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离别、新途与无声的告白
我知道,那里离他的家乡山东更远,但发展平台更好。
他投入了紧张的复习备考,那段时间,我们见面的次数少了,但线上联系反而多了起来。
他会偶尔跟我抱怨复习的枯燥,我会给他发一些鼓励的话,或者帮他找一些他需要的资料。
当他兴奋地告诉我他成功考上伊宁市某法院的消息时,我是真心为他高兴的,尽管这意味着他即将离开和静。
离开的那天,天空飘着细碎的雪花。
我们几个志愿者朋友一起去车站送他。
他穿着笔挺的新大衣,精神抖擞,笑着跟每个人拥抱告别。
轮到我的时候,他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笑容爽朗:“晓晓,好好干!
以后来伊宁玩,默哥罩着你!”
我也努力笑着点头,说:“一定!
恭喜你啊,陈默哥。”
心里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又酸又胀。
他走了,去奔赴他的大好前程,而我和他那点微不足道的交集,似乎也即将随着这冬雪消融。
距离并没有切断联系。
他到了伊宁后,会跟我分享新单位的见闻,吐槽食堂的饭菜,发一些伊犁河落日的美照。
我也会跟他絮叨和静医院里的琐事,哪个病人康复出院了,今天又学会了什么新技能。
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种“哥们”式的聊天,但我知道,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他很少再提起那段纠结的感情,仿佛随着环境的彻底改变,那些往事也被刻意封存了起来。
2013年年中,大约在他入职伊宁法院半年后。
一个平静的夜晚,我临睡前习惯性地刷了下朋友圈,手指猛地顿住了。
陈默更新了一条状态。
没有配图,只有一行字:“六年长跑,终点各自安好。
青春无悔,前程珍重。”
发布时间是晚上十点多。
我的心骤然一紧。
他终于彻底为那段故事画上了句号。
在他完全开启新生活半年后,选择了公开告别。
我能想象这半年里他在新环境中的沉淀与思考,以及做出这个决定所需的释然与勇气。
涌上心头的,是为他感到的深切心疼,以及一丝连自己都觉得羞愧的、微弱的希望之光。
我的手指在评论框上方徘徊了很久,输入又删除,反反复复。
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却不知如何开口。
任何安慰似乎都显得不合时宜,任何追问都是越界。
最终,我只是在那条朋友圈下面,留下了一个简单的太阳表情。
我希望他的新生活,能充满阳光。
那之后,我们的聊天依旧,他似乎并没有什么剧烈的情緒波动,言语间反而多了一份沉淀后的轻松。
我看在眼里,既为他感到高兴,又为自己心底那点不敢言说的期待感到一丝慌张和羞涩。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14年4月,我的两年服务期也即将届满。
家里早己在安阳为我联系好了市医院的工作,几次催我回去。
我知道,是时候彻底告别了,告别新疆,告别和静,也告别这场持续了近两年的、无声的暗恋。
我开始慢慢收拾行李,每一件物品都仿佛带着这里的记忆和气息。
离愁别绪像无形的网,将我轻轻笼罩。
离别的日子定在清明节后。
那天清晨,天色灰蒙蒙的,空气中弥漫着破晓前的寒意和离别的伤感。
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站在和静汽车站略显冷清的门口,最后回望了一眼这个留下我最初职业足迹和最深情感秘密的小城。
心里空落落的,像是遗落了什么极其重要的东西。
大巴车缓缓进站,卷起些许尘土。
我深吸一口气,弯下腰,准备提起沉重的行李箱踏上归途。
就在这时,一个急切、熟悉到令我心搏骤停的声音,穿透清冷的空气,大声呼喊着我的名字:“林晓!
等一下!
别上车!”
我猛地首起身,难以置信地循声望去。
是陈默!
他正从一辆刚刚停稳的出租车里冲出来,气喘吁吁,头发被风吹得凌乱不堪,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一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此刻布满了血丝,写满了急切和疲惫,却亮得惊人。
他几步冲到我的面前,一把牢牢抓住我的行李箱扶手,仿佛怕它下一秒就会消失。
“别走,”他的胸膛还在剧烈起伏,声音因为奔跑和激动而有些沙哑颤抖,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跟我去乌鲁木齐玩几天!
就几天!
就当……就当是给我个机会,也给你自己一个机会,为我们这段……友谊,好好画个句号,正式告别一下新疆,行吗?”
我彻底愣在了原地,大脑一片空白,仿佛整个世界的声音都消失了,只剩下我如擂鼓般狂跳的心音。
他从伊宁来的?
几百公里的距离,他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里?
在我即将离开的这一刻?
还提出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邀请?
一连串的问号像潮水般冲击着我的思绪,让我头晕目眩,脸颊不受控制地迅速烧烫起来。
我看着他那双紧紧盯着我的、充满了复杂情绪的眼睛,那里有急切,有期待,有紧张,甚至还有一丝……恳求?
我又低头看向他紧紧握着行李箱的手,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显露出他内心的不平静。
所有理智的拒绝和犹豫,在他这风尘仆仆、近乎莽撞的邀请面前,土崩瓦解。
鬼使神差地,我听到自己轻轻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却无比清晰地回答:“好……好啊。”
那一刻,我仿佛清晰地听见了命运齿轮缓缓转动、严丝合扣的咔嚓声。
他在他自己真正整理好过去、开启新篇章之后,在我即将永远离开的这一刻,跨越山海,风尘仆仆地赶来,向我发出了这份意想不到的邀请。
而我,心甘情愿,选择了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