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生失意时
过去的一年里,每天都是5点起床,比别的学员早两个小时起床,学日语,学英语,学德语,因为很多赛车材料和零部件都是各个国家的,看不懂和使标注和使用方法,就会出错,出错就会影响赛车的维修,会输掉比赛,甚至影响车手的生命。
由于培训中心大多是日本老师,这使得杨宁的日语基本能看能写能说。
英语和德语基本上能达到能看能写,但不太会说,能一个单词一个短语的往外嘣。
起来洗漱后,背了个小书包,下楼准备去吃点东西,然后去逛逛网友推荐的景点,顺便给师傅和家人买日本特产。
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从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幕府(那个时代叫江户)开始,就是日本的经济中心,1868年天皇迁都江户,改名为东京,延续至今。
东京也是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实际都市综合竞争力排行第三,是日本的政治、文化、经济、金融中心。
随意吃了点东西,先去了东京塔,一座以巴黎埃菲尔铁塔为范本建造的红白色铁塔,据说比埃菲尔铁塔还高13米,达到332.6米,上到塔上的展望台,整个东京的景色都在眼里,不禁感慨东京的繁华,今天天气不错,还能看到远处的富士山。
匆匆转了一圈,并没有特别的感受,就下到塔底,逛了逛游客的购物商店,买了几个小纪念品,就坐地铁离开。
第二站选择了京东都台东区的上野公园,这个在网上被人推荐的公园,被称为“史迹和文化采物的宝库”。
里面有宽永寺、东昭宫、清水堂,令杨宁喜欢的是参松脆柏和湖光山色,各种植物茂盛,走在里面轻松惬意,枫叶、银杏、樱花树木高大,翠绿,令人很是轻松,让杨宁在这里找到了片刻的安宁,坐在银杏树下的草地上,不禁回想起这些年的经历。
杨宁来自西川的一个边远小山村,父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家中还有一个大三岁的姐姐,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早早就跟着邻村的人一起去粤省找个工厂打螺丝。
杨宁高中毕业也没考上大学,跟那个年代的其他落榜的高中生一样,准备工作,补贴家用。
那个年代,十七八岁的年纪,不外乎就三条出路:第一条路,上交国家,去部队当兵,第二条路,去珠三角或者长三角进厂打螺丝,第三条路,去读个职高,所谓的学个技术,吃手艺饭,更好的去找工作。
姐姐知道进厂的痛苦,也深知一旦进厂,未来的路就基本上一眼到尽头。
要么一首在厂里打螺丝,大不了就从一个厂换到另外一个厂。
要么回家种地,然后结婚生子,一代代循环。
因此,姐姐要求:去复读考大学,或者读职高学一门技术,也能更好的养活自己。
杨宁知道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也想早点出来挣钱,减轻父母的压力,于是选择去读职高。
父母听说隔壁村的谁谁在修车厂工作挣了很多钱,都回家盖起来两层小洋楼。
于是听父母话的杨宁去职高学汽修专业。
在家浑浑噩噩的混了两个月后,九月开学了,杨宁就去了川省首府的一个所职业技校学汽车维修,三年的课程,学了一年半,然后被学校以实习的名义丢到学校不远的一个日本品牌的4S店做学徒工,包吃住,每个月还有600块补贴,妥妥的廉价劳动力。
每天在店里像个小弟一样,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从扫地、拖地、接待客户、到拆零件、清洗零件、换机油、跑仓库领零件设备、洗车等各种杂活,每天累的腰都首不起来,还好农村男孩,没那么娇气。
店里的大师傅——老杨师傅,觉得这孩子肯吃苦,不抱怨,也愿意动脑经琢磨事,就在职高毕业后,给他申请了正式工作。
老杨师傅在部队干了十几年的汽车维修,后来因为一次意外受伤才退下来,退下来后就到老战友开的4S店里来做维修大师傅,也就是杨宁实习的这家店。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部队下来的技术兵,技术是真的强,实打实的机械感,啥都能修,啥都能做,也肯学习,在厂家培训和资料学习下,很快就上手,甚至对各种问题听听声音、看看情况,就能***不离十的知道问题再哪里。
可以说老杨师傅除了脾气臭一点外,技术能力和做人都完全没话说,没有修不好的车,连老板都会给几分面子。
正式入职后,老杨师傅也开始带着杨宁接触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核心部件的维修,杨宁不偷懒、肯吃苦,沉稳、肯琢磨的性格,深受老杨师傅的喜欢,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技术交给杨宁,培养了杨宁的机械感,成为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成为老杨师傅的骄傲。
老杨师傅除了把修车技术交给杨宁外,也把自己在部队学的武术、格斗等也交给杨宁,当作自己的后辈来看待。
杨宁也很感激老杨师傅,把老杨师傅当作真正的师傅,非常尊敬,一晃就跟着师傅在店里干了5年。
5年中,多次参加厂家举办的技能大赛,凭借超强的个人能力,连续3年为店里拿下全国冠军和个人冠军。
一年前,杨宁工作的日本车品牌准备通过在中国参加赛车比赛,以此来向中国的汽车用户表明其车辆性能,提高用户的购买信心,从而提高销售量。
厂家组建赛车队,需要赛车技术人员,由于杨宁的连续三年获得个人技术冠军,被抽调为车队的技师组成员。
为了更好的学习赛车的技术和适应赛车的特性,跟其他三个技术人员一起被派往日本总部的赛车事业部学习。
杨宁在老杨师傅的熏陶下,也喜欢机械,也喜欢赛车,获得这个机会,杨宁个人美滋滋,感觉人生走向巅峰。
在日本学习的这一年的时间里,杨宁凭借个人出色的学习能力和对车辆的机械感觉,常常获得总部赛车技术主管的表扬,甚至超过了很多同期在日本学习的其他国家的学员。
这些学员除了中国派过去的4名学员外,日本的4名学员,美国的4名学员,日本和美国学员是为其在国外的赛车做技术储备。
各国学员相互竞争,但日本和美国学员明显都看不起中国学员,觉得中国人不懂赛车,更不懂赛车技术,用美国人的话说“会造车吗,还想赛车?”
妥妥的歧视。
但当技术主管一次次表扬杨宁的时候,日本和美国的学员就慢慢从歧视变为嫉妒,经常合伙整杨宁,杨宁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随老杨师傅的脾气,在一年结业前半个月,因为一些争执,凭借跟老杨师傅学习的格斗,把找茬的日本和美国学员都给打进了医院,5年的格斗练习可不是白练的。
本来也不算特别大的事情,学员之间的口角而己,并且错不在杨宁。
但因为被打的日本学员是日本赛车事业部的主管的亲戚,加上对中国学员的歧视,就出现了更众多电视电影情节一样的情况,杨宁被开除培训班,立刻离开。
杨宁一气之下,离开培训中心。
本来打算就此回国的,但想着来日本一年了,除了车就是车,除了机油就是机油,除了资料就资料,各种零配件的使用方法等等,连培训中心都没怎么出过。
于是就想到东京看看,给师傅和家人带点日本特产回去,也想去实现一下自己的梦想,去看看东京地下赛车,师傅跟漫画里的一样。
也因此,昨天晚上出现在了Daikoku停车场,想看看网络传说中的京东高地下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