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回头看那些窃窃私语的目光,脚步沉稳地走向后山灵泉的方向。
山路崎岖,碎石硌得草鞋生疼,但想到丹田内那缕新生的灵气,他便咬牙加快了脚步。
后山的灵泉藏在一片茂密的竹林深处,泉水从石壁缝隙中汩汩涌出,在下方汇成一汪碧绿的水潭。
林舟放下水桶,刚要俯身打水,鼻尖忽然嗅到一股比石屋里浓郁数倍的灵气气息。
他心中一动,蹲下身仔细观察水面,只见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水面上竟漂浮着无数肉眼难辨的光点,正随着水波轻轻摇曳。
“原来如此……”林舟恍然大悟。
这灵泉的水不仅能解渴,竟还蕴含着稀薄的灵气!
原主半年来每日喝这泉水,却因资质愚钝从未察觉,白白浪费了这天然的修炼辅助。
他舀满两桶泉水,挑起担子往回走。
奇妙的是,当灵泉水的气息萦绕在鼻尖时,丹田内的灵气竟微微躁动起来。
林舟试着按照吐纳诀的法门调整呼吸,果然感觉到那些飘散在空气中的灵气光点,正随着呼吸缓缓渗入体内,与丹田灵气汇聚。
“挑水的时候也能修炼?”
林舟又惊又喜。
他加快脚步,刻意让呼吸与步伐节奏相合,每走一步,都能感觉到灵气在经脉中多流转一分。
原本沉重的担子似乎也轻了许多,西肢百骸都泛起淡淡的暖意。
往返十余趟后,前殿那口半人高的大缸己见了底,又渐渐被泉水填满。
杂役院的弟子们早己没了闲聊的兴致,一个个伸长脖子看着林舟的身影,眼神从最初的嘲讽变成了震惊。
“这……这还是那个连半桶水都挑不动的林舟吗?”
“十几趟满桶水,换我早就累趴下了,他怎么脸都不红?”
张虎站在人群边缘,脸色铁青得像块猪肝。
他原本等着看林舟累瘫在地、被管事罚饿肚子的笑话,没想到对方不仅没倒下,反而越挑越精神,这让他心里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又闷又堵。
当最后一桶水稳稳倒入缸中,水面与缸口齐平,泛起细碎的涟漪。
林舟放下扁担,长长舒了口气,只觉丹田内的灵气比清晨时又浑厚了些许,连日来的饥饿与疲惫一扫而空。
他转身走向杂役处,刚到院门口,就见老管事背着手站在那里,浑浊的眼睛正一瞬不瞬地盯着他。
那目光里没有了往日的淡漠,反而带着几分审视与探究,让林舟心里微微一紧。
“林舟。”
老管事开口,声音比平时低沉了几分,“这缸水,你挑了多久?”
“回管事,一个时辰左右。”
林舟躬身答道。
老管事眉头猛地一挑,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要知道,这口大缸容量极大,就算是身强力壮的杂役弟子,至少也得耗上大半天才能挑满。
这林舟向来是杂役里最孱弱的,今天怎么会如此反常?
他缓步走到林舟面前,绕着他转了半圈,忽然停下脚步,眼神锐利地盯着林舟的胸口:“你……引气入体了?”
这话一出,周围的杂役弟子顿时炸开了锅。
“引气入体?
怎么可能!
他入门半年都没动静啊!”
“是不是老管事看错了?
就他这资质……”林舟心中暗叹,果然瞒不过常年浸淫修仙界的老人。
他索性坦然点头:“侥幸,今日清晨刚刚引气入体。”
“嘶——”周围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所有人看林舟的眼神都变了,震惊、嫉妒、疑惑,五味杂陈。
老管事死死盯着林舟脖子上那半块不起眼的玉佩,眼神变幻不定。
他活了近百年,见过不少靠着异宝、奇遇崛起的修士,难不成这看似平庸的少年,身上藏着什么秘密?
就在这时,张虎突然跳了出来,指着林舟大叫:“管事!
他肯定是作弊了!
说不定是偷偷往缸里掺了别的水,不然怎么可能这么快!”
林舟冷冷扫了他一眼:“缸口与水面齐平,泉水清冽甘甜,是否掺水,一尝便知。
你若不信,大可亲自查验。”
张虎被噎得脸色涨红,却不敢真的去尝——灵泉水与普通山水的区别,老管事一尝便知,他这点小心思根本瞒不过去。
老管事却没理会张虎,他盯着林舟看了半晌,忽然缓缓开口:“按宗门规矩,引气入体者可晋升外门弟子。
不过……”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精明,“你根基初成,心性未稳。
杂役处的活计最能磨练心性,不如再留三个月。
若三个月内你能将《青云基础吐纳诀》练至小成,我便亲自带你去外门报备,如何?”
林舟心中一动。
他知道老管事这是在试探自己,但留在杂役处未必是坏事。
至少这里没人过多关注,他可以借着日常杂役悄悄熟悉灵气运转,顺便研究那半块神秘的玉佩。
“弟子遵命。”
林舟躬身应道。
老管事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满脸不忿的张虎,沉声道:“张虎,你今日任务拖沓,还意图诬陷同门,罚去劈柴两个时辰,不得有误!”
张虎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却不敢反驳,只能恶狠狠地瞪了林舟一眼,不情不愿地走向柴房。
林舟看着张虎的背影,指尖轻轻摩挲着胸口的玉佩,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弧度。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修仙之路漫漫,挑战与机遇并存,但他己经迈出了第一步。
阳光穿过杂役院的木栅栏,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照亮了少年挺拔的身影,也照亮了他眼中越发坚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