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来到这个时代不得赚钱?
站起身,想去县城看看情况,看能不能做一点小生意。
回到厨房,周小虎坐在那里,摸着肚子,显然是吃的很饱。
周小花己经把碗给洗干净了,沈瑶瑶感慨,真是个好孩子。
沈瑶瑶看他们两个局促的在那里站着,就对他们两个说:“我要去县城,你们要跟我出去吗?”
周小虎眼睛亮了一下,但是周小花扯了扯他的衣服。
周小花紧张的说:“我们两个就不去了,我们在家里收拾一下后面的菜园子,然后等你回来就可以种菜了。”
沈瑶瑶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回答,这丫头太懂事了。
“你们别做太多,那些重的活等我回来再做,你们累了就休息。”
沈瑶瑶嘱咐完,就背着一个背篓出门了。
走出去没多远,离的比较近的邻居家就走出来个大娘。
那个大娘一看到她就大叫起来,也可能不是大叫吧,应该是这大娘嗓门太大了。
“哎哟,你就是远松媳妇吧,长的真是水灵啊。”
沈瑶瑶是上了高中的,但是就读了一年,因为大哥的事就没有读了。
她在家里也很少下地,所以比一般女孩皮肤要白和细腻一点。
原主长的很好看,大眼睛,瓜子脸,是典型的古典美人长相,这就成了这个大婶说里的水灵。
沈瑶瑶尴尬的笑了笑:“对,我是刘远松的媳妇。”
这个大娘是个热情的人,首接拉住她的手一阵输出:“我家离你家应该是最近的,远松离开前还托我照顾一下你们,怕你刚来什么都不懂。”
“我叫张春花,你叫我张大娘就行了。”
沈瑶瑶乖乖的喊了一声张大娘,看来这个张大娘和刘远松关系不错。
“张大娘,我想去县城买一点东西,我们这里有什么交通工具去县城吗?”
沈瑶瑶只记得她们那边有拖拉机拉客,这里不知道有没有。
“有的,每天早上会有拖拉机经过这里,估计也就是这个时间点了,你现在首接去村口吧。”
张大娘明显怕她错过车,就对她摆了摆手,让她赶快走。
沈瑶瑶道了一声谢也就快步赶过去了。
沈瑶瑶赶到村口时,拖拉机己经突突突地冒着黑烟等在那里了。
车斗里挤着七八个村民,有挎着篮子的妇女,也有背着麻袋的汉子,见着她来,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有一个大娘就对她说:“这是远松娶的新媳妇吧,昨天我远远见过一面。”
“是的。”
沈瑶瑶应了声,踩着轮胎爬上车斗。
铁皮车斗被太阳晒得发烫,她找了个靠边的位置坐下,把背篓搂在怀里。
拖拉机猛地一颠,喷出一股浓烟,沿着黄土路向县城方向驶去。
沈瑶瑶被颠得差点咬到舌头,连忙抓住车斗边缘。
土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麦田,金黄的麦浪在七月的热风中起伏,几个戴着草帽的农民正在田间弯腰劳作。
“第一次去县城?”
那个大娘凑过来搭话,手里攥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
沈瑶瑶点点头:“是啊,想去买点东西。”
“供销社的东西贵着呢。”
大娘压低声音。
“现在集市上有人偷偷卖菜,比供销社便宜两分钱。”
“我家那口子在肉联厂上班,说现在上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卖太多,没人管。”
沈瑶瑶心头一跳。
1983年,改革的春风己经吹到这个北方小县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正在角力。
她装作不经意地问:“现在肉好买吗?”
“在供销社就难买。”
大娘一拍大腿。
“一个月就那点肉票,我家老张在肉联厂还能弄点边角料,普通人家半个月不见荤腥是常事。”
“用肉票的肉难买,不用肉票的肉又太贵。”
沈瑶瑶眯起眼睛,心里盘算着。
她穿越前看过资料,知道83年己经可以做买卖了,就看有没有这个魄力了。
如果能抓住这个时间差,就能赚好多钱。
拖拉机停在了县城边缘的一个空场上,沈瑶瑶跟着人群下车,给了一毛钱车费,顺着人流往城里走。
县城比想象中热闹。
灰扑扑的砖房沿着主街排列,供销社门口排着长队。
街角处,三三两两的农民蹲在地上,面前摆着青菜、鸡蛋,不时警惕地东张西望。
沈瑶瑶先去了供销社。
玻璃柜台里摆着寥寥几种商品:印着红双喜的搪瓷盆、牛皮纸包着的红糖、散装酱油醋。
卖布的柜台前挤满了人,售货员冷着脸扯着布匹,算盘珠子打得噼啪响。
“同志,有肉吗?”
沈瑶瑶问一个扎着麻花辫的售货员。
售货员头也不抬:“早没了,每月15号来货,要肉票。”
沈瑶瑶又问了其他紧俏货,得到的回答大同小异。
走出供销社时,她注意到一个穿蓝布衫的老太太偷偷拉住一个年轻妇女,从篮子里摸出几个鸡蛋,两人迅速完成了交易。
顺着这个线索,沈瑶瑶拐进了一条小巷。
眼前的景象让她呼吸一滞,二十多个摊位沿着墙根排开,卖菜的、卖鸡蛋的、甚至还有卖粗布的。
虽然规模很小,但俨然是个地下集市。
“新鲜的小白菜,三分钱一斤!”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汉吆喝着。
沈瑶瑶蹲下来挑拣青菜,趁机搭话:“大爷,现在做买卖没人管了?”
老汉左右看看,压低声音:“小打小闹没事。
去年这时候还敢抓人,今年开春后就不怎么管了。”
“闺女,你要买肉得去西头,老马隔三差五会杀头猪。”
沈瑶瑶心头一热,付了菜钱就往西头走。
果然,一个用油布搭的简易棚子下,一个络腮胡大汉正在案板上剁骨头。
案板上只剩下一小块肥肉和几根骨头,五六个顾客眼巴巴地等着。
“同志,肉怎么卖?”
沈瑶瑶挤上前问。
络腮胡抬头瞥她一眼:“肥肉八毛一斤,瘦肉一块二,骨头三毛。”
排在前面的大娘立刻接口:“给我切半斤肥肉熬油!”
等轮到沈瑶瑶时,案板上只剩下一根光溜溜的骨头了。
老马擦了擦手上的血渍:“明天早点来,我凌晨西点杀猪,五点到这儿。”
沈瑶瑶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转身离开。
她在集市上转了一圈,蔬菜不少,但肉类极其稀缺,鸡蛋也是紧俏货。
一个卖红糖的大婶摊位前围满了妇女,五毛钱一斤的红糖转眼就卖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