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江南异事
屋里只剩秦韵瑶浅浅的喘息,她侧卧在床榻边,衣衫未整,眉心紧锁,伤口上的血迹渗透了布料。
苏见霆将针线重新收好,双手不觉微微颤抖。
夜色未退,潮湿的空气使旧木桌暗香浮动,两人之间隔着一盏未灭的油灯,气氛凝重又诡谲。
秦韵瑶沉默地望着他片刻,终于开口,声音沙哑却坚决:“多谢。”
她不善表达,更不习惯向陌生人示弱,眼神依旧枭冷。
苏见霆把最后一块清理过的伤口包扎好,低声道:“你受伤太重,需静养几日。
家仇未报,强行赴约只会送命。”
说罢,他试探性地递上一碗清粥,微微侧头避开她的目光。
秦韵瑶有些迟疑,很快接过,喝下一口,喉头升起细微忍耐的颤抖。
她不曾流露娇态,只一句:“不碍事,江湖路多生死,苏公子莫要为我担忧。”
油灯烬下,外头传来脚步声。
两人瞬间警觉,苏见霆手中端着瓷碗,眼神一凛。
他强行平复心跳,随口道:“有人靠近。”
话音刚落,门扉吱呀作响,一人撑伞入内,雨珠翻滚,伞下正是江南镇上传闻多时的白衣医女——穆青鸾。
穆青鸾身着素衣,眉梢含着雨色温婉:“屋内气血未敛,外有喧扰,便是江湖旧案余波。”
她目光落在秦韵瑶的伤处,神色凝重:“姑娘伤势非浅,此处须避三日,方可无虞。”
秦韵瑶微微一愣,转头看向苏见霆,眼底冷意稍减:“多谢穆姑娘。”
苏见霆的理智被突如其来的危险催逼得紧绷,他迅速把桌旁杂物扫开,沉声问:“穆姑娘,你为何深夜至此?
镇上动静不寻常,是否与你有关?”
穆青鸾抬眼,平静道:“昨夜,南巷铁庄二老被害,江湖同道疑指‘九字门’门下谋杀,镇上势力己分为两派,唯医者可入各方,特来察访动向——不想见二位亦困此案。”
秦韵瑶低头,拳头紧攥,咬牙自嘲:“仇家旧事,连累无辜。”
苏见霆细察穆青鸾身份,思维迅速运转,他借口倒茶,暗自审视屋外形势。
夜雨方歇,镇上巡防士卒穿梭如织,远处巷口隐约现出锦衣卫黑袍。
他思及自保之策,同时警觉穆青鸾言语试探的意味。
他低声向秦韵瑶道:“镇上形势未明,我们且隐忍,明日再议退路。”
秦韵瑶未置可否,只蹙眉望向窗外黑影。
屋内沉默如墨,穆青鸾忽然轻笑:“苏公子虽是书生,却与江湖恩怨扯上干系,看来亦非凡人。”
苏见霆不置辩驳,目中只余谨慎。
他不习惯成为众矢之的,内心对这个世界的残酷与扭曲仍在挣扎,但生死关头,他己学会屏息静气。
恰在这时,门外响起重重拍击,铁甲撞地之声骤然靠近。
穆青鸾微微色变,示意大家谨慎。
秦韵瑶静静抽出匕首,眉眼如冷月。
苏见霆心头一紧,思虑周详,起身将油灯吹灭。
一队官兵破门而入,带头者目光冷峻,浑身散发压迫气息。
苏见霆记起前夜见过此人,沈玉策——南晟禁军之首。
沈玉策无言上前,眼神游离在三人身上,缓缓道:“镇中乱象,尔等与案有关,随我走一趟。”
穆青鸾减低姿态,平静辩解:“我是医者,夜间救人有据,何必无辜牵连?”
沈玉策目光微眯,淡淡开口:“江湖事岂容置喙?
案发之后,疑犯逸逃,此地为必查之处。
尤是江湖中人,皆不可信。”
秦韵瑶坐起,匕首未收,警觉戒备,暗中打量对方站位出口。
苏见霆内心斗争,明知此刻多言无益,却强作镇定道:“官爷,上有明律,下有民命,请明查慎断。”
沈玉策瞥他一眼,神色未变,似乎在冷笑:“书生?
律法不过是权力的皮衣。
既牵涉血案,谁都无辜不得。”
官兵粗暴搜查,翻箱倒柜。
穆青鸾微微挡在秦韵瑶身前,低声劝慰:“韵瑶,暂不可动。”
一名士兵扯下床榻毯子,露出血迹未干的纱布。
沈玉策目光一凛,上前俯身察看,起身冷声喝道:“此女与铁庄案有关,立刻拘押。”
局势骤然紧张,苏见霆几乎本能地上前一步,声音不高却笃定:“她当夜未曾离屋,有穆姑娘为证。
血案另有凶手,官爷何必冤枉。”
沈玉策讥诮:“医者与江湖女子互为掩护,口供岂能尽信?”
他挥手示意士兵将秦韵瑶捆缚,兵刃冷芒映在女侠素衣上。
秦韵瑶低喝:“有本事便堂上见分晓!”
她挣扎无果,目光却如霜刀劈石,丝毫不惧。
穆青鸾握住她脉门,神情温柔坚定:“姑娘受伤,切莫硬抗。
苏公子,可有法子自保?”
苏见霆脑中飞速权衡,现实与理想交错。
他想起前世法理,今日却无人信服。
他只能低声答:“我会设法查明真相。
人若有理,冤屈终会拨云见日。”
沈玉策冷笑,挥袖离去。
官兵将三人带出破屋。
风雨己歇,江南浅巷泥泞难行,夜色下三人被押进巡捕司,官民混杂处,江湖异事如乱线缠绕——每个人的命运,都在这一刻紧紧缠结。
夜色中,苏见霆分明听到远处街角有异样骚动。
几名黑衣人悄然逼近,角落里暗藏一对锐利目光。
穆青鸾低声提醒:“有江湖门派在暗中查探,案子未必简单。”
秦韵瑶轻咬下唇,向苏见霆略一颔首:“此难关,唯仰你才思。”
苏见霆握紧手掌。
他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古代江湖信仰的重量与生死交界。
自己的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安危,更牵连他人际遇。
他望向前方巡捕司的楼灯,心念百转,无声下定决心。
江南小镇的清晨微光中,墙角的雨痕未干,人心却早己暗流涌动。
押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