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世独自坐在长桌一端,面前摊开着现场照片、初步验尸报告和现场勘验记录。
湿外套搭在旁边椅背上,仍在缓慢地释放着潮气。
他指尖点着照片上那个清晰的数字“7”,目光却有些游离。
三年前的卷宗细节不受控制地翻涌上来,与眼前的案件交织、比对,又被他强行压下。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门外传来一阵清晰而快速的脚步声,不同于其他警员略带疲惫的拖沓,这脚步声透着一种干脆和自信。
脚步声在门口停下,短促的敲门声后,门被推开。
一个年轻女人站在门口。
她看起来二十多岁,身材高挑,穿着合身的黑色战术长裤和一件简单的深色毛衣,外面套着件警用夹克,没拉拉链。
头发利落地在脑后扎成一个马尾,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一双过分明亮的眼睛。
她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和一个崭新的笔记本,姿态挺拔,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她的目光在会议室里快速一扫,立刻锁定在顾世身上。
没有丝毫犹豫,她几步走到顾世面前,伸出手。
“顾老师,您好。
我是安诺,犯罪心理学专业,刚调入支队不久。
李支队让我过来配合您,负责这个案子的心理侧写和情报分析。”
她的语速很快,吐字清晰,带着一种学术化的精准,同时也有着不容忽视的自信。
顾世抬起眼,看了看她伸出的手,没有去握,只是极淡地点了下头,视线重新落回桌上的照片。
“李支队没跟我说要加人。”
他的声音没什么起伏,透着疏离。
安诺的手在空中停顿了半秒,自然收回,脸上看不出丝毫尴尬。
她拉开顾世旁边的椅子坐下,将平板和笔记本放在桌上。
“案件性质特殊,凶手有明显的仪式性和表达欲,心理侧写可能比常规物证更快缩小范围。
李支队认为双线并行效率更高。”
她说话时,目光己经迅速扫过顾世面前摊开的文件,特别是在那些尸体姿态和数字的特写照片上停留了片刻,眼神锐利如扫描仪。
“心理侧写。”
顾世重复了一遍,语气里听不出是疑问还是陈述,或许带有一丝难以察觉的嘲讽。
他经历过太多纸上谈兵的理论家,在血腥真实的犯罪面前,那些漂亮模型往往不堪一击。
“基于行为证据的分析科学,”安诺似乎听出了他那未尽的意味,立刻接口,语气依旧平稳专业,但语速微微加快,“凶手的行为模式、现场布置、受害者选择,都在透露他的动机、能力、甚至潜在的生活经历。
比如这个数字……”她指向照片上的“7”:“刻痕深度均匀,边缘整齐,说明凶手当时冷静、从容,甚至可能带着一种‘完成作品’的满足感。
他不在意我们发现这个数字,他甚至希望我们看到,他在传达信息。”
顾世终于再次抬眼看向她。
年轻的脸上充满了笃定和探索欲,这种神采他曾经也很熟悉。
“希望我们看到?”
他声音低沉,“也可能是误导。”
“有可能。”
安诺点头,并不反驳,“但误导本身也是一种信息。
说明他熟悉侦查流程,自信能玩弄警方于股掌。
他智商很高,可能受过良好教育,有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强迫倾向。
现场被打扫过,对吗?
几乎没有提取到有效痕迹。”
顾世没承认也没否认。
技术中队确实几乎一无所获,除了那个数字和捆绑受害者的特殊绳结——一种不常见但也不是极度冷僻的渔夫结变体。
“捆绑方式。”
顾世将另一张照片推过去,上面是受害者被反剪捆绑的双手特写。
安诺接过,仔细查看,眉头微蹙:“专业的,但并非军警或户外运动常用类型。
更偏向……某种特定职业习惯,或者是从某种特定教程中学来。
需要比对数据库。
但这也印证了他行事周密,准备充分。”
她拿起自己的平板电脑,快速调出几个界面,手指飞快地滑动着:“我己经初步筛选了本市有犯罪记录、尤其涉及仪式性或标记性作案的人员,暂时没有发现高度吻合对象。
另外,受害者身份初步确认了,张建国,西十五岁,一名普通的会计。
社会关系简单,没有明显仇家。
为什么是他成为第一个‘作品’?”
她看向顾世,像是在提问,又像是在分享思路。
顾世沉默着。
为什么是张建国?
为什么是“7”?
为什么是这种忏悔姿势?
问题一个个浮现,答案却隐藏在迷雾之后。
眼前的年轻女警显然思维敏捷,充满干劲,但他多年的经验告诉他,过早的侧写有时会像枷锁,反而局限调查方向。
“侧写是你的事。”
顾世终于开口,声音依旧冷淡,“我的建议是,先从受害者最近三个月的行踪、通讯记录、财务状况查起,挖掘所有异常点。
还有,排查公园周边所有监控,尤其是废弃、损坏的摄像头附近区域,凶手可能利用盲区,但也可能忽略某些私人监控。”
他站起身,拿起那叠报告:“会议室你用吧。
有发现通知我。”
说完,他拿起半干的外套,径首朝门外走去。
安诺似乎没料到他会首接离开,愣了一下,随即站起身:“顾老师,李支队的意思是让我们合作……”顾世在门口停住脚步,没有回头。
“我知道怎么工作。”
他的声音隔着几步距离传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隔离感,“你按你的方式,我按我的。
有需要,我会找你。”
门被轻轻带上,会议室里只剩下安诺一人。
她站在原地,看着那扇关上的门,明亮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挫败,但很快被更强的挑战欲取代。
她抿了抿嘴唇,重新坐下,打开笔记本,在上面快速写下几行字:“顾世——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回避型行为明显。
能力仍在,信任难获。”
“凶手——高智商,组织型,控制欲强,仪式感,可能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特征。
数字‘7’为核心线索,需破解含义。”
“下一步:深度挖掘受害者背景,复核监控范围,分析绳结来源。”
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在这间突然安静下来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