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修行的是玄阳嫡系真传的《丁火万制诀》,按功法控制灵气游走全身,伐经洗髓。
李真仙心中感慨:“还是洞天内灵气汇集,在这大利”火德“之地,修行《丁火万制诀》,事半功倍。
不过这趟吴国之行,也不全在玩闹,兴许是见了几位”水德“高修,调和了丁火,我竟隐隐感觉要突破炼气九层了。”
不待李真仙迟疑,门外传来声音:“公子,明珠大真人有请。”
李真仙飞至门外,远见一个侍从在山间传音。
“公子,大真人在凤鸣堂等您,请您随破云来吧。”
侍从躬身行礼。
这叫破云的侍从自袖中取出一张灵符:“还请公子放松,我以秘法带您首至凤鸣堂!”
李真仙闻言,放开心神,眨眼便到了一座古朴高堂之外。
这凤鸣堂坐落于山峦环抱之处,天光下,檐角挑破苍茫云霭,八根***仙木柱,上承三重歇山顶,檐下五铺作斗栱,层叠交错,栱眼处雕琢凤仙纹样,正脊两端鸱吻昂首向天,脊身嵌九枚木制走兽,威严堂堂。
这凤鸣堂内一派仙家气象自不必说,只见一人端坐堂首,正是明珠真人。
李真仙行礼:“徒儿李真仙拜见师尊。”
明珠真人见李真仙来了,口中道:“真仙,此去吴国一趟,潮云可带你见了那上源真君?”
“回师尊,徒儿确实见了那真君。”
“我本不想让你跟着他去那吴国晃悠,不过这也是百阳真君的意思。
潮云修的”壬水“和水德修士向来走的近,这次见到上源真君,你可了解了些旁的事情?”
“回师尊,徒儿借族兄之口,倒是知晓了那吴国和陈国正为了”癸水“灵脉,暗暗发力呢。”
“哈哈,这潮云说话也不避着你这小辈。
不错,这两个小国确实在为了”癸水“灵脉较劲呢。”
“真仙,这”癸水“之物,你觉得最后花落谁家啊?”
李真仙闻言摇头:“徒儿知之甚少,不敢妄加推测。”
明珠看向李真仙笑道:“不管是陈国吞了吴国,还是吴国得了灵脉分庭抗礼,都不过是道君大人一句话的事,这天下以实力为尊,实力不济,合纵之术玩的再妙,也不过是个笑话。”
明珠拿过桌上茶盏抿过一口,说道:“真仙啊,你自修行以来,从未有过波折,也没见过这些修士的手段,这一趟也算长了见识,也该静下心来好好修行了。”
“徒儿谨遵师命。”
“月余之后,问玄江的龙宫有一处小秘境要开了,这长流真君为了问玄江安宁,调停陈吴两国下了血本,叫你前来,主要也是为了这事。”
说话间明珠真人取出一枚暗金令牌抛向李真仙,口中道:“拿上这令牌去藏经洞里挑几本功法,好好准备准备吧,若没别的事了,就自行退下吧。”
李真仙接过令节,连忙躬身:“多谢师尊,徒儿告退。”
李真仙这边离了凤鸣堂就径首飞向洞天南边。
在这洞天内飞行,与外界不同,灵气充盈,速度也快上不少,没花太长时间,便到了藏经洞。
玄阳天光下,李真仙踏着青石阶来到藏经洞。
藏经洞外碧溪蜿蜒,清澈见底的水面倒映着千年侧柏的虬枝。
溪畔青石错落,覆着一层湿润的苍苔,薄雾在石缝间流转升腾,美不胜收。
虽未入洞,却先闻得铿锵金玉声,李真仙复行数十步,但见九丈高的玄铁门扉上,三百六十枚青铜爻钉正随天光流转明灭,俨然浮现着一座活生生的古怪仙阵。
李真仙正要叩门求入,竟被阵法震退,只听到一声清脆女声:“非我李氏嫡系者,速速离去。”
李真仙定睛一看,一女子自阵中浮现,明光里活似个玉人,鸦青鬓发间,垂落着数十道火光凝成的金丝。
她额间三点朱砂印殷红,衬得欺霜赛雪的肤色更显冷寂。
眉似远山含黛,明眸里却覆着阵阵金辉。
“来者何人?
入洞者需持嫡系令节。”
李真仙闻言,连忙躬身道:“在下李氏真字辈,李真仙,凤鸣堂明珠大真人记名弟子,特来进洞,求取功法,这是令节还请过目。”
说罢李真仙掏出令牌递给了女子。
女子接过令节口中道: “李真仙?
我听过这个名字,想来便是叔载一脉,出生便引动天地异象的那位族叔吧?”
“我确实是叔载一脉,不过天地异象倒不曾听说。
我也委实是第一次来这藏经窟,既然仙子知道我的名字,也见了这令牌,可否放我进去择两本功法,以资修行?”
女子递回令牌,露出微微笑意,行礼道:“我是李氏藏经洞第三十七代守阵人,我名李馨月,伯登脉小宗出身,刚才多有得罪,还请族叔海涵。”
“不敢不敢,我修为低微,年纪尚小,你也不用高喊我一声。”
李真仙回礼道,“既然身份己明,我能入内了吗?”
“自然,族叔请便。”
李馨月手作剑指,洞府大门缓缓打开。
“族叔首次来此,有所不知,这洞内所藏与前山外的藏经楼有所不同。
这洞中遵青阳道君敕令,所藏书目虽皆是珍品,但道君向来讲究缘法,因而这洞中种种功法,不可强取,只可进洞内随缘挑选,不然出不了这藏经洞,当然取多取少,皆是个人缘法。”
“多谢提醒。”
李真仙闻言,也不再多问,缓缓走入洞中。
却说这李真仙刚进洞内,便为眼前盛况深深惊愕。
这洞窟顶镶嵌的二十八宿星髓石随天时缓缓流转,此刻恰值井木犴当值,万千碧光束交织成一棵神树,枝桠间垂落的不是叶片,而是悬浮着《太乙青木诀》等”木德“功法的玉简。
西壁凿出的千百佛龛皆燃长明烛,仔细看去,佛龛旁隐隐放着本本佛经。
洞窟最左侧陈列着一众青铜鼎,鼎腹浮凸的种种纹样,细看过去竟都是流动着的功法要义。
右侧水位,深潭里浮着一块块冰晶,里面封存的不是寒玉,而是波动着的”水德“功法。
李真仙一时看的出神,想到方才守洞女子所言,喃喃自语道:“说是随缘取经,这让我怎么拿呀?”
话刚说出口,霎时间,就有数道玉简自西面飞来。
李真仙面露欣喜,原来这就是缘法。
“《明剑法》、《佛母大孔雀明王入定法》、《彩霞三绝》、《摘星步》、《泣血典》、《盈盈水云书》、《十炎掌》、《天行寺密藏无量般若密多经》《离火扇法残篇》。”
李真仙欣然,竟然有这么多功法与自己有缘。
李真仙也不多做停留,一把抓起这数个玉简,信步走出藏经洞。
“族叔这么快就出来了?”
守阵女子正在门前打坐,见李真仙透阵而出,立刻起身说道:“这洞中所藏皆是珍品,是族内不知多少代高修辛苦得来,您所得功法玉简可以自行处置,洞内仍有留存。
功法珍贵,妥善处置,望族叔理解。”
“这是自然。”
李真仙拱手笑望着侧柏树下的女子。
“这藏经洞外,有一条悟道溪,溪水自天上青阳道君所居晦雪悬峰流出。
按规矩,第一次入洞,凭玉简数量,可获饮几瓢,不知族叔得了几个玉简,我好为您取水。”
李真仙闻言把方才说得的几个玉简尽数取出:“共九个。”
女子闻言也是吃惊道:“族叔,真是天赋绝顶,命数独到,我自虚丹境后,镇守洞府百余年,所见嫡系子弟无数,鲜有能取走五枚的,能取走九枚之多的,我还是第一次得见,虽然功法品级我无从知晓,但想来也能窥见您的大气运了。”
“按规矩,两枚玉简一瓢,我这就为您取水。”
女子做剑指横于胸前,轻轻一提,一条细长水龙自洞边小溪飞出。
女子左手取一个白玉小瓶,水龙顺势灌进瓶中,竟然一滴未曾流出。
女子笑道:“分毫不差,这”小白山瓶“,是个筑基期的小法器。
怕族叔毋有承水的器具,也一并相赠与您了!”
“多谢好意。”
李真仙接过玉瓶,连忙致谢。
“族叔客气了,这藏经之地风景绝美,自然万千。
族叔刚来洞天,修行闲暇之余也可在此地逛逛,放松心神。”
女子身形后转,道:“我驻守阵法要紧,就先行告辞了。”
“慢走。”
且说李真仙离了藏经洞后,便独自一人走在山间,山间风势渐大,雾气消散,李真仙的火红道袍在山风中猎猎作响,他手指反复摩挲着一枚枚玉简,不知觉间走到了一处灵湖旁。
碧水凝烟处,这一泓灵湖潋滟着青金碎芒,近处数十尾彩鳞锦鲤曳尾游弋,周身泛着灵光,须臾又潜入水底,搅碎满池翡翠色的云影。
时有朱红色灵鱼跃波而起,尾鳍绽开好似火浣罗纱,须臾又坠回涟漪荡漾的镜面中,俨然一派仙家气象,不禁令李真仙心思飘飞。
“云是倒悬山,山是翠屏云。”
李真仙刚从藏经洞内得了一众珍品仙书,心情舒畅。
他轻倚在湖边栈道旁,从怀中储物袋中取出些下品凝气丹,轻捻成渣,随手就往湖中抛洒,引得湖中群鱼一阵争抢。
李真仙漫步到一处小亭,小亭修的小巧精致,自亭中远望,山水美景尽收眼底。
乐山乐水间,他忍不住开始清点着自己的家当。
玄阳李氏是鼎鼎有名的火修世家,族中修士代代以”丁火“道为修行根基。
丁火最擅炼化,因而李氏炼丹、炼器的修士极多,其中也不乏一些品阶极高的丹师、器师。
就丹药而言,身为李氏嫡系,更兼真君后人,这些年来,李真仙自从踏入仙途后,受赏了数百颗各式各样的丹药,平日修炼也只会用些绝品、极品的丹药。
剩下多数品阶不高、丹毒较多的,留在储物袋中也足足十余瓶,约有二百枚。
这其中有修炼用的凝气丹,也有疗伤用的回天丹、法元丹,这些丹药对于紫府以下的修士尽皆有效。
就法器而言所得不多。
也就是一把筑基灵剑”灵岚“和今日得来的”小白山瓶“。
另外李真仙尚有中品灵石百余枚,和一些不值钱的炼气期灵物,至于更高品阶的灵物也就只有”见阳槐叶“和刚得的几瓢溪水了。
“今日得了这么些功法,甚至还有佛经。”
李真仙坐在亭中,在储物袋里翻找着。
《明剑法》五品、《摘星步》五品、《泣血典》西品、《十炎掌》西品、《盈盈水云诀》六品、《彩霞三绝》六品、《离阳扇法残篇》五品。
另有佛经《佛母大孔雀明王入定经》和《天行寺密藏无量般若密多经》两本,李真仙未曾了解过释法,所以也不知品级。
“这些功法放在外面皆是绝品,可这种种功法我大多用不到,只有《十炎掌》《明剑法》《摘星步》这三本辅修术法,最适合现在的我。”
片刻感慨后,李真仙收起储物袋,拿出灵剑,说道:“”灵岚“,可愿随我一舞?”
说完,灵剑剑身竟微微颤动。
李真仙笑道:“好宝贝,不愧是跟过紫阳真君的法剑,只是筑基法器便有了灵。”
李真仙忍不住挥舞,使出个一招半式。
李真仙刚刚就翻看过《明剑法》,己然晓得这剑法共有五式,不过只是粗看,也只记得前两式剑招及心法。
这《明剑法》第一式名为朱雀衔烛。
这一式剑法,拔剑而出,剑锋含赤火金芒,如金乌坠羽。
要求持剑人脚尖轻跳,凌空一点。
剑出,则星火迸裂十二重,气贯璇玑穴,剑尖三寸凝聚朱炎,刺穴穿甲时隐有凤鸣。
习至精深处,可化火翎虚影盘桓周身。
第二式名为燎原剑斩。
持剑人横剑胸前,蓄势斩出,威力无比。
施此剑法,需步行南明火位。
剑气过处青烟升腾,遇草木则燃,触金石则烙,如野火焚岗。
剑路暗藏蔓延之势,似赤蛇游走八荒。
“习剑需要佐以心法,这书中所写五招剑法,每一招难度都不小呀!”
“这第一式要求,凌空踏南斗之数,凝神观荧惑守心之相,令灵气附于剑脊三焦。
刺剑出时须合开、阖、枢此三要:开则朱炎离刃十二转,阖则灵气隐入中冲穴,枢在璇玑通任脉关窍。”
“第二式心法作”一点星火藏商阳,三转燎风走太渊。
五步踏破地肺窍,七宿倒悬焚周天。
“须以足厥阴肝经积蓄灵气,待手阳明脉现赤斑如野火痕,则剑气所及,皆作焦土。”
“真是困难重重。”
李真仙喃喃道。
李真仙心性极好,也不畏难。
山水亭间,李真仙一袭红袍,一心一意苦练剑法。
数时辰后,李真仙第一式剑法方有所小成,第二式尚生疏。
李真仙心想到:“师尊说,月余后问玄江秘境将开,这玄阳地界也见不到些邪魔妖物,我这剑法也不知威力如何?
到时寻虾兵蟹将,试上一番。”
李真仙凌空一跃,一剑刺出,剑气引得水面激荡,群鱼惊散,方觉满意。
李真仙收剑入鞘,踏着风中落花,飞向天边。
不消多时,便来到住处满光山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