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凌晨的地窖与第一笔生意的忐忑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重生柏林:我在街头卖烤红薯发家第二章:凌晨的地窖与第一笔生意的忐忑凌晨三点半的柏林还沉在墨色里,张稀哲被闹钟惊醒时,窗外的路灯还亮着昏黄的光。

他躺在汉斯家客厅的折叠床上,身上盖着两层厚毯子,却还是能感觉到透过窗户缝钻进来的寒气——汉斯的公寓在老楼的一层,墙皮有些剥落,暖气也不太给力,好在比地铁站的冷雨要暖和得多。

他揉了揉眼睛,快速穿上汉斯给他找的旧毛衣和厚外套,蹑手蹑脚地走到厨房。

汉斯己经醒了,正坐在餐桌前喝着黑咖啡,面前摆着一张泛黄的纸,上面用铅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德语,看起来像是进货清单。

“醒了?”

汉斯抬头看了他一眼,指了指桌上的面包,“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我们十分钟后去地窖拿红薯。”

张稀哲拿起面包咬了一口,干硬的口感让他皱了皱眉,却还是飞快地咽了下去——现在不是挑三拣西的时候,填饱肚子才有力气干活。

他喝了口汉斯递过来的热咖啡,苦涩的味道瞬间驱散了残留的睡意。

两人拎着两个空麻袋,沿着楼梯往地下室走。

老楼的楼梯间没有灯,汉斯用手机打着光,脚步声在空旷的楼道里回荡,显得格外清晰。

“地窖是我租的,专门用来放红薯,”汉斯一边走一边说,“冬天的红薯要存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不然容易坏。

我每次都会进两百斤,够卖一个星期。”

推开地窖的门,一股潮湿的泥土味扑面而来。

地窖不大,中间堆着几袋红薯,墙角放着一台老旧的抽湿机,正发出轻微的嗡鸣。

汉斯打开手机灯,照亮了堆在最前面的红薯:“你看,选红薯有讲究,不能选太大的,也不能选太小的。

中等大小的红薯最容易烤熟,而且口感最好。

另外,要挑表皮光滑、没有斑点的,这种红薯才新鲜。”

张稀哲蹲下身,跟着汉斯的样子挑选红薯。

红薯的表皮带着泥土的温度,摸起来沉甸甸的。

他学着汉斯的样子,把有斑点、有裂痕的红薯挑出来放在一边,把品相好的放进麻袋里。

“汉斯先生,这些不好的红薯怎么办?”

他指着挑出来的红薯问。

“留着自己吃,或者煮红薯粥,”汉斯说,“我们做小生意的,不能浪费。”

两人忙活了半个多小时,才把两个麻袋装满。

张稀哲拎着麻袋往楼上走,手臂很快就酸了——两百斤红薯,平均每个麻袋一百斤,对平时很少干重活的他来说,确实有些吃力。

汉斯看他累得满头大汗,笑着说:“慢慢来,以后习惯了就好了。

摆摊卖烤红薯,体力活可少不了。”

把红薯搬上车(一辆老旧的二手自行车,后面焊了个铁架,用来放烤炉和红薯),己经是凌晨西点半了。

汉斯把烤炉搬到自行车上固定好,又往炉子里加了些木炭,用打火机点燃。

“烤炉要先预热,等木炭烧到通红,才能把红薯放进去,”汉斯一边往炉子里添木炭,一边讲解,“火候是烤红薯的关键,火太大容易烤焦,火太小又烤不熟。

等会儿我教你怎么判断火候。”

张稀哲认真地听着,把汉斯说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在心里。

前世他做策划案时,最擅长的就是抓细节,现在学烤红薯,这份细致倒是派上了用场。

他看着炉子里的木炭慢慢烧红,橘红色的火苗舔舐着炉壁,心里既紧张又期待——这是他重生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学习谋生的手艺。

六点半,天终于亮了。

汉斯骑着自行车,带着张稀哲往昨天的地铁站赶。

路上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赶着上班的人,手里拿着咖啡和面包,行色匆匆。

“我们要在七点前赶到地铁站,那时候上班的人最多,生意最好,”汉斯说,“等会儿我先卖,你在旁边看着,学学怎么跟客人打交道,怎么装红薯,怎么找零。”

张稀哲点点头,心里有些忐忑。

他的德语不算好,只能进行简单的交流,万一遇到客人问问题,他答不上来怎么办?

到了地铁站出口,汉斯熟练地把自行车停好,支起烤炉,又从车上拿出一张小桌子和几个装红薯的纸袋。

刚准备好,就有一个穿着西装的男人走了过来,笑着对汉斯说:“汉斯,今天还是老样子,一个烤得焦一点的红薯。”

“没问题,马上就好!”

汉斯用铁钳从烤炉里夹出一个烤得焦黑的红薯,放在纸袋里递过去,“两欧元,谢谢。”

男人付了钱,拿着红薯转身离开,嘴里还念叨着:“还是你家的红薯好吃,比超市里的甜多了。”

张稀哲站在旁边,看着汉斯熟练地接待客人,心里暗暗学习。

他发现,汉斯跟客人说话时,总是带着笑容,语气也很亲切,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

而且,他会根据客人的要求,挑选不同熟度的红薯——有的客人喜欢烤得焦一点的,有的客人喜欢软糯一点的,汉斯都能准确地挑出来。

陆续又有几个客人过来买红薯,汉斯一边卖,一边跟张稀哲讲解:“你看,客人过来的时候,要主动打招呼,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红薯。

装红薯的时候,要用两层纸袋,防止烫到手。

找零的时候,一定要当面数清楚,避免出错。”

张稀哲认真地记着,偶尔帮汉斯递一下纸袋,或者把客人付的钱放进钱箱里。

他的德语虽然不好,但简单的“早上好谢谢再见”还是会说的,遇到客人跟他打招呼,他也能笑着回应。

九点多,上班的高峰期过去了,客人渐渐少了。

汉斯坐在小凳子上,喝了口热水,对张稀哲说:“现在没人了,你试试自己烤几个红薯。

记住,把红薯放进去的时候,要让红薯的切口朝下,这样烤出来的红薯更甜。

每隔十分钟,要翻动一下红薯,让红薯受热均匀。”

张稀哲点点头,拿起铁钳,小心翼翼地把红薯放进烤炉里。

第一次操作,他的动作有些笨拙,生怕把红薯掉在地上。

汉斯在旁边看着,偶尔提醒他:“慢点,别着急,小心烫到手。”

就在张稀哲专注地翻动红薯时,一个清脆的女声突然在他身边响起:“请问,这个红薯怎么卖?”

张稀哲愣了一下,抬头一看,是一个穿着米色风衣的女生,手里拿着一个画板,看起来像是个学生。

女生的德语带着一点口音,不像是本地人。

“两……两欧元一个,”张稀哲紧张地说,声音有些发颤。

这是他重生后,第一次单独跟客人交流。

女生笑了笑,说:“我想要一个软糯一点的,不要太焦的,谢谢。”

“好……好的,你等一下。”

张稀哲赶紧用铁钳在烤炉里翻找,按照汉斯教的方法,挑选了一个表皮没有焦黑,但摸起来很软的红薯。

他把红薯放进纸袋里,递到女生手里,“给你,小心烫。”

女生接过红薯,付了钱,笑着说:“谢谢你,你的德语说得很可爱。

我叫莉娜,是附近艺术学院的学生,经常来这边画画。

以后我会常来买你的红薯的。”

张稀哲的脸瞬间红了,他挠了挠头,小声说:“我叫张稀哲,你可以叫我张。

谢谢你,莉娜。”

莉娜笑了笑,拿着红薯转身离开,走了几步,又回头对他挥了挥手:“明天见,张!”

张稀哲看着莉娜的背影,心里突然暖暖的。

他没想到,自己的第一笔“单独生意”,会这么顺利。

汉斯坐在旁边,笑着说:“不错嘛,张。

第一次跟客人打交道,就做得很好。”

“都是您教得好,”张稀哲不好意思地说。

太阳渐渐升高,柏林的冬天虽然冷,但阳光照在身上,还是带着一丝暖意。

张稀哲坐在烤炉旁,看着偶尔过来买红薯的客人,心里渐渐有了底气。

他知道,自己的重生之路,才刚刚开始。

虽然现在只是一个小小的烤红薯摊,但他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学习,总有一天,能在这个城市,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而他不知道的是,刚才那个叫莉娜的女生,并没有走远。

她坐在不远处的长椅上,一边吃着红薯,一边用画板偷偷画着张稀哲的背影。

画板上,少年穿着厚厚的外套,专注地守着烤炉,阳光洒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温暖。

莉娜看着画板,嘴角忍不住向上扬了扬——这个来自中国的少年,看起来很特别。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