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三回 荣庆堂巧语讨欢心 梨香院妥帖迎薛家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刚歇了半个时辰,平儿就匆匆回来,手里还捧着叠得整齐的账册,脸上带着喜色:“奶奶,老太太那边说这会儿正闲着呢,让您要是精神够,就过去说话。

还有,二爷那边也松口了,说省亲工程会盯着俭省些,不瞎铺张。”

我心里松了口气,撑着身子坐起来:“那就好,你帮我拾掇拾掇,咱们这就去荣庆堂。

账册先放着,等从老太太那儿回来再细对。”

平儿手脚麻利,很快找了件月白色绣暗纹的褙子,配着水绿色的裙子,又给我简单梳了个纂儿,簪了支碧玉簪子——既不失管家奶奶的体面,又不会因为刚病好显得太过张扬。

扶着平儿的手走出院子,才真正看清荣国府的格局:青石板路两旁栽着老槐树,枝叶遮天蔽日,抄手游廊蜿蜒着连向各处,路过的丫鬟婆子见了我,都恭恭敬敬地垂手行礼,一口一个“二奶奶”,眼神里满是敬畏。

我一边走一边记路——这府里太大,要是连路都认不清,传出去反倒让人笑话。

拐过两个月亮门,就看到荣庆堂的匾额,朱红底色配着金字,气派得很。

门口的丫鬟早等着了,见我来赶紧掀帘:“二奶奶,老太太正跟史大姑娘说话呢,就盼着您来。”

一进堂屋,就闻见淡淡的龙井茶香。

贾母斜靠在铺着厚锦垫的榻上,旁边坐着个穿鹅黄裙子的姑娘,眉眼弯弯,看着就讨喜——不用想,这肯定是史湘云。

“凤丫头来啦!”

贾母一看见我,就笑着招手,“快过来坐,刚跟云丫头说你醒了,她还不信,说要亲眼瞧瞧才放心。”

史湘云立刻站起来,凑到我跟前,大眼睛亮晶晶的:“二嫂子,你可算醒了!

前儿我来,平儿姐姐说你还烧着,我心里可着急了。”

我笑着握住她的手,她的手暖暖的,带着点孩子气的温度:“让云丫头担心了,二嫂子这不是好利索了?

等过两天,我让厨房做你爱吃的糟鸭信,咱们一起吃。”

史湘云最爱吃这口,一听这话眼睛更亮了,转头就跟贾母撒娇:“老太太您看!

二嫂子最疼我了!”

贾母被她逗得笑出声,指着我道:“你呀,就会哄着云丫头。

刚病好别累着,快坐下,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丫鬟赶紧递上茶,我捧着茶碗,指尖触到温热的瓷壁,心里渐渐定了——跟贾母打交道,就得顺着她的心意来,多提提这些小辈的趣事,她自然高兴。

“孙媳妇这病让老太太挂心,实在过意不去。”

我欠了欠身,语气诚恳,“今儿来,一是给老太太请安,二是有件事想跟您商量——薛姨妈和宝姑娘己经到京城了,现在还住客栈呢,太太想着让她们住梨香院,您看可行?”

贾母放下茶碗,点头道:“这事我知道,你太太跟我提过。

梨香院清净,离你那边也近,正好让她们住进去。

咱们跟薛家是老亲,总不能让她们在客栈里委屈着,传出去不像样子。

你就看着安排,务必让她们住得舒心。”

“孙媳妇晓得了。”

我赶紧应下,又补了句,“我想着今儿下午就派人去接,正好赶在晚饭前让她们进府,晚上一起在您这儿用饭,也热闹热闹。”

“这话我爱听。”

贾母笑得眉眼都弯了,“一家人就得热热闹闹的,云丫头也在,正好让宝丫头跟你们一起说话解闷。”

正说着,宝玉掀帘跑了进来,手里还攥着个通灵宝玉,进门就喊:“老太太!

二嫂子!

我听说宝姐姐要来了?

真的假的?”

贾母被他急乎乎的样子逗乐了:“你这猴儿,消息倒灵通。

可不是嘛,你二嫂子正安排接你宝姐姐进府呢,晚上就能见着了。”

宝玉一听,高兴得首拍手:“太好了!

我这就去告诉林妹妹,让她也高兴高兴!”

说着转身就要跑。

“哎,你别急着跑!”

我连忙叫住他,“林姑娘身子弱,你别咋咋呼呼的,慢慢跟她说,别吓着她。

还有,路上小心些,别摔着。”

宝玉停下脚步,挠了挠头,嘿嘿笑:“知道了二嫂子,我会慢着来的。”

说完才轻手轻脚地出去了。

贾母看着他的背影,无奈地摇摇头,又转向我:“还是你细心,这猴儿要是没人管着,早晚得闯祸。”

我笑着回话:“宝兄弟年纪小,心性纯良,就是活泼了些。

有老太太您看着,还有林姑娘劝着,出不了啥岔子。”

又陪贾母和史湘云说了会儿话,无非是聊些家常,我句句都捡着她们爱听的讲,没一会儿就把贾母哄得眉开眼笑,连说我病好后说话更中听了。

眼看日头偏西,我起身告退:“老太太,孙媳妇得先回去安排接薛姨妈的事,晚膳前再过来伺候您。”

贾母点头应允:“去吧去吧,别太劳累,要是人手不够就跟我说,让她们多帮衬你。”

出了荣庆堂,我让平儿先去账房支两百两银子,又吩咐小丫鬟去备两顶软轿,再让厨房多准备些薛家爱吃的菜——薛姨妈是南方人,爱吃甜口,得提前叮嘱厨房多做几道江南小菜。

刚安排妥当,周瑞家的就来了。

她是王夫人的陪房,办事还算牢靠,我正好让她去接薛家:“周瑞家的,你带几个妥当的丫鬟婆子,再备辆车,去城外客栈接薛姨妈和宝姑娘。

记住,态度要恭敬,路上小心些,别让她们受了颠簸。”

周瑞家的连忙应下:“二奶奶放心,奴才一定办得妥妥帖帖的。”

等周瑞家的走了,我才回房翻账册。

平儿己经把账册按月份理好了,我翻开最近的支出页,一眼就看到“省亲别院采买木料,支银五千两”的记录,心里顿时一紧——就买个木料就花这么多,这里面肯定有猫腻。

“平儿,”我指着账册上的记录,“这采买木料的事是谁经手的?

你去查查,看看实际市价多少,别让人把银子揣进自己腰包了。”

平儿凑过来看了眼,皱起眉:“是蔷大爷那边的人办的,听说找的是城南的张老板。

奴婢这就去打听市价,要是真有克扣,咱们可不能轻饶。”

我点头:“嗯,这事得悄悄查,别先声张。

蔷大爷是宁国府那边的人,闹大了伤和气,咱们先拿到证据,再找他说话。”

正说着,外面传来丫鬟的声音:“奶奶,周瑞家的回来了,说薛姨妈和宝姑娘己经到府门口了!”

我赶紧放下账册,整理了下衣服:“走,咱们去门口接。”

刚走到二门,就看见周瑞家的扶着薛姨妈,后面跟着宝钗,丫鬟婆子们提着大大小小的箱子,正往里走。

薛姨妈穿着酱紫色的袄子,看着慈眉善目的;宝钗穿了件藕荷色的裙子,鬓边簪着朵珠花,气质温婉,一看就是大家闺秀。

“姐姐!”

薛姨妈一看见我,就快步走过来,拉着我的手,“可算见着你了,听说你病了,我心里一首惦记着,还好现在没事了。”

“让妹妹挂心了。”

我笑着回握她的手,“一路过来累了吧?

我己经让人把梨香院收拾好了,咱们先过去歇歇,晚上再去老太太那儿吃饭。”

宝钗也走上前,屈膝行礼:“宝姐姐给二嫂子请安。”

“快起来,别多礼。”

我赶紧扶她起来,“一路辛苦了,先去院子里歇着,有话咱们慢慢说。”

平儿很有眼色,立刻上前招呼丫鬟婆子:“把薛姨妈和姑娘的行李送到梨香院东厢房,再端些茶水点心过去。”

我陪着薛姨妈和宝钗往梨香院走,一边走一边跟她们说府里的情况:“梨香院离老太太的荣庆堂和我住的院子都近,平时想说话也方便。

院里种了些梨树,再过些日子开花,好看得很。”

薛姨妈笑着点头:“劳烦你费心了,能有个地方住就好,哪还敢挑拣。”

到了梨香院,果然收拾得干净整齐,桌椅床榻都擦得锃亮,窗台上还摆着两盆盛开的月季。

薛姨妈看了,脸上的笑意更浓了:“这院子真好,比客栈舒服多了。”

刚坐下没多久,丫鬟就来报:“奶奶,老太太那边派人来说,晚膳己经备好了,让您带着薛姨妈和宝姑娘过去。”

我起身笑道:“那咱们就过去吧,别让老太太等急了。”

一行人往荣庆堂走,刚拐过弯,就看见宝玉和黛玉迎面走来。

黛玉穿着浅粉色的裙子,手里捏着块丝帕,脸色还有些苍白,宝玉正跟在她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

“宝姐姐!”

宝玉一看见宝钗,就高兴地喊出声。

宝钗笑着应了,黛玉也走上前,对着薛姨妈屈膝:“姨母安好。”

“哎,黛玉快起来。”

薛姨妈赶紧扶她,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瞧这孩子,又瘦了些,是不是在府里没好好吃饭?”

黛玉腼腆地笑了笑:“劳姨母挂心,我挺好的。”

我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忽然觉得踏实了些——不管以后有多难,至少现在,这府里还有这样热热闹闹的时刻。

我得好好守住这份热闹,不能让它像原著里那样,最后落得个冷冷清清的下场。

扶着薛姨妈,跟着贾母、宝玉、黛玉、湘云一起走进荣庆堂,看着满桌的菜,听着众人的说笑声,我暗暗握紧了手:从今天起,每一步都得走稳了,这贾府的家,我得好好守着。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