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雨第一个钻出帐篷,伸了个懒腰,结果差点被自己的鞋带绊倒——昨晚为了防潮,她把鞋带系成了“双死结”,结果现在解不开,活像被藤蔓绑架的受害者。
“陈默!
救命!”
她单脚蹦跶着,像只愤怒的袋鼠,“你的‘专业鞋带系法’害死我了!”
我正蹲在火堆边试图用李勇教的“摩擦生火法”点早餐,结果搓了十分钟,木棍都快冒烟了,火苗却比我的恋爱经验还稀缺。
听到林小雨的呼救,我头也不回地喊:“根据《野外生存手册》第37页,鞋带过紧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建议用刀割开——你敢!”
她抄起一块苔藓砸过来。
李勇在一旁笑得首抖肩膀:“你们俩比昨天的松鼠还能闹腾。”
他指了指树梢,一对松鼠正抱着松果,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们——显然,人类的愚蠢行为己经成了它们的晨间综艺节目。
不过,今天的氛围确实不一样了。
经过两天的“荒野求生速成班”,大家从“城市菜鸟”进化成了“半吊子生存专家”。
王磊用树皮编了个渔网,号称要抓条“湘西野生锦鲤”转运;张丽把野葱和蕨菜拌成沙拉,美其名曰“米其林丛林限定版”;就连最娇气的刘强都学会了用藤蔓当腰带,虽然走两步就得提一次裤子。
“看那边!”
林小雨突然指着远处。
透过树林的缝隙,隐约能看到几缕炊烟——村庄!
所有人的眼睛瞬间亮得像饿狼见了烤肉。
李勇掏出地图,故作深沉地摸了摸下巴:“按计划,再走三小时就能吃上热饭了。
不过……”他顿了顿,“谁要是现在喊累,今晚负责洗全队的袜子。”
队伍爆发出一阵嘘声,但脚步明显轻快了起来。
二、偶遇“幽灵驴友队”中午休息时,我们正围坐分食最后一块压缩饼干(林小雨坚持要“仪式感十足地掰成22份”,结果每块比指甲盖还小),突然听到灌木丛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
“野猪?”
刘强瞬间躲到李勇背后。
“也可能是贝爷,”王磊压低声音,“听说他最近在湖南拍节目,专吃响尾蛇刺身。”
结果钻出来的是一支驴友队伍——但他们的状态堪称“荒野版行尸走肉”:衣服破烂,脸色苍白,领队的大哥眼神呆滞得像刚被雷劈过。
“你们……也是去乌龙山村的?”
对方领队哑着嗓子问。
“对啊!”
林小雨热情地递上“米其林沙拉”,“要来点吗?
纯天然无污染,就是有点苦……”那领队盯着野菜,突然红了眼眶:“我们队……没了两个人。”
气氛瞬间凝固。
原来,这支队伍昨天在悬崖边拍照时,两名队友失足坠落。
他们找了整夜,只捡回一只沾满泥的登山鞋。
“他们非要站到岩石边缘摆pose,”领队机械地重复着,“我说了危险……可他们说‘朋友圈点赞更重要’……”我们的笑容僵在脸上。
李勇沉默地拍了拍他的肩,转身从包里掏出一包皱巴巴的纸巾——结果发现是昨天用来包鱼内脏的,只好尴尬地塞回去。
三、生存课终极考核:幽默感与敬畏心接下来的路程,队伍安静得像在参加默哀仪式。
首到林小雨突然指着路边一坨可疑的物体大喊:“快看!
贝尔·格里尔斯都不敢吃的终极食材!”
——那是一团被太阳晒干的动物粪便。
“根据贝爷理论,粪便可以当燃料,还能驱虫!”
她一本正经地戴上手套(其实是李勇的袜子改装的),“谁想试试DIY粪饼?”
“我宁愿吃刘强的袜子!”
王磊哀嚎。
李勇趁机上了一堂“严肃活泼”的生存课:“听着,冒险不是玩命。
贝尔吃虫子是为了活命,你们吃压缩饼干还挑口味!”
他指了指自己的太阳穴,“这里才是最强装备——判断力。”
为了缓解情绪,我们玩起了“荒野版你画我猜”。
张丽比划“熊”,结果被猜成“李勇没刮胡子”;刘强表演“钓鱼”,活像触电的八爪鱼。
最后林小雨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村庄,大家齐声欢呼——这次没人再提悬崖的事,但每个人都默默检查了背包上的安全扣。
西、村庄前的最后考验距离村庄只剩一公里时,李勇突然停下:“终极考核——谁能用三种方法辨别方向?”
“太阳!”
“苔藓!”
“蚂蚁窝!”
大家七嘴八舌。
“错!”
李勇咧嘴一笑,“最准的方法是——”他掏出手机,“看GPS!
文明社会万岁!”
众人哄笑着冲下山坡。
村口的老黄狗被我们吓得叼着骨头就跑,几个小孩躲在树后偷看这群“野人”。
老板娘端着热腾腾的米粉出来时,林小雨差点跪下喊“救命恩人”——首到发现一碗要20块。
“贵?”
老板娘瞪眼,“你们城里人花几百块买鞋,踩两脚泥就扔了。
我这米粉可是扛着扁担爬三小时山运上来的!”
李勇掏钱的手顿住了:“……突然觉得压缩饼干也挺香。”
当晚,我们挤在农家乐的木板床上,听着屋顶老鼠开运动会。
刘强抱着他的“藤蔓腰带”说梦话:“别抢我米其林沙拉……”而林小雨在日记本上写:“第三天,学会了三件事:1.鞋带别系太紧;2.别在悬崖边装X;3.人类的笑声,才是荒野里最结实的绳子。”
(本章完 )注:本章融合了野外生存的严肃知识与团队心理的幽默调剂,通过另一支队伍的悲剧强化安全意识,同时保持主线团队的成长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