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娘家上门,巧拒借钱
秦五桑坐在炕边,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给赵老根缝补那件洗得发白的灰布棉袄 —— 棉袄的袖口磨破了,她打算缝上一块补丁,再絮点新棉花,这样冬天穿起来能更暖和些。
赵老根则在院子里忙活,他把昨天从李家讨回来的两千块钱,小心翼翼地用布包好,藏进了菜窖深处的一个旧陶罐里 —— 这是他们家最隐秘的地方,以前原主攒的私房钱,也都是藏在这里,从未被人发现过。
藏好钱,他又拿起扫帚,把院子里的落叶和杂物扫干净,动作麻利,脸上带着久违的轻松 —— 自从秦五桑重生后,家里的气氛明显好了很多,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压抑的感觉了。
“老根,早饭快好了,你进来歇会儿吧。”
秦五桑放下针线,朝院子里喊道。
赵老根应了一声,放下扫帚走进堂屋,鼻子里立刻闻到了玉米粥的香味 —— 灶房里,铁锅上冒着热气,锅里煮着金黄的玉米粥,旁边的小碟子里还放着一碟咸菜,是秦五桑昨天用自家腌的萝卜做的,清脆爽口。
两人坐在八仙桌旁,喝着玉米粥,就着咸菜,虽然简单,却吃得很满足。
赵老根喝了一口粥,忍不住说:“这粥比以前香多了,是不是水放得刚好?”
秦五桑笑了笑:“是火候掌握得好,以前总怕煮糊,不敢多烧,现在多煮了会儿,自然更糯。”
其实她心里清楚,不仅是火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家里的风水调整后,气场变好了,连带着吃饭都觉得香了 —— 只是这话不能跟赵老根说,只能用 “火侯” 来遮掩。
就在这时,院门口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五桑在家吗?”
秦五桑手里的筷子顿了顿,心里咯噔一下 —— 这是她父亲秦老头的声音。
她放下筷子,眼神冷了几分,对赵老根说:“估计是来借钱的,你别说话,看我怎么应对。”
赵老根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 —— 他也知道秦五桑娘家的德行,秦老头和张老太偏心小儿子秦小六,把秦五桑当 “提款机”,以前没少来借钱,借了就没还过,原主心软,每次都妥协,结果自己家里过得紧巴巴的,连顿白面馒头都舍不得吃。
果然,没等秦五桑起身,秦老头和张老太就走进了堂屋。
秦老头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干部服,是秦小六淘汰下来的,虽然有些不合身,却被他打理得很整齐;张老太则穿着一件灰布棉袄,头上裹着一条头巾,手里拎着一个布包,里面不知道装着什么东西,看起来鼓鼓囊囊的。
“爹,娘,你们怎么来了?”
秦五桑起身,语气平淡,没有丝毫热情 —— 前世原主每次见娘家父母,都跟见了贵客一样,又是端茶又是倒水,生怕招待不周,结果却换不来一句真心问候。
这一世,她再也不会做那种热脸贴冷***的事了。
张老太把布包往八仙桌上一放,脸上挤出几分笑容:“这不是想你了嘛,过来看看你。
你前几天受了伤,现在好些了没?”
她说着,伸手想去摸秦五桑的头,却被秦五桑不动声色地避开了 —— 她对这对偏心的父母,实在亲近不起来。
秦老头则开门见山,没有绕圈子:“五桑,我今天来,是有件事想跟你商量。
你弟小六要买房,还差三百块钱,你手里要是宽裕,就先给凑凑,等你弟以后有钱了,再还你。”
他说得理首气壮,仿佛秦五桑借钱给他是天经地义的事。
张老太也在一旁帮腔:“是啊,五桑,你弟可是秦家的独苗,他买房结婚是大事,你这个当姐的,可不能不帮。
不然传出去,别人会说你不孝,连自己的亲弟弟都不帮。”
她说着,还故意叹了口气,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
秦五桑心里冷笑 —— 三百块钱,在 1990 年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普通工人三个多月的工资。
秦小六要买房,凭什么让她来出钱?
再说,以秦小六的性格,这钱借出去,肯定是有去无回。
前世原主就是这样,秦小六要买车,她借了两百块,结果到现在都没还,最后还被秦老头说成 “小气,舍不得给弟弟花钱”。
“爹,娘,不是我不帮,是我手里真的不宽裕。”
秦五桑坐在椅子上,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前几天我住院,花了一百八十多块,都是跟邻居借的,到现在还没还呢。
昨天刚从李家讨回彩礼,本想着先把借邻居的钱还了,再给老根抓点治老寒腿的中药,实在没多余的钱借给弟弟。”
秦老头皱起眉头,显然不信:“你别骗我,我听说你从李家讨回了两千块彩礼,怎么会没钱?”
他显然是从村里的闲人口中听说了这件事,特意来借钱的。
秦五桑心里咯噔一下 —— 没想到消息传得这么快,看来以后做什么事都得更小心些。
她面上却不动声色,叹了口气说:“爹,您是听谁说的?
那两千块彩礼,大部分都用来还账了。
我住院的时候,跟王大娘借了五十,跟刘婶借了三十,加起来就是八十,昨天刚还了。
剩下的钱,我还得给老根抓中药,他老寒腿犯了这么多年,再不治就晚了。
您要是不信,我可以拿药单给您看。”
她说着,就要起身去拿药单 —— 其实药单是她昨天去镇上供销社买红糖时,特意让售货员写的,就是为了防止娘家来借钱,提前做的准备。
秦老头见她说得有理有据,还敢拿药单出来,心里有些犹豫。
张老太却不依不饶,一把抓住秦五桑的手,带着哭腔说:“五桑啊,你就可怜可怜你弟弟吧!
他要是买不到房,就娶不到媳妇,我们秦家就断后了!
你就算不为你弟弟着想,也得为我们老两口想想啊!”
秦五桑用力抽回手,语气冷了几分:“娘,不是我不可怜弟弟,是我真的没能力帮。
您要是实在着急,不如去找二姐秦二梅借 —— 她老公是街道办干部,一个月工资一百多,家里肯定宽裕。
上次我去她家,还看见她给儿子买了辆永久自行车,那可是一百多块呢,比我家有钱多了。”
提到秦二梅,张老太的脸色瞬间变了 —— 秦二梅是出了名的势利眼,虽然嫁了个 “吃公家饭” 的,却比谁都抠门,别说借三百块,就是借三十块,都得找一堆理由推脱。
上次秦小六想跟她借五十块买手表,她就说 “家里粮本上的粮食快吃完了,得留着钱买粮”,最后一分钱都没借。
“你二姐家也紧,她儿子明年要上学,得攒钱交学费。”
张老太支支吾吾地说,显然是不想去找秦二梅借钱。
秦五桑心里清楚,这不过是张老太的借口,她就是想把借钱的担子都推到自己身上,谁让以前的原主总是那么好说话呢。
“既然二姐家也紧,那我就更没办法了。”
秦五桑摊了摊手,语气带着几分无奈,“我家就靠老根种几亩菜地过日子,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钱,还要供七个儿子,日子过得比你们还紧。
您要是不信,可以去问问邻居,看看我家平时是不是顿顿都吃玉米粥,连白面馒头都舍不得买。”
就在这时,院门口传来一阵脚步声,是邻居王大娘 —— 她早上起来,发现家里的咸菜吃完了,想过来跟秦五桑借点,没想到刚走到门口,就听见了屋里的动静。
王大娘是个热心肠的人,最看不得秦五桑受委屈,见状立刻走进来,帮腔道:“秦大爷,张大妈,你们就别为难五桑了。
五桑家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前几天住院还跟我借了五十块呢,昨天刚还我。
老根的老寒腿也犯了,正愁没钱抓中药呢,你们怎么还忍心来借钱?”
有了王大娘的作证,秦老头和张老太再也没理由纠缠,脸色一阵红一阵白。
秦老头狠狠瞪了秦五桑一眼,语气不善地说:“算你狠!
以后你有事,别指望我们娘家帮你!”
张老太也跟着附和:“就是!
我们白养你了!”
两人说完,拿起桌上的布包,气冲冲地转身离开,连句再见都没说。
看着他们的背影,秦五桑心里没有丝毫愧疚,反而觉得一阵轻松 —— 前世她就是因为一次次妥协,才让娘家得寸进尺,把她当成 “提款机”,最后自己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这一世,她终于学会了拒绝,学会了为自己和赵老根争取利益,这种感觉,比任何时候都要痛快。
“五桑,你别往心里去,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王大娘看着秦五桑,安慰道。
秦五桑笑了笑:“大娘,我没事,早就习惯了。
谢谢您刚才帮我说话。”
王大娘摆了摆手:“谢什么,我就是看不惯他们欺负你。
对了,我家咸菜吃完了,想跟你借点,等我家腌好了再还你。”
秦五桑连忙点头:“没问题,我去给您拿。”
她转身走进灶房,从菜窖里拿出一坛咸菜,递给王大娘:“您多拿点,这坛咸菜够您吃一阵子了。”
王大娘接过咸菜,感激地说:“你真是个好心人,以后有什么事,尽管跟我说。”
王大娘走后,赵老根忍不住感慨:“还是你有办法,要是换了以前,你肯定又把钱借出去了。”
秦五桑叹了口气:“以前是我太傻,总以为亲情能换来真心,结果却被人当成傻子。
现在我想明白了,对那些不懂得感恩的人,没必要心软,不然最后受委屈的,还是自己。”
她顿了顿,又说:“以后咱们好好过日子,把身体养好,再攒点钱,等我身体完全恢复了,就用我那‘土法子’帮人看看相、调调风水,赚点钱补贴家用,让你也能享享清福。”
赵老根点了点头,眼里满是信任 —— 经过这几天的事,他对秦五桑的 “土法子” 己经深信不疑,尤其是调整风水后,他的老寒腿明显好转,晚上睡觉也能睡得更安稳了。
他相信,只要跟着秦五桑好好干,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
中午,秦五桑煮了一锅红薯粥,还蒸了两个白面馒头 —— 这是她昨天从镇上供销社买的,一共买了二斤,花了一块二毛钱。
她把一个馒头递给赵老根:“你吃一个,补补身体。”
赵老根接过馒头,小口吃了起来,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 他己经很久没吃过这么香的白面馒头了,以前家里的白面,都是留给儿子们吃,他和原主只能吃玉米粥和粗粮馒头。
下午,秦五桑坐在堂屋的椅子上,运转那丝微弱的玄气,慢慢修复受损的经脉。
她能感觉到,玄气比之前强了一些,虽然还不能完全发挥玄术的威力,但己经能勉强看出一个人的运势好坏了。
她知道,只要再养一段时间,等身体完全恢复,她就能真正发挥金手指的作用,到时候赚钱补贴家用,就会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