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靖王窥星火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仲夏的夜,闷热而漫长。

紫禁城褪去了白日的喧嚣,唯有御花园的虫鸣与远处更鼓声交织成一片。

三公主朱明月在暖阁中拥着薄被沉沉睡去,而阿沅的小隔间却亮着一缕微光,如同暗夜中不肯熄灭的萤火。

她屏住呼吸,将一块石灰石放入陶制坩埚,小心翼翼地置于炭盆之上。

前世的知识如潮水般涌来: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这是“水泥”最核心的一步——煅烧生石灰。

汗水顺着她的额角滑落,滴在滚烫的陶器上,发出“滋”的一声轻响。

她必须精确控制火候,时间太短则分解不完全,太长则会浪费燃料且可能使石灰过烧。

当石灰石终于变成松散的白色粉末时,她将其取出冷却,再用石臼细细研磨。

接着,她按照记忆中的配比,将生石灰粉、黏土和细沙混合。

最后,加入少量清水——刹那间,混合物开始发热、凝固。

阿沅的心跳加速,她屏息凝视着这团正在发生化学反应的灰泥。

成了!

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坚硬。

她成功了。

在这个没有现代工业的时代,她用自己的双手,复刻出了改变世界的基石。

但这喜悦只持续了一瞬。

她立刻警醒,这种“神迹”一旦暴露,带来的可能不是荣耀,而是杀身之祸。

她必须让它看起来像是一个偶然发现的、效果尚可的“胶泥”,仅此而己。

就在阿沅全神贯注于她的“杰作”时,一道玄色的身影正悄无声息地立于她小隔间窗外的屋檐之上。

靖王萧策负手而立,像一尊亘古的雕像。

他早己注意到这个丫鬟的异常。

自中秋宫宴后,他便动用了自己的人,暗中留意阿沅的一举一动。

他得知她曾多次向内务府的小吏打听石灰、黏土的价格,并用自己微薄的月例换来了这些不起眼的材料。

今夜,他亲自前来验证。

他看到那扇紧闭的窗棂透出微光,听到里面传来细微的研磨声。

他凭借超凡的目力,透过窗纸的缝隙,清晰地看到了阿沅手中那团正在变化的灰泥,以及她眼中闪烁的、不属于这个时代工匠的专注与狂热。

“以水和灰,竟能自凝?”

萧策心中震动。

他通晓兵法谋略,也涉猎奇门巧技,但眼前这一幕,颠覆了他的认知。

这绝非简单的“胶泥”,其原理之精妙,远超寻常。

更让他在意的是阿沅的状态——那份冷静到近乎冷酷的专注,仿佛她不是在做一件小事,而是在完成一项关乎生死的使命。

他看着她擦去脸上的汗珠,对着那块初具雏形的“水泥”露出一丝极淡的、如释重负的微笑。

那笑容里没有得意,只有完成任务的平静。

这份超越年龄的沉稳,让萧策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异彩。

数日后,阿沅借口“试验新式浆料以修补暖阁墙缝”,将一小块“水泥”样本呈给公主。

朱明月见那灰泥干燥后坚硬如石,大为惊奇,赞不绝口,当即赏了她好些首饰。

这一切,都在萧策的预料之中。

他并未现身,只是在收到暗卫的密报后,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玉佩,低语道:“有趣。

她藏得够深,演得也够真。

为了活命,竟能将惊世之才,化为补墙之泥。”

与此同时,阿沅也察觉到了不同。

她总觉得有双眼睛在暗处注视着自己,尤其是在她研究“水泥”的时候。

那种感觉并非恶意,更像是一种穿透灵魂的审视。

她知道,那位神秘的靖王,恐怕己经发现了什么。

但她不能停,也不敢停。

在这深宫,知识是她唯一的武器,也是她最大的软肋。

她只能祈祷,这位王爷看穿一切的眼睛,能成为她暗夜前行时,一盏沉默的灯。

窗外,一轮明月高悬。

清冷的月光洒在她沾满灰土的手上,也映照出她眼中深藏的疲惫与思念。

她抬手擦去悄然滑落的一滴泪,动作迅捷而决绝。

在这里,眼泪是最无用的东西。

她需要的是更硬的骨头,更沉的心,以及,一个能让她在这盘死局中活下去的盟友——哪怕那个盟友,此刻正站在黑暗里,静静地看着她窗外,一轮明月高悬。

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她沾满灰土的手上,也映照出她眼中深藏的疲惫与思念。

她想起了父母,想起了那个永远无法完成的毕业论文,想起了21世纪车水马龙的街头。

一滴泪,毫无征兆地滑落,砸在桌面上,像一颗破碎的珍珠。

她抬手擦去,动作迅捷而决绝。

在这里,眼泪是最无用的东西。

她需要的是更硬的骨头,更沉的心。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