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其名,沉默的大多数。
在一家叫“迅流科技”的互联网大厂当牛马,通俗讲,就是算法工程师。
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屏幕,看一堆冰冷的数据流。
优化、迭代、赋能……这些词我一天能听八百遍。
说实话,我快吐了。
我的生活,像一套写坏了的代码。
重复,乏味,还时不时报错。
工资还行,但代价是头发越来越少,肚子越来越鼓,眼神越来越木。
上周体检,医生看着报告,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陈先生,你才二十八岁,这脂肪肝、颈椎反弓、心率不齐……你得注意了。”
我点点头,出门就把报告塞进了垃圾桶。
注意啥?
注意下次体检前吃点药把指标压下去?
这就是生活。
直到那天晚上。
加班到凌晨两点,赶一个急活。
办公室里就剩我一个。
空气里都是泡面和电子设备发热的味道。
我头晕得厉害,嗓子发干,摸了下额头,有点烫。
probably是发烧了。
桌上有个体温计,公司流感季发的,一直没用过。
我随手夹在腋下。
五分钟后,拿出来一看。
三十七度五。
低烧。
我叹了口气,准备关电脑回家。
就在手指碰到关机键的那一秒,我眼前的电脑屏幕,猛地变了!
密密麻麻的代码,不再是天书。
它们活了过来,像一条条发光的小溪流,在我眼前缓缓流动。
我能清晰地看到每一行代码的意图,每一个数据包的流向。
甚至能“看”到其中几个节点堵塞了,导致整个系统效率低了百分之三点七。
我眨眨眼,觉得是自己烧糊涂了。
幻觉,绝对是幻觉。
鬼使神差地,我凭着那“幻觉”的指引,动手改了几行代码。
敲下回车。
运行。
原本预计需要跑半小时的流程,十五秒,完成了。
屏幕上弹出绿色的“Success”字样。
我盯着屏幕,后背一阵发麻。
不是幻觉?
我猛地站起来,头晕得更厉害了,浑身发烫。
那三十七度五的体温,像一把钥匙,咔哒一声,打开了我身体里某个生锈的锁。
我跌跌撞撞冲到楼下二十四小时药店,又买了个体温计。
再量。
三十七度五。
一分不差。
回到家,我对着自己的破笔记本,试着去理解一个之前卡了我半个月的算法难题。
奇了。
脑子从没这么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