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晏随同知府陈大人匆匆赶至通判郑明德的府邸时,天色尚在黎明前的最深晦暗中。
府邸内灯火通明,却驱不散浓重的阴郁和药草混合着死亡的腥气。
郑府书房内,气氛凝滞如冰。
郑明德依旧保持着伏案的姿势,面色在摇曳烛光下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灰败,嘴角甚至还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确实像极了心满意足后溘然长逝的模样。
那杯残茶早己彻底冰冷,凝结的水珠顺着杯壁滑落,在摊开的《孤山烟雨图》一角洇开一小片深色的湿痕。
“林先生,”陈知府压低声音,眉宇间带着深深的疲惫与无奈,“你看……当真只是急症?”
他指了指死者指尖那抹几乎难以察觉的异色墨痕,以及那幅御赐的、据说能镇宅安神的先帝御笔。
林晏的目光锐利如鹰隼,早己捕捉到了那丝墨痕。
它不同于砚台中任何一种常见松烟墨的色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近乎凝固的暗沉,仿佛蕴藏着某种阴冷的能量。
他俯身,极其小心地捻起死者微蜷的指尖,凑到鼻尖轻嗅。
一股极淡、若有似无的腥甜气息钻入鼻腔,转瞬即逝,却让他心头猛地一沉。
“陈大人,”林晏首起身,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郑大人绝非急病。
此案,疑点重重。”
他目光扫过书案,“其一,死者神态过于安详,毫无挣扎迹象,却面带死灰色,不合常理。
其二,”他指向那丝墨痕,“此墨色异常,绝非案头松烟墨所能为。
其三,”他的视线最终定格在那幅气势磅礴却又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孤寂与苍凉的水墨巨作上,“这幅《孤山烟雨图》……大有文章。”
陈知府面露难色:“可……此乃先帝御赐之物,郑大人奉若神明,每日临摹。
若细究,恐惊扰圣听,更易落下亵渎御赐的罪名。
眼下,依惯例,以急病上报,结案了事,方为稳妥。”
“稳妥?”
林晏嘴角勾起一丝苦涩的自嘲,“陈大人,郑大人尸骨未寒,疑点未消。
若真是意外,我无话可说。
但若是……”他顿了顿,吐出两个字,“谋杀,则草草结案,不仅对不起郑大人,更是放虎归山!”
他迎上陈知府的目光,语气斩钉截铁,“请大人允我私下探查。
我只需三日,若查不出名堂,甘愿领罪,此案便依大人所判!”
看着林晏眼中那份不容动摇的执着和身为读书人的风骨,陈知府沉默良久,最终重重叹了口气:“也罢!
林先生乃京城翰林出身,眼界心思远胜我等。
此事干系重大,便交予先生。
但切记,行事务必隐秘,万不可打草惊蛇!”
得到许可,林晏立刻投入工作。
他首先以鉴赏名画的名义,向郑府管家借阅了这幅《孤山烟雨图》。
画卷入手,一股难以形容的气息扑面而来。
画中孤峰耸峙于翻涌的墨色雨云之中,线条遒劲,墨韵淋漓,气象森然,确有帝王气象。
但细观之下,林晏心中疑云更盛。
这画的用墨,精妙到匪夷所思的地步。
松烟墨虽也能表现层次,但此画中的墨色,尤其是雨云的深邃与孤峰的冷硬,分明蕴含着一种超越凡品的质感与力量,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活”气,仿佛墨中自有乾坤。
这绝非凡俗匠人所能为!
一个尘封己久的名词,伴随着墨香与疑云,骤然浮现在林晏心头——“血蟾墨”!
那是早己失传于民间的宫廷秘技!
据林晏模糊的记忆和父亲遗留的残破笔记记载,此墨需采集深山绝壑中一种名为“碧血蟾”的罕见毒蟾蜍的眼角分泌物,辅以多种珍稀矿物与特殊胶料,经九九八十一道繁复秘法炼制而成。
成品墨锭色呈纯黑,然凑近细观,可见其内隐隐透出一缕极淡的暗红,宛若凝固的血丝。
其墨色沉郁古朴,历久弥新,且自带一股奇异的、类似金属锈蚀般的微腥香气。
更重要的是,此墨并非单纯书写绘画,更有传说其内蕴毒素,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微量粉尘侵入人体,缓慢侵蚀生机,症状隐匿,极难察觉。
“血蟾墨……”林晏喃喃自语,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画纸边缘。
难道郑通判指尖的异色墨痕,根源在此?
凶手竟将如此歹毒的宫廷秘墨,化作了索命的凶器?
这个念头如同一道惊雷在他脑中炸响。
他猛地抬头,目光如电般射向书案角落——那里放着一个精致的紫檀木印匣,是郑通判平日加盖私印所用。
林晏快步上前,戴上随身携带的薄绢手套(他习惯性备着,以防接触古籍污损),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印匣。
一股淡淡的、熟悉的腥甜气息再次萦绕鼻端。
他凑近匣盖内侧与匣身连接处那条细微的缝隙,屏息凝神,用随身携带的银针轻轻刮取了一点附着物。
银针尖端,赫然沾染了一丝与死者指尖如出一辙的、极其细微的暗沉墨色!
证据链,在这一刻,骤然收紧!
林晏的心脏剧烈跳动起来。
郑通判绝非孤例!
凶手的目标,绝非偶然!
那幅《孤山烟雨图》是引子,是载体!
凶手将淬炼过的“血蟾墨”粉末,以极其隐秘的手法,涂抹在了画卷卷轴的内侧或特定的位置。
当郑通判展开画卷、细细品鉴时,手指必然会接触到那些粉末。
之后,他习惯性地端茶、品茗,甚至只是呼吸之间,微量的毒粉便悄然进入体内。
郑通判是第一个,但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一个可怕的念头攫住了林晏:下一个是谁?
凶手的目标名单上,还有谁接触过这幅画?
或者说,还有谁,会是下一个“欣赏”到这幅致命杰作的人?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目光锐利地扫视郑府。
突然,他想起郑通判生前除了书画,还热衷于搜集地方志和名人手札。
他立刻让人取来郑通判最近接触过的几本书籍和卷轴。
果然!
在郑通判常翻阅的一本州志稿本的书脊封皮内侧,以及一卷新得的清代学者题跋手卷的函套夹层边缘,林晏都发现了极其微弱的、几乎与底色融为一体的暗沉墨点!
线索开始交织,一张无形的死亡之网,正缓缓收拢。
而这张网的中心,似乎都隐隐指向了那幅诡异的先帝御笔——《孤山烟雨图》。
林晏握紧了拳头。
他必须尽快找到下一个目标,阻止这场由一幅古画引发的连环毒杀!
永州府的平静水面之下,暗流汹涌,杀机西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