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多变幻男儿当自强豪情万丈恩怨情仇皆入酒醉卧沙场又何妨要的就是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妈妈不爱吃厨房里蒸腾的雾气漫过母亲发白的鬓角,她正用筷子仔细剔着黄花鱼的刺。
鱼肚子上最肥美的那块肉被夹到我碗里时,我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个台风夜。
那时整座城市都在暴雨中摇晃,父亲驻守的船队迟迟未归。
母亲用最后半碗米熬了稀粥,把泡发的虾皮全撒在我碗里。
她捧着豁口的搪瓷碗,说"妈妈不爱吃海鲜"时的神情,与此刻如出一辙。
鱼汤在砂锅里咕嘟作响,升起的白雾模糊了墙上挂着的全家福——照片里我穿着高中校服,母亲衣领上的补丁被摄影师巧妙藏在了阴影里。
大学报到那天,她往我行李箱塞了六罐自制腌菜。
"火车上别吃泡面,伤胃。
"站台广播响起时,她才慌忙从布兜里掏出个铝饭盒,油浸浸的梅菜扣肉香混着铁轨的锈味扑面而来。
"你爸昨天特意买的五花肉,我不爱吃肥的。
"她说着,却在我转身时悄悄抹掉嘴角的油星。
直到去年她胃出血住院,我翻出抽屉深处的体检报告。
泛黄的纸页上"长期营养不良"几个字刺得眼睛生疼。
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里,她终于接过我递去的鱼汤,浑浊的瞳孔泛起涟漪:"其实鱼汤比鱼肉养人......"话音未落,隔壁床的婴儿忽然啼哭,像极了那年台风夜里,我蜷在她怀里抽噎时的回响。
此刻我夹起鱼鳃边最嫩的月牙肉,轻轻放进她碗中。
砂锅里的汤仍在翻滚,氤氲水汽中,母亲欲言又止的嘴角微微颤动,恍若二十年前那个在菜市场徘徊的身影——她总说芹菜老得塞牙,却在暮色降临时,把捡来的菜叶悄悄焯进面汤里。
麦芽糖的褶皱傍晚剥毛豆时,我又想起大姐的手。
十五岁那年的麦收季,她在晒场翻麦秸垛,虎口被镰刀豁开三寸长的口子。
月光下她攥着浸透血的毛巾教我认北斗七星,说伤口像天枢星的位置,"往后每颗星星都能替我看顾你"。
大姐的嫁妆箱底压着褪色的毛线球。
那年我考上师范,她熬了三十个通宵织毛衣,指节肿得像发酵过头的面剂子。
她总说新毛衣针不趁手,可直到我毕业那天,她端详我穿学士服的照片时,食指还在无意识地蜷缩——那是长年织毛线落下的筋挛。
去年深秋我撞见她在菜场捡菜叶。
霜降的晨雾里,她裹着起球的枣红开衫,弯腰时露出后颈的淤青。
我躲在转角的电线杆后数心跳,数到第七十三下,看见她从布袋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给我留的桂花米糕,白生生的,半点菜叶碎都没沾上。
如今我常去她租的亭子间。
开裂的搪瓷碗养着野姜花,自来水表滴答声里,她教我用艾草熏屋子驱霉味。
有天暴雨淹了楼道,我们踩着砖头煮红糖姜茶,她突然说:"这屋子像不像老宅的灶披间?"水汽蒸腾中,四十六岁的大姐恍惚还是那个把麦芽糖掰两半的少女。
姐弟情是浸着盐渍的棉布,越是岁月磋磨,越能析出细碎的晶光。
她教会我用伤痕编织星光,用褶皱包裹甘甜,在命运粗粝的砂纸上,我们互为对方的止血草。
一枚银杏叶篮球撞击地面的闷响惊飞了银杏树上的麻雀,我扯着汗湿的校服领口往家跑,膝盖上还粘着下午打球摔倒时的煤渣。
父亲站在玄关擦他的古董怀表,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我磨破的裤管:"月考卷子。
"那张89分的数学卷在餐桌上抖出褶皱时,银杏汤的苦香正从砂锅里溢出来。
我把筷子***蒸腾的热气里:"体育生要什么函数图像?"父亲夹起一片半透明的银杏果,金属表链在灯下晃出冷光:"明天开始晨跑。
"2004年的银杏叶标本还带着操场塑胶粒的压痕。
那时我总故意把钉鞋往地板上砸,直到某天发现他悄悄给鞋跟贴了减震垫。
就像他总说"顺路"开车送我比赛,却在终点线的银杏树下捧着保温杯站成雕塑。
高二校运会那天,我攥着被踩裂的护踝往看台蹭。
父亲从公文包里抽出烫伤膏——他助理拍下的冲刺视频里,我最后一个腾空步差点栽进沙坑。
深灰大衣沾着银杏果浆的污渍,他徒手剥开的糖炒栗子还带着体温。
"肌肉记忆比公式靠谱。
"去年冬天他躺在病房里说这话时,监护仪的绿光正爬上窗台上的银杏盆栽。
化疗让他记不清晨跑路线,却记得在我夺冠那天的标本旁注明:"风速2.3m/s"。
此刻我在康复中心展开新标本,叶脉里嵌着父亲复健时踩过的银杏果。
十五年的日期连成金色跑道,那些曾让我牙根发苦的银杏汤,终于在岁月里酿出回甘。
青瓷记梅子黄时节的午后,樟木箱底飘出一缕沉水香。
灰白手指拂过积灰的缎面盒,铜锁扣发出细碎的"嗒"声,惊醒了沉睡在锦缎衬里的青瓷小碗。
釉色凝着天青色的雨痕,冰裂纹像被岁月犁开的阡陌。
我捧起这只盛过小米的旧器,忽见碗沿的裂纹里渗出某种晶亮的潮气,恍若当年檐角垂落的雨帘正顺着纹路蜿蜒流回时光深处。
三十年前的光影在记忆里显影。
母亲总爱在雨打芭蕉的午后坐在滴水檐下刺绣,金丝线在素绢上游走成并蒂莲的缠枝纹。
那只靛蓝扎染的鸟笼悬在她乌发间,随着她的动作轻晃,笼中便落下清泠的环佩声。
暮春的晨光穿透雕花窗棂,为鸟羽镀上金箔般的光泽。
雄鸟尾羽的赤砂色浸透了朝霞最后的温柔,雌鸟翅尖的黛色仿佛新磨的徽墨。
它们交颈啄食时,雪白的小米簌簌落在青瓷碗里,溅起的碎光竟似撒落的星辰。
那场百年罕见的暴雨来得毫无征兆。
瓦当承接的雨水汇成倾盆银瀑,蓝布罩在狂风里猎猎作响。
母亲慌忙撑开油纸伞去护鸟笼,却见红羽的伴侣已软倒在竹篾食槽旁,蜷成枚黯淡的朱砂痣。
笼中骤然陷入死寂。
雌鸟开始用喙拔扯自己的翎毛,金属笼钩撞击出支离破碎的清音。
母亲添了清水在碗中,水面倒映着残缺的弦月,渐渐凝结成霜花般的冷冽。
直到某个露水未晞的黎明,它突然安静下来,歪着头将喙埋进伴侣凌乱的胸羽,仿佛在进行某种庄重的告别仪式。
我用雪白绢帕裹住这对殉情的魂灵时,玉兰花瓣正簌簌落在肩头。
母亲说这是"同命鸟",我却固执地要葬在石榴树下——那些撕裂的羽翼与渗血的喙,理应栖身于火焰般绚烂的归宿。
那年我还不懂,有些相伴注定要以决绝的死相厮守,正如多年后我守在爱人渐冷的指尖,终于读懂那只雌鸟泣血啼鸣的深意。
此刻窗外雨势渐密,水痕在玻璃上蜿蜒成透明的河。
案头未寄的信笺被洇湿了边缘,模糊的字迹洇开成点点泪痕:"当时只道是寻常"。
青瓷碗在掌心缓缓旋转,裂纹中的潮气漫过指腹,恍惚又见母亲鬓边的金丝笼在雨中轻晃,听见小米落在青瓷上的细碎清响,混着遥远的春江潮声,渐渐漫过三十年光阴的堤岸。
秋江钓雪暮色四合时,我总爱在江畔垂钓。
寒江如墨,远山含黛,钓竿弯成半轮新月,银丝破开琉璃般的江面,搅碎一江烟霭。
十年前那个落魄书生在此抛却功名,如今青衫已换成粗布短褐,惟有腰间酒葫芦依旧叮咚作响。
老宅院角的银杏簌簌落着金箔,苔痕爬上斑驳的砖墙,倒像是岁月篆刻的闲章。
我把半卷残书垫在石阶上晾晒,忽见墙头探出几枝野菊,黄的灿灿,白的莹莹,在晚风里轻轻摇晃。
竹篱新编的蝈蝈笼里,断续传来几声清鸣,应和着檐角铁马叮咚。
最妙的还是秋夜听雨。
危楼独倚,看梧桐叶在雨帘里翻飞如蝶,渐渐堆满空庭。
铜炉里新焙的龙团正暖,茶烟袅袅攀上雕花窗棂,在青砖地上洇出朵朵墨梅。
远处江面隐约传来夜渔人的棹歌,混着岸边芦苇沙沙的絮语,竟把半世风霜都酿成了三分醉意。
酒醒时月华如练,竹影在壁上写就狂草。
忽觉满襟清露,竟不知是江风捎来的寒凉,还是心间积攒的沧桑悄然化作了檐角的晨霜。
推窗望去,远山如黛处,炊烟正起,恍惚间辨得出家山旧时的轮廓。
《蝶恋花·自遣》——半世浮沉身似寄,孤棹寒江,独对斜阳碎。
蓬转星霜数十载,青衫未染功名泪。
欲说沧桑眉已悴,空庭梧叶,堆叠秋心老。
醉倚危栏听夜雨,烟波渺处家山外。
以匠心烹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