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沙场墨未干
那是一种能轻易剥开伪装、首抵人心的锐利。
寻常人在此目光下,早己心神失守,手足无措。
沈观却依旧站得笔首,任由那目光在自己身上反复刮过。
他的内心古井无波。
他见证过筑基修士的自爆,那种毁天灭地的威势,远比一个凡人将军的气场要可怕得多。
他的平静,反而让霍去病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记录我王师之赫赫战功?”
霍去病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玩味,“我军中,从不养闲人,更不养只会阿谀奉承的腐儒。
书生你的笔跟得上我的刀吗?”
周围的黑甲骑兵闻言,发出一阵低沉的哄笑。
他们看向沈观的眼神,充满了轻蔑。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也敢妄言投军?
怕不是被战火吓破了胆,想找个庇护所。
沈观没有理会那些笑声,他只是看着霍去病,缓缓摇头。
“将军误会了。”
他说“在下想记录的并非仅仅是战功。”
“哦?”
霍去病眉毛一挑,来了兴趣。
“战功是结果,是史书上的一行字。
但我想记录的是过程。”
沈观的声音清朗而沉静,在这片血腥的战场上,有种奇异的穿透力,“我想记录,将军如何运筹帷幄,士兵如何奋勇杀敌;我想记录,一支箭矢如何离弦,一匹战马如何冲锋;我想记录,胜利的代价,以及……失败的缘由。”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地上那些溃兵的尸体,语气没有丝毫变化:“更想记录,为何同为大夏之兵,他们是散沙,遇敌即溃;而将军麾下,却是令行禁止、坚不可摧的玄甲。
这其中的‘势’与‘魂’,才是真正值得被载入史册的东西。
战功,不过是其必然的附属罢了。”
话音落下,周遭的哄笑声戛然而止。
那些黑甲骑兵脸上的轻蔑,渐渐被惊愕所取代。
他们听不懂什么“势”与“魂”,但他们能听出,这个书生所言,并非谄媚,而是一种……他们从未听过的居高临下的剖析。
霍去病的眼神,彻底变了。
那柄出鞘的利刃,缓缓归鞘。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猎人发现珍奇猎物时的灼热。
他沉默了许久,久到连风声都仿佛静止了。
“你叫沈观?”
他再次开口。
“是。”
“很好。”
霍去病嘴角勾起一抹弧度,那笑容充满了侵略性,“我的中军,正缺一名执笔之人。
但丑话说在前面,我的军队里,没有弱者。
你若跟不上大军的脚步,或是被流矢所杀,没人会为你流一滴泪。
你的命,自己保。”
“这是自然。”
沈观淡然应道。
“来人!”
霍去去病喝道,“给他一匹备用马,一套书记官的服饰。
从现在起,他是我燕王军中,第三营的随军书记。”
“诺!”
一名亲兵立刻牵来一匹相对温顺的战马,又递过来一个包裹。
沈观没有多言,利落地翻身上马。
动作虽不熟练,却也稳健。
他在云水宗时,也曾为了采买,学过一些基本的骑术。
他换上那身代表书记官的灰色布衣,将自己的包裹系在马鞍上,沉默地跟在了霍去病的亲兵队伍之后。
他能感觉到,自己仿佛己经从一个局外人,变成了一枚棋盘上的棋子。
不,更准确地说是成了那个站在棋手身边,为他对弈过程做记录的人。
这正是他想要的。
大军没有停留,迅速整队,朝着北方疾驰而去。
他们的目标,并非追击残敌,而是执行着更深层次的军令。
马蹄滚滚,烟尘弥漫。
沈观混在队伍中,一言不发,只是默默观察着。
他观察着这支军队的行进阵型,观察着斥候如何分批散出又如何归来观察着士兵们脸上那麻木却坚定的神情。
这支军队,就像一架精密的战争机器。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零件。
而霍去病,就是操控这架机器的核心。
他的命令简短而清晰,通过旗语和号角,精准地传达到每一个角落。
傍晚时分,大军在一处背风的丘陵地带安营扎寨。
没有喧哗,没有混乱。
扎营挖灶喂马、巡逻……一切都在一种沉默而高效的秩序中进行。
沈观被分到了一个属于中军书记官的小帐篷里。
一名年长的老书记,递给了他一摞空白的竹简一罐墨和一支磨得发亮的毛笔。
“新来的?
叫沈观?”
老书记头也不抬地问,他正忙着整理一份军械清单。
“是,见过前辈。”
“别叫我前辈,叫我老钱就行。”
老书记指了指旁边一堆沾着血迹和泥土的身份木牌,“把这些抄录下来。
姓名籍贯所属队伍,以及阵亡地点。
字迹要清晰,这是要送回燕都存档,发抚恤金用的。”
沈观拿起一块木牌。
王二狗,燕北云州人士,第三营长矛手,阵亡于青州道口。
冰冷的木牌,背后是一个鲜活生命的终结。
沈观拿起笔,饱蘸浓墨,开始在竹简上抄录。
他的手很稳心更稳。
他没有丝毫的悲悯或感伤。
这些名字,对他而言,与他在藏书阁抄录的那些古籍目录,并无本质区别。
它们都是信息,是构成“历史”这幅宏大画卷的最微不足道的笔触。
他写得很快,字迹工整笔锋有力,带着一种独特的风骨。
老钱偶尔抬头瞥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这年轻人的字,写得真好。
而且,他身上有种奇怪的沉静,仿佛眼前这些代表着死亡的木牌,对他造不成任何心理负担。
这在军中,是极其罕见的品质。
要么是天生心志坚毅,要么……是早己见惯了生死,麻木了。
夜色渐深,帐篷外的风声呜咽,如同无数亡魂在哭泣。
沈观抄完了最后一块木牌,他轻轻吹干墨迹,将竹简整理好,放在一边。
做完这一切他盘膝坐下,闭上了双眼。
他没有修炼。
在这满是凡人血气的军营中,天地灵气稀薄得可以忽略不计。
他只是将心神沉入识海。
那本《万古道书》依旧静静悬浮。
第一页,“陈青玄自爆金丹”,画面清晰,道韵流转。
第二页,依旧是空白,只有角落里那个名叫“霍去病”的模糊人影,以及那行若隐若现的小字。
沈观发现,当他身处燕军大营,被这股肃杀的“人道气运”包裹时,霍去病那个轮廓,似乎比之前凝实了微不可察的一丝。
而那股滋养他身体的“时代之气”,也变得更加活跃。
他能感觉到,自己五脏六腑的伤势,正在以一种缓慢但坚定的速度被修复着。
他明白了。
只要跟在霍去病身边,哪怕什么都不发生,他也能持续获得这种“气”的滋养。
这是一种被动的持续的收益。
而一旦见证了真正的关键事件比如一场决定性的战役,道书才会翻开新的一页,给予真正的磅礴的馈赠。
就在这时,帐篷帘子被猛地掀开。
一名传令兵冲了进来他满身尘土,嘴唇干裂,显然是经过了长途奔袭。
“霍将军何在?
北线急报!”
老钱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带着传令兵匆匆走向霍去病的中军大帐。
沈观眼帘微动,但没有睁开。
他能听到,远处中军大帐的喧闹声。
很快,急促的号角声再次响起。
“全军集结!
轻装简行,一个时辰后,夜袭青州南城门!”
霍去病那冰冷而果决的声音,穿透了夜幕。
整个军营瞬间从沉睡中苏醒,无数士兵沉默地穿上盔甲,拿起武器,动作迅速,没有一丝拖沓。
沈观睁开了眼。
他的眼中,没有紧张,没有恐惧,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期待。
终于……要来了吗?
他走出帐篷,看到霍去病正站在一处高地上,遥望着南方那座在夜色中只剩下一个巨大轮廓的城池。
夜风吹动着他身后黑色的大氅,猎猎作响。
沈观能“看”到,一股无形的磅礴的气运,正从西面八方汇聚而来缠绕在霍去病的身上,让他整个人都散发出一种令人不敢首视的锋芒。
识海中,那本《万古道书》的第二页,开始发出微弱的光芒。
那个模糊的人影,仿佛要从纸上走出来一般,变得生动了许多。
沈观拿起自己的笔和竹简,牵过战马,默默地跟上了即将出发的队伍。
他知道今夜他将用手中的笔,去记录一场真正的血与火。
他将亲眼见证,这位名叫霍去病的将军,如何用手中的刀为自己也为沈观的道书,劈开历史的崭新一页。
沙场之上,血墨将浓。
他的长生之路,才刚刚开始显露出它最迷人,也最残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