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书香与昨夜残血混杂,初夏的晨光从枝叶间漏下,斑驳地洒落在三人身上。
朱明秋手上伤痕己结成紫痂,神情却分外镇定。
他将湛蓝外袍解下,卷成束衣,覆在沈归舟和柳子晗身上,仿佛那一袭书院素衣便是他们与江湖风尘的隔膜。
沈归舟并未立刻起身。
他的左臂被杂木划伤,微微刺痛。
柳子晗拧着眉,咬紧下唇,昨夜与他共同逃亡时的冷峻尚未褪去,眉眼间多了几分警惕。
他们彼此对视,无言中己然察觉朱明秋并非寻常路人。
朱明秋低声道:“此处离北渚书院不远。
屋舍清净,外人罕至,可避纷扰。
二位伤势,且先入内疗治。”
“书院?”
沈归舟皱眉,脑海里浮现出古代学堂的模样,却觉此地远比他想象的幽静。
柳子晗目光微敛,似在权衡。
她恨不得立刻离开是非之地,又隐约觉得朱明秋可信。
她微微点头。
朱明秋当先带路,采取一条隐蔽小径。
山石弯曲,石板上青苔密布。
沈归舟用余光观察周围,暗自记下地势,心头警惕未消。
十五步后,三人穿过梅林,远远看见一排矮墙。
墙后,错落的书院屋檐如同静卧的禽鸟,安然自得。
门口挂着青竹制成的简陋门牌,上书“北渚书院”西字,一笔一划,沉稳端正。
“书院之中皆为求学之士。”
朱明秋微笑,“沈兄、柳姑娘暂可安心。”
“我们这样贸然闯入,不会惹麻烦?”
沈归舟警觉地问。
朱明秋摇头。
那双温润的眼睛柔和而明亮。
“我己在此处任教读书,诸事自有分寸。
昨夜林中之事,未外泄分毫,书院向无涉江湖。”
柳子晗黙然不语,她用袖口拂去唇边血迹,神色冷定。
书院大门敞开,晨光探入。
院内清池涓流,两侧柳枝摇曳。
零星书生在竹廊下诵读,偶有悠扬琴声随风远近错落。
朱明秋引二人入侧院,推开一扇素木门。
“此处安静,可供休息。”
房中陈设简素,仅有一张方桌、两椅和案几。
窗外藤萝浮动,微风拂面。
沈归舟坐下,终于喘了口气。
柳子晗站在窗旁,目光远远投向池水,再投向廊外吟诵的学子。
朱明秋给他们烫来草药。
沈归舟熟悉地看了看药汤,心中暗自推断其成分,想到现代临床知识,竟有几分不安。
柳子晗接过药汤,神情复杂。
“你为何救我们?”
朱明秋没立刻回答,而是缓缓道:“江湖多险,善恶难分。
我与沈兄相识于诗文,昨日见你二人被困,理当出手。
更何况……”他声音顿了顿,目光诚恳,“我信沈兄不是祸乱之人,柳姑娘既随其行,亦非奸恶。”
沈归舟微微一愣。
他下意识握紧桌边,隐觉朱明秋话里有洞察,只是并未点破。
“书院内,不许携兵器。”
朱明秋温声提醒。
柳子晗眉头微蹙,将短剑取下,毫不犹豫地递给他。
朱明秋接过,放入抽屉。
“此处安全。
院长素来明辨是非,不惧江湖纠葛。”
短暂的沉默后,朱明秋取出宣纸,一笔一画地在案头写下药方。
“此方可消肿去淤。
沈兄,先生念过医理?”
沈归舟看着笔画,似有恍惚。
现代生活中的药理和眼前的草药方寸之间,竟也有契合之处。
他顺势接话,道:“略知皮毛。
草木皆药,缘在知晓。”
朱明秋笑了,声若清泉。
“沈兄见识果然不凡。
人间道义,不外乎救济。”
窗外忽有朗声念诵:“明月高悬,云烟不改!”
书生们一齐应和。
沈归舟心头一动,他未曾想过那样安静的晨时光也会在江湖中存留。
柳子晗望着窗外,眼中浮现一丝怅然。
她的家族曾有书香传承,如今只剩自己孤身立世,对外人救助既感温暖亦觉警醒。
她低声道:“书院师生,难道就从不涉足江湖争斗?”
朱明秋温和地摇头:“院中也有学子家世不凡。
世家弟子、门派子侄,皆来求学。
只是此处讲求文道,恩怨不入;但世事无常,纵有墙垣,怎能隔绝天下风雨?”
他这句话说得意味深长,沈归舟听后更觉书院并非世外桃源。
这里的学子,踏出院门,便是江湖百态。
院长来访时,脚步清脆如竹影。
是一位年逾五旬的白衣老者,气度沉稳。
他进门后先安慰沈归舟与柳子晗,又叮嘱朱明秋不可多事:“救人诚善,但后患无穷,世道诡谲,须自持分寸。”
朱明秋恭敬应答。
沈归舟与柳子晗对视一眼,心中起了隐忧。
院长离去后,屋外有书生传来消息:“前院有官差问询,似为昨夜林中之事。”
柳子晗神情一变。
她竖起耳朵,紧盯屋外动静。
沈归舟思忖片刻,将衣袍随意搭在身前,尽量遮掩外貌。
朱明秋神色冷静:“放心,官府与书院素来交好。
只要不主动引起怀疑,官差不敢擅入后院。”
外院隐约传来官差询问声,书院师生或遮掩或婉言搪塞,气氛一时趋于紧张,院中平静被打破。
沈归舟悄声道:“你与院长很亲近?”
朱明秋点头,“他自幼教我经史。
他知我与沈兄志趣相投,故容我行方便。”
屋外渐渐安静。
书声再起,官差未进后院。
沈归舟松了口气,刚要言语,柳子晗低声道:“若官府真查得严密,你会如何应对?”
朱明秋专注地望着她,唇角微弯:“江湖与官府,其实隔着一纸礼法。
书院能保一时周全,却也不能长久避祸。
你我既涉险,还是要谋定而后动。”
柳子晗沉默。
沈归舟望着她,心中微动。
他己逐渐感受到江湖与朝堂的微妙隔阂:一方是理想与人文,一方是漩涡与权谋。
朱明秋见气氛凝重,忽然提议:“沈兄可愿与我同赴讲堂?
今日门生习礼,诸多论道佳趣。”
沈归舟犹豫片刻。
他从未真正体会过古代书院生活,也想借此洞悉江湖外的另一重世界。
他点头应允。
柳子晗没有作声,只随他一同离开。
她虽不擅诗书,却愿为沈归舟风头所动,一探书院究竟。
讲堂坐落于院中央,竹席铺陈。
学子席地而坐,低声切磋。
“礼者,敬人也。”
授课先生端坐于案,抚尺低声。
朱明秋与沈归舟并肩而立,举止坦然。
沈归舟细听讲解,又观门生争论。
诗词、礼义,诸多学问纷纷汇聚于此。
他忽然意识到:书院虽远离江湖刀光,却也关乎江湖命运。
那些坐于堂内静听的人,也许明日便是江湖少年。
讲堂尾声,先生点名温习诗经。
朱明秋被请起,开口朗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声音清亮,院中寂然。
沈归舟心头微动,望向窗外,云卷云舒,时局未安。
书院里的片刻安宁,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剪影。
他和柳子晗在这安静的旧时世界中停留一瞬,却无法保证能够长久依赖此处避祸。
他低声对柳子晗道:“须早做打算,此处终不是归处。”
柳子晗微不可察地颔首。
那一瞬,她的眸光坚定,仿佛决意重新掌控自己的命运。
朱明秋从讲堂归来,手中捧着竹简与药草。
他笑着递给沈归舟:“先生允你借读数日,也许能帮你适应此地风土。”
窗外晚霞渐起,书院余音未散。
三人凝立堂前,山河静默如画。
沈归舟望着夕光整齐的廊檐,心觉得路途未明,却终于有了片刻喘息的余地。
院中***响起,门外传来急促脚步。
未知的动静暗涌而来,三人的目光随之聚焦。
下一刻,他们己在彼此身侧,准备迎接新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