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我想写的这个少年陆沉舟,他不是天生就该站在玄黄武域的光里,反而更像滩涂上最常见的野草,迎着冷眼和嘲笑,也要往石缝外多探一寸。
决定写这个故事时,我没先搭复杂的武域地图,也没列满页的修为等级,反而先在纸上画了个小小的无脉滩:左边是晒着渔网的竹架,右边是张婶家冒炊烟的土灶,中间那条踩出来的小路,一头通向沉舟湾的古船,一头连着陆沉舟家的木门。
我总觉得,好的武道故事,不该从“天赋异禀”开始,该从“有人等他回家”开始——就像陆沉舟练拳到天黑时,娘会站在门口喊他吃红薯粥;就像他被人嘲笑“废脉”时,张婶会偷偷塞给他两个菜团子。
这些细碎的温暖,才是他后来敢对青纹狼亮拳头、敢跟淬体宗硬碰硬的底气。
很多人问,玄黄武域那么大,为什么要从一个“练三年拳砸不裂礁石”的少年写起?
其实我想写的,从来不是“主角一路开挂”的爽感,而是“普通人怎么在绝境里找活路”。
陆沉舟没有逆天法宝,开局只有爷爷留的半块黑铁牌,上面连句像样的口诀都没有;他也没有名师指点,《蕴脉诀》是在古船的暗格里扒出来的,字认不全还要对着礁石反复试;他更没有盟友成群,最开始连村里的孩子都敢笑话他“痴心妄想”。
可就是这样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少年,偏要凭着一股“不认命”的劲,把“废脉”的标签撕下来——就像他在沉舟湾的礁石上练拳,手磨破了就裹块布,岔气了就歇五分钟,明明疼得龇牙咧嘴,第二天太阳没升起来,又准时站在礁石前。
我还想在这个故事里,写点不一样的“武道”。
不是“谁的修为高谁就厉害”,而是“谁的心里装着人,谁才走得远”。
陆沉舟以后会遇到多少强敌?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他不会为了变强就丢下无脉滩的村民;他拿到修炼功法,第一反应是“以后能护着娘了”;他就算学会了厉害的武技,也不会随便对弱者动手。
在这个“强者为尊”的玄黄武域里,我想让他的“强”,带着点人间烟火气——是能为村民挡狼的拳头,是能给伙伴递水的手,是就算知道前路有险,也敢笑着说“一起走”的勇气。
当然,故事才刚要开始。
沉舟湾的古船里藏着多少秘密?
黑铁牌上的脉图会指向哪里?
淬体宗为什么盯着脉核不放?
还有那些没出场的角色——或许会有带着水纹晶石的海脉族少女,或许会有从脉门阁走出来的叛逆弟子,他们会跟陆沉舟成为朋友,还是对手?
这些疑问,都会在接下来的文字里慢慢展开。
我不敢说这个故事有多完美,但我能保证,每一章都会带着诚意:会让陆沉舟在战斗里受伤,不会让他“永远赢”;会让他在选择里犹豫,不会让他“永远对”;会让玄黄武域的每一处场景都有细节,比如沉舟湾的潮声、赤脉火山的热浪、寒脉冰原的寒风,让你跟着他一起,感受每一步的难,也感受每一次突破的暖。
如果你现在翻开这个故事,会看到一个叫陆沉舟的少年,正站在无脉滩的礁石上,攥着半块黑铁牌,对着海浪喊“我能行”。
或许你会觉得他傻,觉得他不自量力,可我想请你多等等——等他在古船里找到第一卷功法,等他第一次砸裂礁石,等他学会保护想保护的人,你会发现,这个少年的拳头里,藏着的不只是劲气,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守护的执着,对“不认命”的坚持。
接下来的路,陆沉舟要走,我要写,也想邀请你一起看——看这个从无脉滩走出来的少年,怎么用他的拳头,撞开玄黄武域的风浪,怎么把“废脉”的人生,活成自己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