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华胥部族兴起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女娲创造人类后,时光又悄然流转了千余载。

最初散落于黄河两岸的人们,渐渐从零星的个体汇聚成小群体。

他们学着模仿古神的指引,以血缘为纽带聚居,共同抵御猛兽侵袭、分享猎物果实,部族的雏形在这片土地上慢慢显现。

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部族,诞生在渭水之滨的华胥谷。

这里水草丰美,西季分明,既有无边的森林可供捕猎,又有肥沃的土地能播种伏羲赠予的谷物种子。

带领族人在此定居的,是一位名叫华胥的女子——她曾偶然得见伏羲推演八卦,从天地运行的规律中领悟了观天象、知时节的本领,更凭着多年摸索,摸清了山林间草木、鸟兽的习性,因时常帮族人化解危难,被众人推举为领袖。

华胥部族的兴起,始于一次凶险的危机。

那年深秋,寒流提前降临,森林里的野兽纷纷躲藏,族人们多日捕猎无果,粮仓里的谷物也所剩无几,老人和孩童接连病倒,咳嗽不止、浑身发热,却无人知晓该如何医治。

华胥看着虚弱的族人,想起伏羲曾说“万物相生相克,危机中藏生机”,便独自带着石斧和陶罐,前往深山寻找能果腹的食物与缓解病痛的办法。

行至一处山谷时,华胥发现崖壁上长着成片的野粟,穗粒饱满,只是崖壁陡峭,难以采摘。

她没有退缩,用藤蔓编成绳索,一端系在大树上,一端缠在腰间,缓缓攀下崖壁。

手指被尖石划破,鲜血滴落在野粟穗上,她却顾不上疼痛,将采摘的野粟小心翼翼地装入陶罐。

返程途中,她见溪边几株叶片宽大的植物旁,卧着几只精神抖擞的野兔,想起此前族人误食类似叶片后,腹痛竟有所缓解,便试着挖起几株带回部族。

她将野粟熬成稀粥,喂给虚弱的老幼,又把植物叶片煮成汤水,分给咳嗽的族人。

几日后,族人们的气色渐渐好转,危机终于化解。

经此一事,族人对华胥更加信服,纷纷提议为部族定名。

华胥望着渭水奔腾的浪花,又看向族人脸上的笑容,轻声说道:“我们生于这片土地,受古神庇佑,便以‘华胥’为族名,愿我们像渭水般生生不息,像山谷般包容互助。”

众人齐声应和,华胥部族就此正式诞生。

为了让部族更好地发展,华胥效仿伏羲的八卦之法,带领族人观察日月运行的规律,划分出西季,确定了播种和收获的时节;她还教女子用树皮纤维编织麻布,替代兽皮,让衣物更轻便保暖;教男子打磨石器,制作出更锋利的石矛和石刀,提高捕猎的效率。

部族里渐渐有了明确的分工:男子外出捕猎、开垦土地,女子采摘野果、编织衣物、照顾老幼,老人则向孩童传授经验,整个部族井然有序,充满活力。

消息渐渐传到其他小群体耳中,许多人听闻华胥部族富足安稳,又有贤明的领袖,纷纷前来投奔。

华胥从不拒绝,总是热情地接纳他们,教他们农耕和捕猎的技巧,让他们融入部族。

随着人口增多,华胥又带领族人搭建起成片的半地穴式房屋,房屋围绕着中央的广场建造,广场上立着一根巨大的木柱,柱上刻着简单的日月星辰图案——这是部族的图腾,象征着对古神的敬畏,也象征着部族的团结。

一日,女娲踏着祥云降临华胥谷,看到部族里炊烟袅袅,孩童在广场上追逐嬉戏,男子扛着猎物归来,女子围坐编织,眼中满是欣慰。

华胥见女娲到来,连忙带领族人跪拜行礼。

女娲轻轻扶起她,笑着说道:“你将族人凝聚起来,凭己身智慧教他们生存之法,比我想象中做得更好。”

她指尖凝聚一缕柔和的灵气,轻轻点在华胥的额间,“这缕灵气赠你,愿你能护佑部族走得更远。”

华胥感受到额间传来的温暖,心中充满感激。

待女娲离去后,她站在木柱下,向族人宣告:“古神见证我们的成长,我们定要不负古神庇佑,让华胥部族的火种永远传承下去。”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

这天,外出捕猎的男子匆匆返回,神色慌张地报告:“北边来了一群陌生人,他们手持粗糙的石斧,抢走了我们放在田边的谷物,还打伤了两个看守的族人!”

华胥闻言,眉头紧锁——她知道,随着部族的兴起,或许会引来更多的挑战,而这,只是部族要面对的第一个考验。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