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路遇劫匪,各显手段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南迁的队伍走了快一个月,到了平阳郡附近。

这里的路很难走,两边都是山,树林茂密,很容易***。

黄承彦一首很警惕,他知道这一带常有劫匪出没——很多都是逃兵或者流民,走投无路了,就靠抢劫为生。

他跟黄虎和郭淮建议,让壮丁分成两队,一队走在队伍前面探路,一队走在队伍后面,保护老弱妇孺。

郭淮同意了,还让郭瑶跟着前面的探路队——她从小跟着父亲学武,会点剑法,能帮上忙。

黄承彦也主动要求跟着探路队,美其名曰“跟郭姑娘一起学习”。

探路队有二十多个人,都是两家人里最精锐的壮丁。

黄承彦和郭瑶走在最前面,手里都拿着剑——黄承彦的剑是上次打退羯胡后,黄虎赏给他的,虽然不算太好,但很锋利;郭瑶的剑是她父亲给的,剑身很轻,是专门给女子用的。

“这里的树太密了,得小心点。”

郭瑶小声说,眼睛警惕地看着西周。

黄承彦点点头:“嗯,大家都把刀***,注意听动静。”

壮丁们赶紧拔出刀,放慢了脚步。

走了没多远,突然听到前面的树林里传来“哗啦”一声,紧接着,十几个拿着刀的劫匪冲了出来,拦住了去路。

“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为首的劫匪是个大胡子,拿着一把开山刀,凶神恶煞地喊道。

壮丁们都紧张起来,握紧了手里的刀。

郭瑶往前走了一步,冷声道:“我们是南迁的流民,没什么钱财,你们还是让开吧。”

大胡子笑了起来,眼神贪婪地扫过队伍:“没钱财?

我看你们队伍里有不少女人和孩子,把女人留下,再给点粮食,就放你们过去!”

黄承彦心里一沉,这些劫匪不仅要财,还要人。

他看了一眼郭瑶,发现她脸色没变,还是很冷静——这个少女比他想象的还镇定。

“别跟他们废话!”

黄承彦大喊一声,率先冲了上去。

他知道,对付这些劫匪,不能示弱,得先打垮他们的气势。

大胡子没想到这个少年敢先动手,愣了一下,赶紧挥刀砍过来。

黄承彦往旁边一闪,避开了刀锋,然后用剑刺向大胡子的肚子。

大胡子赶紧后退,可还是慢了一步,被剑划了一下,肚子上流出了血。

“妈的!

给我上!”

大胡子疼得大喊,劫匪们赶紧冲了上来。

郭瑶也冲了上去,她的剑法很灵活,不像黄承彦那样硬拼,而是专挑劫匪的手腕和胳膊刺。

一个劫匪想砍她,她往旁边一躲,然后用剑刺中了劫匪的手腕,劫匪手里的刀掉在了地上。

壮丁们也冲了上来,跟劫匪打在了一起。

黄承彦一边打,一边观察着局势——劫匪有十五六个,壮丁有二十多个,而且壮丁们经过他的训练,比劫匪有章法,赢面很大。

不过他没打算硬拼,毕竟壮丁要是受伤了,后面的路会更难走。

他看到旁边有棵大树,树干很粗,心里有了主意。

他故意往大树那边退,一个劫匪追了过来,他突然转身,把剑横在胸前,劫匪没刹住车,正好撞在剑上,被刺中了肩膀。

黄承彦趁机把劫匪推到大树上,然后大喊:“大家把劫匪往树这边引!

用树挡他们的路!”

壮丁们赶紧照做,把劫匪往大树那边赶。

劫匪们挤在一起,施展不开,很快就被壮丁们打倒了好几个。

大胡子看到情况不对,想跑,黄承彦赶紧追上去,一剑刺中了他的腿。

“别杀我!

别杀我!”

大胡子跪在地上,连连求饶,“我也是没办法,家里还有老婆孩子,才出来抢劫的!”

黄承彦踩住他的腿,冷眼看着他讨饶,手里的剑还抵在他脖子上:“家里有老婆孩子,就敢来抢流民?

你抢的时候,没想过别人也有家人要养吗?”

大胡子脸涨得通红,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只能一个劲磕头:“公子饶命!

我再也不敢了!

以后我就去种地,再也不做这种伤天害理的事了!”

周围的壮丁都看着黄承彦,等着他拿主意。

郭瑶也走了过来,眉头微蹙,没说话——她在观察黄承彦会怎么处理,是杀是放,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思。

黄承彦心里转得飞快:杀了大胡子,能立威,但会让其他劫匪记恨;放了他,又怕他回头再带人来报复。

最好的办法,是既不结仇,又能让他不敢再来。

他慢慢收回剑,却没挪开踩在大胡子腿上的脚:“想活可以,但是得答应我一件事。”

大胡子赶紧抬头:“公子您说!

别说一件,十件我都答应!”

“这附近还有多少劫匪?

都在什么地方活动?”

黄承彦的声音没起伏,“你把知道的都告诉我,再带着我们绕开他们的地盘,我就放你走。”

大胡子眼睛一亮,赶紧点头:“有!

有!

东边山谷里还有两拨人,一波是逃兵,一波是本地的泼皮,加起来有三十多个人!

他们一般在正午的时候去山口拦人,咱们现在走西边的小路,就能绕开他们!”

黄承彦看向郭瑶,语气带着点“请教”的意思:“郭姑娘,你觉得这样可行吗?”

郭瑶心里清楚,这是黄承彦故意让她表态——既显尊重,又把责任分了一半过来。

她顺着话头说:“我觉得可以。

留着他带路,能省不少麻烦,也能避免再跟其他劫匪冲突。”

黄承彦这才挪开脚,踢了踢大胡子的胳膊:“起来吧,前面带路。

要是敢耍花样,我保证你见不到你老婆孩子。”

大胡子赶紧爬起来,捂着流血的腿,一瘸一拐地走在最前面。

壮丁们跟在后面,手里的刀还没收,都盯着他的背影,生怕他跑了。

走了大概半个时辰,果然看到一条窄窄的小路,路边的草长得很高,一看就是很少有人走。

大胡子指着小路说:“公子,从这儿走,半个时辰就能到平地,那两拨人从来不来这边。”

黄承彦让一个壮丁去前面探路,确认没埋伏后,才让大胡子离开:“滚吧,别再让我看到你抢人。”

大胡子连滚带爬地跑了,没一会儿就没了踪影。

壮丁们都松了口气,有个壮丁笑着说:“黄公子,您这办法好!

既没杀人,又解决了麻烦,比首接杀了他强多了!”

黄承彦笑了笑,没说话。

郭瑶却在旁边开口了:“黄公子倒是心细,知道留着他有用。

不过我刚才看你拿剑对着他的时候,眼神可一点都不软——你其实早就想好要放他,却故意拿剑吓他,是为了让他不敢撒谎吧?”

黄承彦心里一凛,这姑娘果然精明,连他这点心思都看出来了。

他面上却装作惊讶的样子:“郭姑娘怎么看出来的?

我只是觉得,能不杀人就不杀人,毕竟都是***,没必要自相残杀。”

郭瑶挑了挑眉,没戳破他的话,只是笑着说:“也是,现在羯胡还在北边作乱,咱们***要是自己打自己,岂不是让他们看笑话?”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了然——他们都清楚,刚才那番话不过是场面话。

在这乱世里,“不杀人”只是权衡利弊后的选择,不是真的心善。

等探路的壮丁回来,说前面没危险,黄承彦就让大家赶紧赶路,趁着天还没黑,赶到平地扎营。

走在路上,郭瑶忽然凑到黄承彦身边,小声说:“刚才你让壮丁把劫匪往树那边引,这个办法很好。

要是硬拼,咱们至少得伤三两个人,现在一个受伤的都没有。”

黄承彦心里有点意外,郭瑶居然主动夸他。

他故意装作不好意思的样子:“我也是瞎想的,没想到真管用。

还是郭姑娘剑法好,刚才你刺中那个劫匪手腕的时候,动作真快。”

“我从小跟着父亲学剑,也就会点防身的本事。”

郭瑶笑了笑,语气轻松,“不过比起剑法,我觉得还是脑子更重要。

就像你上次打退羯胡,靠的也不是力气,是主意。”

黄承彦听出她话里有拉拢的意思,心里冷笑,面上却顺着说:“以后要是遇到麻烦,还得跟郭姑娘一起商量,两个人想主意,总比一个人强。”

郭瑶点点头,没再说话,只是脚步慢了些,跟黄承彦并肩走着。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队伍终于到了平地。

壮丁们赶紧搭帐篷,生火做饭,老人们抱着孩子坐在帐篷旁边,脸上终于有了点笑容。

黄承彦和郭淮、黄虎一起查看营地的情况,确认西周没危险后,才回到自己的帐篷。

刚坐下,就看到郭瑶端着一碗粟米粥走了过来:“黄公子,还没吃饭吧?

我煮了点粥,你尝尝。”

黄承彦接过粥,碗是粗陶的,粥里还飘着几粒豆子,闻着挺香。

他说了声“谢谢”,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滑进肚子里,舒服多了。

“今天多亏了你,咱们才能顺利绕开劫匪。”

郭瑶坐在帐篷门口,看着外面的篝火,“我父亲说,你是个有本事的人,以后肯定能做成大事。”

黄承彦放下碗,看着郭瑶的侧脸,心里忽然有点烦躁——这个姑娘太会来事了,又会夸人,又会示好,要是不小心,很容易被她套走底细。

他故意转移话题:“郭姑娘,咱们还要走多久才能到南边?

我听说东晋在江南,离这儿还很远吧?”

郭瑶转过头,眼神里带着点不确定:“我也不知道。

父亲说,先到洛阳附近看看,要是那边还算安稳,就先在那儿扎营。

要是不行,再继续往南走。”

黄承彦点点头,没再说话。

他知道,洛阳现在早就成了废墟,羯胡经常在那一带活动,根本不安稳。

郭淮肯定也知道,只是不想让大家担心,才这么说。

郭瑶看他不说话,也站起身:“你早点休息吧,明天还要赶路。”

说完,就转身走了。

黄承彦看着她的背影,眼神冷了下来。

他越来越觉得,郭瑶是个麻烦——她太聪明,太懂人心,比黄虎难对付多了。

以后要是跟郭氏翻脸,这个姑娘绝对是最大的阻碍。

他摸了摸怀里的剑,剑鞘是木头做的,有点硌手。

在这个乱世里,只有手里的剑和脑子里的主意最可靠。

不管是黄虎,还是郭淮、郭瑶,只要挡了他的路,他都不会手下留情。

外面的篝火还在烧着,传来老人们低声的聊天声,还有孩子们的笑声。

黄承彦靠在帐篷上,闭上眼睛,心里却在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等到了洛阳附近,他得想办法把黄氏和郭氏的壮丁都握在手里,再找机会,把郭氏的势力慢慢吞掉。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