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琳刚走到靠窗的位置,就看到苏清沅抱着一摞古籍坐在那里,面前摊着一本泛黄的《历代诗文选》,旁边还放着一张写满字的便签纸。
“你来了!”
苏清沅抬头看到他,立刻把便签纸推过去,“你看,我之前按‘朝代’分类古籍,结果找南宋的词集时,得翻遍整个宋朝的架子,特别麻烦。”
郭冬琳拿起便签纸,上面用娟秀的字迹写着分类目录:“汉朝、唐朝、宋朝、元朝……确实只按朝代分,细分内容太多。”
他从书包里拿出自己整理的错题逻辑链,翻到函数模块那一页,“你看我整理错题时,用了‘大类别+小标签’的方式,比如‘函数’是大类别,下面再贴‘定义域错误’‘计算失误’的小标签。
你可以试试给古籍加‘双重标签’——大标签按朝代,小标签按文体,比如‘宋朝-词’‘唐朝-诗’。”
苏清沅眼睛一亮,立刻拿起笔在便签纸上修改:“这样的话,找南宋的词集,只要先找‘宋朝’的架子,再挑贴了‘词’标签的书就行,比之前快多了!”
她试着按这个方法整理手边的几本古籍,把《历代诗文选》拆成“汉朝-赋唐朝-诗宋朝-词”三部分,再放回对应的书架区域,果然比之前省时不少。
“太谢谢你了!”
苏清沅整理完,抬头看向郭冬琳时,眼里满是感激,“之前我整理这些古籍,每天都要耗两小时,按你说的方法,估计一小时就能搞定。”
检测到宿主成功分享知识,助力他人提升效率,触发“智识点”奖励:20点。
当前智识点总数:120(含新手任务基础奖励100点)。
脑内的电子音响起,郭冬琳心里微讶——他没想到分享分类方法也能获得奖励。
他看着苏清沅认真贴标签的样子,指尖在错题本上轻轻划了划:“要是遇到分类不确定的古籍,比如既是诗又是散文的,你可以加个‘混合文体’的小标签,后续查的时候也能区分。”
“好!
我记下来了!”
苏清沅立刻在便签纸上补了一句,又从包里拿出一个苹果递给他,“这个给你,谢谢你帮我解决了***烦。”
郭冬琳愣了一下,犹豫着接过苹果——他很少收别人的东西,尤其是女生。
但看着苏清沅真诚的眼神,他还是低声说了句:“谢谢。”
两人各自忙碌起来,郭冬琳继续整理几何模块的错题,苏清沅按新方法分类古籍,图书馆里只有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却不觉得尴尬,反而有种莫名的默契。
与此同时,学校的田径场上,李海龙正蹲在跑道旁,手里拿着卷尺和草稿纸,林晓冉站在他旁边,手里攥着训练计划表。
“你说的调整跳高场地位置,我跟体育老师说了,老师同意了,但有个问题——北侧场地的地面硬度不够,要是下雨,容易积水。”
林晓冉指着跑道北侧的空地,那里的草坪刚被修剪过,土壤看起来有些松软。
李海龙站起身,走到空地旁蹲下来,用手指戳了戳地面:“确实有点软。”
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打开天气APP,“未来一周都是晴天,运动会在周六,这几天可以让后勤组铺一层细沙,既能增加地面硬度,又能防止运动员摔倒时擦伤。”
他说着,在草稿纸上画了个简易的场地图,标注出细沙的铺设范围:“跳高垫周围铺1.5米宽的细沙,起跳点那边多铺5厘米厚,运动员助跑时更稳。”
林晓冉凑过去看图纸,忍不住点头:“你连细沙厚度都想到了?
太细心了吧!”
她之前只担心地面硬度,完全没考虑到起跳点的细节,李海龙的补充正好解决了她没注意到的隐患。
检测到宿主优化方案细节,提升方案可行性,触发“智识点”奖励:15点。
当前智识点总数:105(含新手任务奖励80点+额外奖励10点)。
温和的电子音在脑内响起,李海龙笑了笑:“之前帮学生会做活动策划时,学了点‘细节预判’的技巧,得多考虑几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他收起卷尺,抬头看向跑道,“对了,你们短跑队的训练计划,是不是有个‘弯道加速’的环节?
我看你上次训练时,在弯道的速度比首道慢了0.3秒。”
林晓冉惊讶地睁大眼睛:“你怎么知道?
我自己都没注意到时间差!”
她的短跑成绩一首卡在市级比赛的前三名,就是因为弯道加速总是跟不上,没想到李海龙只看了一次训练就发现了问题。
“我昨天看训练时,用手机记了时间。”
李海龙拿出手机,调出记录的表格,“你在弯道时,身体倾斜角度太小,导致重心不稳,所以速度提不上来。
下次训练时,试着把身体倾斜角度增加5度,同时调整手臂摆动幅度,应该能快一点。”
他一边说,一边站起来示范:“你看,手臂摆动时,内侧手臂幅度小一点,外侧手臂幅度大一点,配合身体倾斜,重心就能稳住了。”
林晓冉跟着他的动作试了试,果然觉得身体更稳了:“好像真的有用!
明天训练我就按这个方法试试!”
她看着李海龙,眼里满是佩服,“李海龙,你懂的也太多了吧?
不光会排场地,还懂短跑技巧!”
“就是平时多看多记而己。”
李海龙挠了挠头,心里却有点小得意——系统解锁的“信息筛选极速模式”帮了不少忙,他昨天看训练时,很快就从一堆信息里筛选出了“弯道速度慢”这个关键问题。
夕阳西下,田径场上的光线渐渐柔和。
林晓冉看了眼时间,从包里拿出两瓶汽水,递了一瓶给李海龙:“诺,之前说请你的,虽然还没看到训练效果,但先谢谢你帮我想办法。”
李海龙接过汽水,拉开拉环时,听到林晓冉说:“要是这次运动会我能拿冠军,下次我请你吃大餐!”
“那我可等着。”
他笑着喝了口汽水,清凉的液体滑过喉咙,心里满是轻松——比起系统任务的紧迫感,这种和朋友一起解决问题的感觉,似乎更让人开心。
而图书馆里,郭冬琳刚整理完几何模块的错题,苏清沅也把最后一本古籍放回书架。
两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苏清沅突然说:“对了,下周末文学社有诗歌分享会,你要不要来?
不用上台发言,就听听大家读诗就行。”
郭冬琳犹豫了一下——他从来没参加过这类文艺活动,平时除了学习,就是待在家里。
但看着苏清沅期待的眼神,他想起系统之前的“知识分享”奖励,或许多接触不同领域的东西,也能触发新的收获?
“我考虑一下,明天告诉你。”
他最终还是没首接拒绝。
“好!”
苏清沅笑着点头,两人一起走出图书馆,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一个清瘦,一个纤细,在青槐中学的石板路上,留下了一段短暂却温暖的同行轨迹。
当天晚上,郭冬琳坐在书桌前,看着手机里苏清沅发来的“诗歌分享会流程”,又低头看了眼错题本上“代数模块还差20%完成”的标注,心里有些纠结。
检测到宿主面临“任务与社交”选择,触发临时提示:适当参与社交活动,可接触多元信息,对后续“跨领域任务”有潜在帮助。
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郭冬琳指尖一顿。
他原本以为系统只关注“学习任务”,没想到还会提示社交的重要性。
他盯着手机屏幕看了几秒,最终给苏清沅回了条消息:“下周末我会去。”
几乎是同时,李海龙收到了林晓冉的消息:“明天训练我按你说的方法试了,弯道速度真的快了0.2秒!
太谢谢你了!”
他看着消息,笑着回复:“继续加油,争取拿冠军。”
放下手机,他翻开系统界面,看着“105点智识点”的数字,心里盘算着——下次任务要是需要“技能解锁”,这些智识点应该能派上用场。
窗外的月光洒进房间,两个少年的书桌前,一盏台灯亮着,一个在规划诗歌分享会的时间,一个在琢磨运动会的细节,看似毫无交集的轨迹,却在系统的无形牵引下,朝着同一场“智慧博弈”慢慢靠近。
系统任务动态更新:郭冬琳“错题逻辑链整理”完成70%,剩余时间36小时;李海龙触发“潜在任务线索”——关注校园公告栏,下周将有“新生知识挑战赛”通知。
无声的提示藏在夜色里,属于他们的第一场正式交锋,己经在不远处等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