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锦绣天府,百年一望泪满襟。
一个多么简单,又多么沉重的词。
对于这群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随时可能被一发炮弹带走的军人来说。
家。
是他们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后,唯一想回去的地方。
他知道,此刻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
他在心中对系统下达指令。
“开启实时投屏!”
“镜头,对准现在的川渝!
就从春熙路开始!”
实时投屏功能启动,视角锁定:川渝,春熙路。
随着川军士兵的眼前,那片被炮火轰塌的战场,变成了现在都市!
所有人士兵都傻了!
他们看到了什么?
他们看到了一条条宽阔得,能并排行驶十几辆军车的马路!
街道两旁,还有一栋栋高得吓人的房子!
或许那不能叫房子!
它们实在太高了,比他们见过最高的城楼还要高出几十倍。
路上的人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更让他们无法理解的。
是那些在街上跑的铁盒子!
那些铁盒子五颜六色,没有马,没有牛,却跑得飞快,而且悄无声息!
“这是啥子地方?”
他们想在这里面找到一丝一毫熟悉的痕迹。
可什么都没有。
没有低矮的瓦房,没有冒烟的土灶,没有穿着粗布麻衣、挑着担子叫卖的小贩。
也没有泥泞的街道和随处可见的鸡鸭。
“娃儿”川军团长的声音干涩无比。
“你给老子说句实话这是哪里?
这是不是金陵城?
还是沪上的租界?”
在他的认知里,只有那些地方,才可能有这样的繁华。
周文听着这位老前辈的疑问,心中一阵刺痛。
他没有首接回答,而是调整了视角,让镜头缓缓拉近,对准了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
“各位叔伯,你们仔细看,看那些人。”
所有将士顺着他的指引。
将目光放在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身上。
他们看到了。
他们看到了几个年轻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桌上摆着铜锅,里面翻滚着汤汁,那股子麻辣鲜香,仿佛穿透了时空,钻进了他们的鼻孔。
“他们在吃川渝火锅!”
一个娃娃兵看着那翻滚的火锅,使劲地吞了口唾沫,肚子不争气地咕咕叫了起来。
你们看。
“那个女娃儿的衣服料子,比地主家的闺女穿的都好!”
“你看他们,走路都不慌不忙的...天上没得飞机,不怕挨炸?”
一句句带着浓浓乡音的议论响起。
从最初的震惊,渐渐的被羡慕取代。
就在这时,周文的镜头,锁定在了一块巨大的路牌上。
上面清楚地写着三个大字:春熙路。
同时,一阵熟悉的带着川渝腔调的对话声,传入每一个士兵的脑海。
“老板儿,数签签,看好多钱。”
“哎呀,你今天这个口红颜色巴适得板哦,在哪儿买的?”
“走了走了,去看电影了,要迟到了!”
有一个士兵尖叫兴奋道:春熙路?
这个名字,他知道!
出川前,他跟着爹去过,那时候,那里还只是几条普普通通的街,远没有这般神仙模样。
还有那口音...那不是金陵话,不是沪上话,是他们从小听到大的家乡话!
“这,这里...”川军团长的嘴唇哆嗦着,他不敢相信地问,“真的是川渝?”
“是的。”
周文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又充满了无尽的骄傲,“这里就是川渝,就是我们现在的家!”
“不可能!”
一个老兵嘶吼起来,他激动地指着天上那片繁华的景象,“绝对不可能!
我们走的时候,川渝根本不是这个样子!
这房子!
这路!
还有那些不晓得是啥子的铁盒子!”
周文没有反驳。
他只是切换了一个镜头。
画面一转,那些高楼大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群。
青瓦木梁,小桥流水,红灯笼高高挂起。
“这里,这里我认得!”
一个士兵激动地叫了起来,“是武侯祠!
我婆娘最喜欢去那里拜拜!”
“还有那座桥是九眼桥!”
“那是锦江,我小时候还在里头摸过鱼!”
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一个个熟悉的场景,虽然变得比他们记忆中更加漂亮和热闹。
但那轮廓。
那根基,是他们熟悉的!
如果说刚才的春熙路是遥不可及的仙境。
那现在的宽窄巷子,就是他们日思夜想的人间!
英魂们看着画面里,人们悠闲地喝着盖碗茶,听着评书,打着麻将,脸上挂着安逸巴适的笑容。
看着小贩们高声叫卖着三大炮、糖油果子,那香气仿佛都飘进了战壕。
看着一对对新人,穿着大红的喜服,在亲友的簇拥下,幸福地拍着照。
看着,看着...就哭了!
一个满脸胡茬的汉子,把头埋进臂弯里。
一个老人家,用手捂着脸,泪水从指缝里不断涌出。
就连川军团长,这个流血不流泪的铁打汉子。
此刻也再也绷不住了。
他想起了自己出川前,娘亲塞到他怀里的那两个滚烫的红薯。
想起了新婚的妻子,哭着对他说我等你回来的模样。
想起了村口那棵老黄角树,和树下那些一起长大的兄弟。
他们拿命出川抗战。
不就是想让家里人,也能过上这样的日子吗?
不用担惊受怕,能吃上一口热饭,能睡上一个安稳觉。
“值了...”许久,川军团长抬起头,对着天空,对着那片繁华盛世,用力地点了点头。
“***值了!”
幸福的哭了。
那是压抑了太久的委屈。
那是得偿所愿的释然。
那是对后世子孙最深沉的祝福。
“就是不晓得,娃娃们,还记得我们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