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霉粥藏毒,暗察府情

>>> 戳我直接看全本<<<<
西跨院的第一夜,谢清辞是裹着那床泛霉的薄被度过的。

寒风从破窗纸的洞里灌进来,冻得她彻夜未眠,只能借着窗外微弱的雪光,反复摩挲着衣襟里的半块玉佩——这是她唯一能感受到的、来自母亲苏凝的暖意。

天刚蒙蒙亮,院门外就传来一阵拖沓的脚步声。

谢清辞起身开门,只见一个穿着粗布衣裳、面黄肌瘦的小丫鬟端着个破瓷碗站在门口,碗里是半碗黑乎乎的糙米粥,上面飘着几片发黄的菜叶,连点油星都没有。

“二小姐,该用早膳了。”

小丫鬟低着头,声音细若蚊蚋,不敢看谢清辞的眼睛。

谢清辞认得她,是刘妈妈安排来伺候她的粗使丫鬟,名叫小翠,听说在府里一首受其他丫鬟欺负,才被派来这偏僻的西跨院。

谢清辞接过瓷碗,指尖触到碗壁的凉意,鼻尖还萦绕着米粥里混着的霉味。

她用勺子搅了搅粥,目光落在碗底沉着的几粒黑色粉末上——这粉末颜色暗沉,带着淡淡的苦杏仁味,是她在寒云庄学医时认识的“乌头粉”,少量服用会让人腹痛腹泻,长期服用则会损伤脏腑,看似不起眼,却是阴毒的慢性毒药。

孟氏果然没打算让她安稳活下去,刚回府就迫不及待地下手了。

谢清辞不动声色地将碗放在门口的石阶上,对小翠说:“我今早有些胃口不佳,这粥先放着吧。

你去帮我打盆热水来,我想擦洗一下。”

小翠愣了一下,赶紧点头:“是,二小姐,我这就去。”

她转身要走,却被谢清辞叫住。

“等等。”

谢清辞从包袱里拿出一小块晒干的甘草,递给小翠,“你脸色不好,像是肝气郁结,把这个拿回去泡水喝,能缓解些。”

小翠看着手里的甘草,眼眶微微发红——在谢府这么多年,还没人关心过她的身体。

她攥紧甘草,低声道:“谢谢二小姐。”

说完,快步跑着去打水了。

等小翠走后,谢清辞立刻端起那碗粥,走到院角的枯树下,将粥倒在雪地里。

没过多久,倒过粥的雪地上就冒出一圈黑色的印记,连周围的杂草都迅速枯萎了。

她蹲下身,用树枝挑起几粒乌头粉,仔细收好——这是孟氏害她的证据,迟早能派上用场。

这时,小翠端着一盆热水回来,看到空碗,有些疑惑:“二小姐,粥……刚被野狗叼走了。”

谢清辞随口找了个借口,接过水盆,“辛苦你了,你先下去吧,有事我再叫你。”

小翠点点头,却没立刻走,反而犹豫着说:“二小姐,我……我听说昨晚大小姐去正院找夫人了,好像在说您的坏话,还说……还说要让您在西跨院待不下去。”

谢清辞心中一动,看来小翠虽然胆小,却知道不少府里的事。

她温和地看着小翠:“我知道你是个心善的姑娘,在府里日子不好过。

以后若是听到什么消息,不妨来告诉我,我虽刚回府,但也能护你几分。”

小翠眼睛亮了亮,用力点头:“多谢二小姐!

我一定留意!”

接下来的几日,谢清辞都用“胃口不佳身子不适”为由,避开了小翠送来的有毒饭菜。

她还借着“熟悉府中环境”的名义,在西跨院附近走动,暗中观察谢府的布局和人员往来:正院是孟氏和谢明姝的住处,守卫森严,往来的仆役都小心翼翼;谢父谢从安的书房在东院,每日只有孟氏和几个心腹丫鬟能进出,显然孟氏早己掌控了谢父的起居;而府西角的一处院落则格外冷清,门口挂着“禁足”的木牌,小翠说那是二叔谢从林的住处,因得罪了孟氏,被谢父禁足了半年多。

这日傍晚,谢清辞正在院外的墙角处辨认草药,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她躲到树后,只见几个仆役抬着一副担架匆匆走过,担架上躺着一个面色惨白的老仆,正是府里资历最老的张嬷嬷。

张嬷嬷是谢老夫人身边的人,当年苏凝还在府里时,张嬷嬷曾暗中照拂过她们母女,后来苏凝被诬陷,张嬷嬷也被孟氏打压,派去做了粗活。

“张嬷嬷这是怎么了?”

谢清辞拉住一个路过的小仆役,轻声问道。

小仆役压低声音:“还不是因为二小姐您?

孟夫人说张嬷嬷当年跟苏姨娘走得近,如今您回来了,张嬷嬷肯定会帮您,就故意派她去搬重物,结果张嬷嬷不小心摔了,夫人还不让请大夫,说她是‘老东西没用了’!”

谢清辞的心猛地一沉。

孟氏不仅要害她,还要打压所有可能帮她的人。

她看着担架远去的方向,心中有了主意——张嬷嬷是谢老夫人身边的人,若是能救好张嬷嬷,不仅能报当年的照拂之恩,还能借此接触到谢老夫人,说不定能找到对抗孟氏的突破口。

她转身回院,从包袱里拿出自己在寒云庄配制的治伤药膏和消炎的草药,用热水煮好,装在一个小瓷瓶里。

刚准备出门,就看到小翠慌慌张张地跑进来:“二小姐,不好了!

大小姐来了,还带着几个丫鬟,说是要来看您!”

谢清辞握紧手中的瓷瓶,眼底闪过一丝冷意。

谢明姝这时候来,定是没安好心。

她必须做好准备,应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刁难。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