一些非公开的医疗器械临床试用项目,

甚至是他名下几处房产的地址和他妻子一位小学老师的基本信息。第二步,寻找切入点。

一个看似完美的人,必然有其弱点。林铮的目光,

锁定在陈默参与的一项新型心脏支架的临床试用项目上。

这种项目通常涉及药企赞助、患者知情同意、严格的费用管理和数据记录。

任何一点操作上的瑕疵,都可能成为突破口。

林铮开始不动声色地收集与这个项目相关的***息、行业规范,

甚至通过一些非公开的医疗论坛,匿名接触可能了解内情的业内人士。

机会在一个周末的午后悄然降临。林铮的手机震动,是一个匿名号码发来的加密邮件。

附件里是一份扫描件——几张模糊但关键的手写单据照片,看起来像是某种耗材的领用记录,

日期、品名、数量清晰,但领用人签名处却异常潦草,明显不是陈默本人的笔迹。

更重要的是,单据上的耗材名称和规格,与陈默负责的那个临床试用项目所规定使用的型号,

存在微妙的、不易察觉的差异!这很可能意味着以次充好,或者虚报冒领!

发件人没有留下任何身份信息,只在邮件正文写了一句简短的话:“无意中拍到,

希望对你有用。看不惯某些人表面光鲜。”林铮盯着屏幕,瞳孔微微收缩。

这简直是瞌睡遇到了枕头!虽然来源匿名,单据的真实性有待考证,

但这无疑是一条极其重要的线索!像在审计过程中收到一份指向性明确的匿名举报函证!

他立刻动用技术手段,追踪邮件来源,虽然最终只定位到一个公共网吧,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份“函证”为他提供了明确的调查方向!他立刻行动起来。接下来的几天,

林铮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像一个真正的侦探。他穿着不起眼的夹克,戴着鸭舌帽,

低调地出现在市一院附近。他并非直接接触患者这风险太大且容易打草惊蛇,

而是巧妙地“偶遇”了几位看起来像是长期在该院心内科就诊的患者家属。

在住院部楼下的小花园,一个愁容满面的中年男人正在抽烟。林铮走过去,

自然地掏出烟盒递了一支。“大哥,家里有人住院?心内?”男人接过烟,叹了口气:“唉,

是啊,老爷子,冠心病,等着做支架呢。”“陈默陈主任看的?”林铮状似随意地问,

自己也点上一支。“可不是嘛!都说他技术好,可这费用……”男人狠狠吸了口烟,

压低声音,“不瞒你说,贵的离谱!明明说好是用那个最新的试用支架,

免费或者只收点材料费的,结果单子上打出来一堆乱七八糟的耗材费,

加起来比普通支架还贵不少!去找护士问,护士也支支吾吾说不清,

就说都是陈主任开的单子……”林铮眼神一凝,

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同情和一丝愤慨:“还有这事?这不合理啊!试用项目不是有规定的吗?

我听说他们那个项目对耗材管理挺严的,是不是搞错了?或者……有人手脚不干净?

”他故意引导。“谁知道呢!”男人烦躁地弹了弹烟灰,“咱老百姓哪懂这些弯弯绕?

就觉得憋屈!钱花了,还弄不清花哪儿了!要不是冲着陈主任的名气……”他摇摇头,

一脸无奈。林铮又“偶遇”了两位家属,旁敲侧击之下,

都得到了类似的反馈:对陈默负责的试用项目费用有疑问,感觉耗材收费不明不白,

与当初承诺不符,但苦于没有证据,也找不到地方说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

结合那份匿名提供的异常单据照片,

在林铮脑中迅速拼凑出一幅清晰的图景——陈默很可能在利用职权,

在新型支架的临床试用过程中,通过虚报、替换耗材等手段,套取项目资金或中饱私囊!

这是严重的职务侵占和医疗违规行为!林铮坐在书房里,

电脑屏幕上打开着医疗管理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条文。他拿起一支笔,

在一张白纸上清晰地写下:疑点1:耗材领用单据签名异常,疑似代签或伪造。

疑点2:患者实际使用耗材与项目规定及收费单据不符以次充好/虚增项目。

疑点3:患者反馈费用异常,与项目承诺严重不符,存在欺诈嫌疑。

证据链:匿名单据需核实+ 患者家属证言需固化审计师的思维在高速运转。

这些疑点足够有力,但作为举报证据,还不够扎实。

他需要更确凿的、能直接钉死陈默的证据!比如,

那些被替换下来的、本应销毁或严格管理的“次品”耗材的去向?或者,

资金异常流动的银行流水?林铮的目光变得幽深而锐利。他拿起手机,

拨通了一个存在通讯录深处、备注名为“老K”的号码。电话响了两声被接通,

那边传来一个沙哑低沉的声音:“喂?”“是我,林铮。”林铮的声音压得很低,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