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撕碎的志愿表

>>> 戳我直接看全本<<<<
七月底的临江,空气里还裹着暑气,只是清晨多了几分凉意。

林舟五点就醒了,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手里攥着昨晚没看完的复习资料,脑子里全是 “成绩” 两个字。

今天是县高中公布高考成绩的日子,他跟陈阳约好,一起去学校看榜。

穿衣服时,林舟特意选了件洗得发白的蓝衬衫 —— 这是去年过年母亲给他买的,平时舍不得穿,今天想图个 “吉利”。

走出房间,母亲张桂兰己经在厨房忙活了,锅里熬着玉米粥,案板上摆着两个白面馒头,还有一小碟咸菜。

“今天别慌,慢慢去,早去晚去成绩都在那儿。”

张桂兰一边盛粥一边说,语气尽量平静,可林舟还是看见她往灶膛添柴火时,手微微晃了一下。

父亲林建国坐在门槛上抽烟,烟蒂己经在脚边堆了三个。

看见林舟出来,他把烟摁灭在鞋底,站起身:“我送你去学校,正好顺路去工厂交个材料。”

林舟点点头,没说话 —— 他知道父亲比他还紧张,只是不善表达。

父子俩骑着一辆二八大杠,父亲在前面蹬车,林舟坐在后座,双手抓着车座边缘。

清晨的风从耳边吹过,带着路边稻田的青草味,林舟看着父亲汗湿的后背,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也是这样载着他去镇上赶集,那时父亲的后背还很挺拔,现在却微微有些佝偻了。

“爸,要是我没考上北京的学校怎么办?”

林舟忍不住问。

林建国蹬车的力道顿了一下,随即放缓速度,回头看了他一眼:“考哪儿都好,尽力了就不亏。

咱们家虽不富裕,但供你读大学的钱,爸妈还是能凑出来的。”

话虽这么说,林舟却看见父亲的耳根红了 —— 他知道,“凑钱” 两个字背后,是母亲起早贪黑的菜摊,是父亲加班加点修机器的辛苦。

到县高中门口时,才六点半,可公告栏前己经围了不少人。

家长和学生挤在一起,踮着脚往公告栏上看,有人欢呼,有人沉默,还有人红了眼眶。

林舟挤在人群外,心里像揣了只兔子,跳得飞快。

“林舟!

这边!”

陈阳的声音从人群里传来,林舟赶紧挤过去,看见陈阳站在公告栏左侧,手里拿着一张纸,脸色却不太好。

“怎么样?

你找着你名字没?”

林舟急忙问,目光在公告栏上扫来扫去。

公告栏上的名字按分数从高到低排,红色的字迹密密麻麻。

他顺着往下找,心脏越跳越快,首到看见 “林舟” 两个字 —— 总分 586,超过北京某大学的录取线 20 分!

“我考上了!

陈阳,我考上北京的学校了!”

林舟激动地抓住陈阳的胳膊,却发现陈阳没反应,只是盯着手里的纸发呆。

那张纸是志愿表,林舟看清上面的学校时,愣住了 —— 第一志愿不是北京师范大学,而是本地的师范学院。

“你怎么填了本地的学校?

不是说好一起去北京的吗?”

陈阳抬起头,眼眶通红,声音沙哑:“我爸…… 我爸昨天去医院复查,医生说他得的是肺结核,要长期住院治疗,还得有人照顾。

家里的小卖部没人看,我妈一个人忙不过来,我不能走。”

林舟手里的成绩单突然变得很重,他看着陈阳手里的志愿表,上面有几道明显的折痕,边缘还沾着眼泪的痕迹。

“不可能,你之前不是说你爸就是感冒吗?

怎么会是肺结核?”

林舟不敢相信,他想起昨天在江边,陈阳还跟他说要考北京师范大学,要一起看天安门,怎么才一天,一切就都变了。

陈阳蹲在地上,双手抱着头,声音带着哭腔:“我爸怕我担心,一首瞒着我,昨天医生说要住院,他才跟我说实话。

我妈哭着求我,让我别去北京,留在本地,至少能帮衬家里。”

林舟蹲下来,看见陈阳脚边有几片撕碎的纸,拼起来正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志愿表。

“你就这么放弃了?

我们熬了半年,天天熬夜复习,不就是为了能去北京吗?

你忘了我们在江边的约定了?”

林舟的声音有些激动,他不明白,为什么明明快要实现的梦想,突然就碎了。

陈阳捡起地上的碎纸,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兜里:“我没忘,可我没办法。

我是家里的独子,我爸病了,我不能不管。

北京再好,也没有我爸妈重要。

本地师范学院学费低,还能走读,我白天上课,晚上帮我妈看小卖部,周末去医院陪我爸,这样挺好的。”

林舟看着陈阳发红的眼睛,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说不出话。

他想起高三那年冬天,两人在教室里复习到深夜,陈阳冻得手发紫,还跟他说 “等考上北京的大学,咱们就去吃北京烤鸭,去天安门看升旗”;想起陈阳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给他买复习资料,说 “咱们一起加油,谁也别落下”。

那些关于北京的憧憬,像电影一样在他脑子里闪过,现在却成了遥不可及的梦。

“那你跟你爸说了吗?

他同意你留在本地吗?”

林舟问。

陈阳点点头:“我爸知道后,躲在房间里哭了半天,他说对不起我,耽误了我的前程。

可我不怪他,他也是没办法。”

这时,陈阳的母亲匆匆赶来,手里提着一个保温桶,看见林舟,勉强笑了笑:“小林,谢谢你一首陪着阳阳。

我们家阳阳命苦,只能委屈他了。”

林舟看着陈阳母亲鬓角的白发,想起自己的母亲,心里突然酸了。

他知道陈阳的选择有多难,一边是梦想,一边是家庭,换做是他,或许也会做同样的选择。

“阿姨,您别这么说,陈阳留在本地也挺好的,至少能照顾您和叔叔。”

林舟安慰道,可他自己都觉得这话很苍白。

陈阳站起来,拍了拍林舟的肩膀:“别替我可惜,你好好去北京,替我看看天安门,替我看看北京的大学是什么样的。

等我爸病好了,我再去北京看你。”

林舟点点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强忍着没掉下来 —— 他不想让陈阳看见他哭,不想让陈阳更难受。

上午十点,林舟跟陈阳一起去了陈阳家的小卖部。

小卖部在小区门口,平时很热闹,今天却关着门,门上贴着 “暂停营业” 的纸条。

推开门,一股淡淡的药味扑面而来,陈阳的父亲躺在床上,脸色苍白,看见林舟,想坐起来,却被陈阳按住了:“爸,您躺着吧,林舟就是来看看您。”

陈阳的父亲叹了口气,看着林舟:“小林,叔叔对不起你,也对不起阳阳。

要是我没生病,你们就能一起去北京了。”

林舟赶紧说:“叔叔,您别这么说,身体要紧,等您病好了,我再带陈阳去北京玩。”

陈阳的父亲点点头,眼里满是愧疚。

中午,林舟在陈阳家吃了饭,陈阳的母亲做了西红柿炒鸡蛋、炒青菜,还有一碗鸡汤 —— 鸡汤是给陈阳父亲补身体的,陈阳的母亲却一个劲地往林舟碗里夹鸡肉:“小林,你马上要去北京上大学了,多吃点,补补身体。”

林舟看着碗里的鸡肉,心里暖暖的,又酸酸的。

下午,林舟要回家了,陈阳送他到小区门口。

临走时,陈阳从兜里掏出一个牛皮纸包,递给林舟:“这是我妈昨天刚炒的绿茶,你带在路上喝,解解暑。

到了北京,记得给我写信,告诉我北京是什么样的。”

林舟接过纸包,跟上次一样,里面带着茶叶的清香。

他想起在江边的约定,想起撕碎的志愿表,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

“我会的,陈阳,我一定会给你写信。

你也要好好照顾叔叔,好好上学,等我回来。”

林舟说。

陈阳点点头,笑着说:“你放心,我会的。

到了北京,别舍不得花钱,多买点好吃的,别像在学校一样,总吃泡面。”

林舟骑着自行车往家走,风从耳边吹过,带着茶叶的清香,也带着离别的伤感。

他回头看了一眼,陈阳还站在小区门口,朝他挥手。

林舟心里暗暗发誓,到了北京,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等陈阳父亲病好了,一定要带陈阳去北京,去看天安门,去实现他们曾经的约定。

回到家,林舟把考上北京学校的消息告诉了父母,张桂兰激动地哭了,抱着林舟说 “我儿子出息了”,林建国也笑了,拿出珍藏多年的白酒,倒了一杯,喝了一口。

晚上,张桂兰给林舟收拾行李,一边收拾一边念叨:“到了北京,要注意身体,别冻着饿着,没钱了就给家里打电话,妈给你寄。”

林舟坐在旁边,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心里却想着陈阳。

他不知道陈阳以后的生活会怎么样,不知道陈阳父亲的病什么时候能好,也不知道他们在江边的约定,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他打开陈阳给的绿茶包,取出一点茶叶,泡在杯子里,茶叶在水里慢慢舒展,散发着清香。

林舟喝了一口,觉得有点苦,又有点甜,像他们的青春,像他们未完的梦想。

离出发去北京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林舟每天都在盼着,又有点害怕。

他期待北京的新生活,期待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可又舍不得离开临江,舍不得离开父母,更舍不得陈阳。

他不知道,到了北京,等待他的会是什么;他也不知道,留在临江的陈阳,又会面临怎样的生活。

夜色渐浓,林舟站在窗边,看着远处的江面,渔灯点点,心里满是迷茫和期待。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