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国名匠 玖日故事 2025-09-20 23:39:38
>>> 戳我直接看全本<<<<

第1章 消逝的瑰宝

江南设计学院最大的阶梯教室足足可以容纳五百人,可是这里今天却人满为患,一些来晚的学生甚至都坐到了过道和台阶上。

陈思顺是学院研二的学生,此刻坐在前排一个不错的位置中,满心期待地等着下午的报告会,为了抢到这个位置,他甚至连中饭都没吃。

陈思顺知道,本次来做报告的吴教授名叫吴君正,是知名的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专家,且致力于推进我国传统工艺技术的复原,自己导师列出的必读书单里,吴教授的书就有六本之多,甚至隔壁专业学习的一些仿古工艺技术如髹漆、榫卯等,就是由吴教授本人根据古代典籍多方查证并试验之后所复原的。

在陈思顺这样的学生眼里,吴教授就是大神一般的存在。

但陈思顺之所以对这次报告抱有如此之大的兴趣,却不仅仅是因为吴教授本身,更因为报告的主题也是他所深深感兴趣的。

报告开始的时间终于到来,陈思顺像所有学生一样,紧盯着讲台一侧的入口,随即便看到一个身型稍嫌消瘦,头发花白的老者缓步走了进来,时间不早不晚,拿捏得恰到好处。

随着老者的出现,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直到老者走到讲台正中,掌声方才逐渐止息。

吴教授立于讲台正中,环视了一下教室里的学生,随后深鞠一躬,朗声道:“同学们好,看到你们这么多人来参加这个报告会,感受到你们对中国传统工艺的热情,我感到非常欣慰,同时,这也给我很大的压力。”

顿了一顿,吴教授接着说:“因为我必须对各位的时间负责,所谓‘浪费别人的时间,就是谋财害命’嘛,希望我的报告能让诸君感到物有所值。”

吴教授突然出现的幽默让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笑声,连陈思顺都不由得咧了咧嘴,心说果然是老派学者,时间观念真强。

“那么,我们话不多说,开始今天的正题。”

随着这句话,阶梯教室的投影仪上出现了一行大字“消逝的瑰宝——蓝印花布工艺”。

就是这个!

陈思顺握紧了双手,蓝印花布——这个让自己倍感亲切的东西,曾经充斥了自己幼年和童年的生活,却在自己长大之后逐渐消失,只在自己脑中留下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回忆。

它究竟是彻底消亡,还是作为特殊的工艺被小心翼翼地保护了起来,这是陈思顺心中的一个谜题,希望这次吴教授能给出一个圆满的答案。

在陈思顺还沉浸在自己回忆中的时候,投影仪上的画面切换了,一系列的图片展现在了大家眼前。

图片之中是各种织物,有衣服、被单、床面、肚兜等等,这些织物样式虽然并非近代用品,但无一不是做工精细,样式考究,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上那些形态各异的繁复花纹。

由于陈思顺是学艺术的,所以感触更深,在看到那些花纹的第一眼便被其深深地吸引:它们在柔软的织物上奇迹般地展现出了超卓的艺术形态,有青铜饰纹的高古、汉砖瓦的粗犷、也有宋瓷的典雅、苏绣的细腻、甚至还有剪纸的简洁、织锦的华贵。

花型虽然繁复,颜色却很单纯,简单的蓝白二色作为仅有的色彩,却勾勒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艺术世界。

这就是蓝印花布,没错!

但看到这些的时候,陈思顺心中反而有着一些惴惴不安的感觉。因为它们太美了,真是自己小时候在乡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吗?

正当陈思顺心中萌发出了一阵不安的时候,吴教授向大家抛出了一个问题:“看来大家都被这些织物所吸引了,那么,谁能告诉我它们的名字是什么?”

来不及犹豫,陈思顺高高举起了右手,随即看到吴教授伸手向自己虚指,道:“好,请这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听到吴教授点名让自己回答,陈思顺倏地站了起来,紧张得差点带翻了桌子上的水杯。

稳了稳心神,陈思顺答道:“这些织物的名字叫做蓝印花布,又称靛蓝花布,俗称药斑布、浇花布等,是中国传统的工艺印染品。蓝印花布技术发端于秦汉时代,兴盛于商业发达的唐宋时期,从技术成熟期算起,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明末以来,蓝印花布最主要的生产和销售地区,在我国江苏省南通市。”

陈思顺说完,便看到吴教授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他心中不由一松,看来教授对自己的答案还算满意。

随之,他又听到了吴教授的声音:“很好,回答得非常准确,而且全面。看来你对蓝印花布这种产品有着一定的了解,那么我想请问,是出于兴趣呢,还是别的什么?”

陈思顺微微扬起脸,回答的声音中流露出一丝骄傲与怀念:“相对于同学们,我对蓝印花布有更深的了解,可以说它是我家乡的一个特殊符号,也是我童年的一个印记。”

“哦?你的家乡是哪里?”吴教授面露些许的惊奇。

“江苏南通。”陈思顺答道。

随着陈思顺的回答,教室里哄地爆出了一阵善意的笑声,所有人心说怪不得这个小子对蓝印花布那么清楚,原来是家乡土产来着。

吴教授点点头,开始对大家讲解道:“蓝印花布的蓝白二色搭配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而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也创造出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蓝白艺术世界。最兴盛的时期,蓝印花布作为古代中国的出口产品,行销到世界各地,被各国人民欢迎和喜爱。”

说到这里,吴教授顿了一顿,再次看向陈思顺:“这位同学,看来你对家乡的蓝印花布非常骄傲?”

陈思顺站了起来,骄傲地大声回答:“是的!”

吴教授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继续摆弄着投影仪:“很好,但不知道你所谓的童年印记,是刚才我展示的那些呢,还是下面的这种?”

随着投影仪的切换,整个画面画风突然一转,硕大的屏幕上出现了一些画风迥异的织物。

这些织物仍旧是一些衣服、被单、床面、肚兜等日常生活用品,颜色也依然是蓝白两色,但是所有人都能一眼看出,这绝对不是刚才那种工艺。

因为差别太明显了。

模糊的花纹,一大片一大片的杂乱晕染,甚至连蓝色本身都远说不上纯粹和均匀,这些东西就像失败的手工或工厂的废品,与刚才那些比起来,不啻于天壤之别。

随着投影画面的展示,陈思顺的脸色一点点地难看起来,到最后甚至有一种捂住眼睛不忍再看下去的冲动,刚才惴惴不安的感觉终于被证实,原来是记忆美化了那些蓝印花布,而实际上,充斥于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只是这些蓝白混杂的织物而已。

刚才自己信誓旦旦地以家乡、以蓝印花布为傲,但这瞬间的反差也太大了,陈思顺的脑袋嗡嗡直响,对于吴教授近乎羞辱的做法,简直有些怨恨。

可是,吴教授却仍然不放过他。

略显刺耳的声音再度回荡在宽大的阶梯教室,吴教授继续道:“看到这位同学的表情,我想我知道他所谓的童年印记到底是什么了,大家说呢?”

笑声再次响起,不过这次却从善意的哄笑变成了嘲笑,笑那个站着的青年毫不知羞地往自己和家乡脸上贴金。

他所谓的家乡土产,与堪比艺术品的蓝印花布之间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拉关系也不带这样拉的好不好?

“啪!”吴教授的手重重地拍打在了讲桌上,连声音都提高了几度:“你们在嘲笑他?不,你们应该嘲笑我,嘲笑更多与中国传统工艺研究和复原工作有关的人!”

陈思顺猛然抬起了头,满脸疑惑地看着讲台上的吴教授,刚才的尴尬和屈辱瞬间不翼而飞。

吴教授的突然爆发让教室里陷入了突然的寂静,偌大的教室静得落针可闻,只有教授的声音滚滚回荡:“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曾经让中华文明充满华彩的蓝印花布技艺不断被钢铁机器和自动化设备所淘汰,再加上长期以来民间手工技艺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工作比较辛苦,效益比较低,很多人不愿意学习,致使蓝印花布这种手工艺处于濒危状态。”

说到这里,教授再度重重拍了一下讲桌,指着投影仪说道:“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目前流转于江南乡间,妇女们在农闲时候做的所谓蓝印花布。在此,我不得不痛惜地告诉大家,传统的蓝印花布技艺目前基本已经消亡!”

阶梯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深深吸气的声音,学生们一个个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国家如此绚丽的文化瑰宝竟然已经消失,一个个痛心之色溢于言表,安静的教室里也掀起了一小股议论的声音。

“太可惜了,多么美的东西,竟然就这么消失了。”

“是啊,纯净、素雅,只用两种颜色竟然勾勒出了一个绚丽的世界!”

“何止啊,这不但是手工艺的极致,甚至还是中国古代设计、图样、文化等等的宝库!”

……

人群中的陈思顺紧紧地握着双手,甚至于仍旧呆呆地站着忘了坐下。说到痛惜,他比所有人更加感同身受,因为正像他刚才说的,蓝印花布是他家乡的一个特殊符号,也是他童年的一个印记。

而如今,这个符号和印记,竟然……消失了!

向下压了压双手,吴教授示意大家安静,继续播放着投影。

这次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另外一种风格的精美织物,同样的蓝白二色,却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衣饰之中,T恤、仔裤、挎包、围巾……与蓝印花布虽是不同的产品,却有着同样的色彩和工艺。

在学生们诧异的眼神里,吴教授的声音在继续:“图中的织物被称为‘蓝染’,是日本知名的染色工艺。近代被广为传播的‘JapanBlue’,即所谓的‘日本蓝’,因色彩深邃且艳丽唯世界所熟知,也成为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之一。”

似乎觉得学生们的情绪还不够高涨,痛处仍不够深沉,吴教授再度挥拳,给了所有人重重的一击!

“但稍有研究的人都知道,蓝染,是在日本的飞鸟时代从中国引入的,它本来的名字,应该叫‘蓝印花布’!”

此言一出,整个阶梯教室沸腾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