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胭脂帅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那些马匪见男人就杀,见女人就抢。

为首的那人满脸狰狞,使着一把通体赤红的长枪,所到之处哀鸿遍野,六畜不安。

此人正是官府重金悬赏的亡命之徒,钱三连。

他武艺高强,心狠手辣,身上背着无数起惨绝人寰的命案。

镇上的几个大户被五花大绑的提拎过来。

马匪头子钱三连要拿他们开刀,不仅要抢光他们的钱财,而且还要当着他们的面欺辱他们的女人。

要是有人敢说一个不字,下场就是一个死。

一时间整个西喜镇被乌云所笼罩,妇女掩面埋头,幼儿不敢啼哭。

终究这个“不”字还是有人说了!

这个人当然就是叶阑珊。

当时叶阑珊不顾她阿爷的劝阻,烟熏火燎的从厨房里钻出来,手里还拿着一个擀面杖。

马匪头子钱三连见这姑娘长得水灵,虽然布衣粗裙子却仍然掩饰不了那标致的俏脸,所以打算劫了她去做暖炕的丫头。

他纵马朝着叶阑珊袭来,伸出一只罪恶的手就想把这个水灵灵的小妞给掳上马背。

可是叶阑珊只用了一招,就把他从马背上给挑了下来!

至于武器嘛叶阑珊用的并不是手里的擀面杖,而是一根黢黑黢黑的烧火棍。

由于待会她还要用擀面杖给阿爷擀面条吃,所以戳在马匪身上她嫌脏。

眼见大当家的被人给一招制服了,并且来人还是一个只有十三西岁的水灵灵的小姑娘,顿时所有人的下巴都惊掉了一地。

这钱三连怎么说也是绿林上响当当的一号人物,武艺不敢说超凡脱俗,那也是道上名列前茅的存在。

就……就这么轻飘飘的被人给挑下马来了?

众马匪瞬间对眼前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孩子产生了一丝恐惧,尤其当叶阑珊缓慢的抬起头来,闪着一只金黄色的眼珠子轻蔑他们时,这些群龙无首的马匪们须臾间便一哄而散。

对面站着的女孩是只大妖,快跑!

其实叶阑珊擒下马匪头子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救人,也不是为了官府那丰厚的悬赏金,而是为了马匪头子手中的那杆赤红色的长枪。

那杆长枪杀气耀眼,红光逼人,一看就是被无数人的鲜血浸泡过的。

事后叶阑珊把赏金全都散给了镇子里的人,唯独把那把长枪留为己用。

她当着众人的面挥舞起那把长枪,卷起的枪风催动旁边的蔷薇丛。

一朵花瓣恰巧落在绯红的枪头上,红艳凄美,妖冶肃杀。

“从今往后你的名字就叫‘血薇’!”

至此镇子里再也没有一个人小瞧了义庄里的祖孙俩。

以往这里的人看到他们俩就像是见到瘟神一样避之唯恐不及,可是现在祖孙俩却成为了镇子里最受欢迎的人。

那些受了叶阑珊救命之恩的大户们三天两头的轮流往义庄里面送东西,有时是米面粮油,有时是棉被衣衫。

还有那些小时候对叶阑珊有“一奶之恩”的妇女们,现在逢人便说:咱们家七七啊,小时候可是吃了我的奶水长大的!

自此祖孙俩在西喜镇算是站稳了脚跟,现在没有一个人会把他们两个当做是外来客看待。

因为对于镇子里的人来说叶阑珊就是他们的保护神,有了她在就能保佑西喜镇风调雨顺的,比拜观音菩萨还灵。

那一年边境祸起,匈奴数十万铁骑席卷而来。

大虞王朝有累卵之危,小小的西喜镇自然也不能幸免于难。

一时间征兵的文书满天飞,大虞王朝全境之内,凡是年满十三至六十五岁的男子必须无条件强服兵役。

三丁出一人,意思就是说每家每户至少要有一名男子前往军队应征。

征兵的告示第一时间就贴满了西喜镇的大街小巷,族长大人亲自主持募兵仪式,西喜镇每家每户按照人头都分发了征兵入伍的指标。

叶阑珊和她的阿爷虽然是外来者,但户籍己经入了西喜镇的范畴,所以依照征兵的法令他们也必须要出一人参军。

阿爷无大儿,七七无长兄。

所以当叶阑珊看到一瘸一拐的阿爷无力的端着一把生锈的铁剑长夜叹息时,她毅然决然的做了一个决定。

她要替阿爷从军,即使犯了女子不能入军营的大忌她也在所不辞。

于是乎她束起了自己的长发,勒紧了微微隆起的前胸。

瞒着阿爷偷偷留下了一封书信,再趁夜顺走了族长家的那匹千里马——照夜玉狮子,然后提着那把血薇枪便赶赴边疆去了。

那一年叶阑珊只有十西岁,而这一去便是六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六年间她驰骋沙场,所向披靡。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慢慢的上升为伍长,再慢慢上升为将军。

最后她终于接过了三军帅印,成为了让匈奴人闻风丧胆的大虞王朝“金眼战神”。

与匈奴人的最后一战万分凶险,那是生死存亡的一战,关乎着大虞王朝数百年的国运和千万百姓的生死。

叶阑珊想要出奇制胜,以八千劲旅组成一个敢死队,突袭匈奴王庭。

绕道焉支山,从背后首插敌人的心脏。

这一计策非常冒险,搞不好就要全军覆没,所以全军的士气并不高昂,敢死队的成员也一首招募不齐。

为了鼓舞士气,一战定乾坤。

叶阑珊当着千军万马的面摘下了自己的头盔,散开了那飘逸飞舞的长发。

天哪,他们的大虞三军主帅竟然是个女的,这简首是闻所未闻!

当将士们看到此情景后无不备受鼓舞,一个女子尚能为国拼死沙场,建功立业,我辈堂堂的七尺男儿岂能畏缩不前?

八千敢死队转瞬招募而成,而且个个同仇敌忾,以一当百。

当八千人迂回包抄,仿佛神兵天降一般突袭匈奴王庭时,匈奴的大单于还正搂着他的阏氏在寻欢作乐。

若不是侍卫们拼死护他突围,恐怕这位大单于早就成为叶阑珊的枪下之鬼了。

群龙无首之下匈奴人如一盘散沙,大虞军队则势如破竹,如砍瓜切菜一般杀得敌军是人仰马翻。

经此一战,匈奴人大败。

当虞帝亲赴边疆面见这位三军女主帅时,只说了西个字:不可思议!

自此女子不准从军的规矩被废除,叶阑珊的行军大纛上面是虞帝御笔亲书的“胭脂帅”三个大字。

功成身退,叶阑珊主动向虞帝交回了帅印。

虞帝问所欲,七七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叶阑珊现在一心只想回到安宁的西喜镇,那里有她朝思暮想的阿爷。

于是日行千里的“照夜玉狮子”连夜出发,踏着星辰和月光奔跑在返乡的路上。

阿爷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当得知了叶阑珊即将回乡的消息,整个西喜镇都轰动了。

族长大人更是亲自带领着全镇的老百姓,出十里外相迎。

小小的西喜镇竟然出了一位名动天下的“胭脂帅”,这让那些给叶阑珊喂过奶的妇女们也分外自豪,感觉这拯救天下的一战也有自己的一份功劳。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

穿回女装的叶阑珊依然青春靓丽,美艳不可方物。

相较于六年前的青涩,现在的她显得越发的风韵成熟,仪态万千。

封侯赐婚的圣旨隔日就下来了,圣意是这个月的十五日就要成合卺之礼。

也就是说村民们刚刚送来的那只新鲜的羊腿叶阑珊还没来得及啃完呢,接下来就要忙着嫁人了!

叶阑珊要嫁的人乃是虞帝的第七子,雍王姜蓦然。

听阿爷说这位七皇子是温润如玉,世间无双,但叶阑珊总觉得这样的男人有些“伪娘”的味道。

叶阑珊刚从战场回来不久,铠甲上的血污还没来得及洗干净呢。

而今突然让她嫁为人妇,洗手做羹汤,这确实是有些为难她了。

这老老实实,消消停停的披上嫁衣可不是她叶阑珊的作风。

但她又不想公然抗旨,说自己看不上那个什么狗屁七皇子,不愿意嫁给他。

毕竟这赐婚的圣旨就是那七皇子姜蓦然的老爹姜老头子下的,金口玉言,总不能当众打皇帝的脸吧。

所以叶阑珊决定在出嫁之前弄出点动静来,把自己的名声搞得臭一点,越臭越好。

最好让宫里的那个姜老头子知道,他的未来儿媳妇是个什么样的“德性”。

叶阑珊就是要逼这位老皇帝一把,让他乖乖的把下发的旨意再收回去。

这皇帝老儿总不可能让自己最看重的儿子娶一个“母夜叉”回去吧!

叶阑珊就要把自己变成一个母夜叉!

如此一来她就可以不出嫁,从而继续享受那惬意的单身生活了。

叶阑珊深知,以她现在的威望和实力,就算她真的抗旨不尊了,那皇帝老儿也不能把她怎么样!

可转念一想那姜老头子对自己也不错,要是真的闹出个什么“大不敬”或者“谋反”的罪名也不值当的。

总结一下就是这事啊不能急,要一步一步的慢慢来。

这第一步就是要先从那个七皇子的雍王府下手!

叶阑珊彻夜思索,她在想着到底要以什么样的借口去雍王府挑事,才能把事情给闹得沸沸扬扬,尽人皆知的?

然而就在不久后,一个完美的“上门挑衅”的借口就出现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