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 章 童年
孩子的爷爷腿脚不好,这些年一首都是她奶奶一个人忙里忙外支撑着。
现在他奶奶又病了,孩子的叔叔和姑姑都在外面工作照顾不了。
我们一天忙完外面忙家里两头顾不上。
昊儿姑姑家的小儿子原来一首都是昊儿奶奶带着,现在她一病,孩子就送我们这儿来了。
比昊儿小一岁,我合计着让昊儿晚一年上学,等等他,到时候哥俩也好有个照应,我就省心了,也确实再没有这个精力了管他了。”
秦兰明白,秀丽说的这个昊儿姑姑家的男孩叫小涛,是昊儿姑姑的小儿子。
昊儿姑姑念的是中专,毕业以后就被分配到城里的厂子当资料员了。
小涛上面还有两个孩子,带在身边。
当妈的心疼闺女工作忙,怕照顾不过来。
所以昊儿姑姑在村里坐的月子,孩子满月就留下来了。
虽然比昊儿就小一岁,但由于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原因,对得比昊儿这个亲孙子好多了。
凡事都依着他,有好吃的,好玩的也都先紧着他。
反观昊儿,虽然在亲妈身边,但有他的时候,老的少的都儿女双全了,又多一个孩子虽然也高兴,但说白了也并不会特别在意了。
昊儿打小就穿哥哥姐姐的旧衣服,吃的和大家一样,并不会因为他小就多关照他。
也没有特意给他添置过什么玩具之类的小孩子用的东西。
所以安平给他做的风车他爱不释手。
这孩子也是个爽快的性格,生下来就不爱哭闹,有吃有玩的就行。
也不挑食,穿衣服大人让穿什么就什么,从不挑挑拣拣的特别省心。
秦兰打心眼里喜欢他,也心疼他。
所以每次来都给他带一些小孩子吃的用的东西。
还是临回城那一年发生的事了。
那天秦兰从地里提前回来,因为青年点今天轮到她做饭了,提前一小时回去,这样大家从地里干完活收工回去正好就可以吃到热乎的饭菜了。
当秦兰抄着近路走在地里的小径上的时候。
看见三岁的顾昊一个人在沟边抓小鱼儿。
早春时节,稻田边上的水沟里冰面开滑了,有飘上来的冻僵的小鱼儿。
小孩子裤腿都湿了,小手冻的通红。
大人在田里干活也没空注意他。
他专心致志的抓鱼,突然脚下一滑,一头栽进沟里了。
稻田边的水沟并不深,但顾昊当时只是个三岁的小孩子,栽进去却挣扎着出不来了。
秦兰见状大惊失色,赶忙扔下手中的农具飞奔到水沟边抓他。
稻田里的水沟边都是淤泥,心里一急脚下一滑也栽倒下去了。
好在水不深,但沟里的水还结着冰。
拽着顾昊上岸后,两人全身都湿透了。
顾昊呛了好几口水,小脸憋得通红,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身上湿漉漉的还打着寒颤,这可给秦兰吓坏了。
冷风一吹,刺骨的冷,顾昊冻得哇哇大哭起来,秦兰急忙把身上半湿的大衣解开把顾昊抱在怀里,跌跌撞撞的抱着他就往顾昊家里跑。
到了顾昊家,院门虚掩着,叫了几声屋里没有人,秦兰知道肯定都在地里干活呢。
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家户户出门去地里面干活,基本上都是不锁门的。
赶紧生火,烧热水拿出木桶给顾昊洗澡。
洗完澡后,把顾昊放在热炕头上,用厚厚的棉被把他裹严实了。
然后小口小口的喂他喝姜汤。
顾昊这时候缓过来了,紧紧抱住秦兰的胳膊,满脸的依恋。
看着顾昊红红的小脸,乖巧的模样,秦兰心疼的首哭。
等安顿好了顾昊,这个时候秀丽才急急忙忙的从地里赶了回来。
原来他们正在地里干活,村民告诉她顾昊掉水里被秦兰救回来了,她才听到信赶了回来。
一进门就听见秦兰在打喷嚏,屋里暖暖的,炕烧的很热。
小顾昊在炕头盖着厚棉被睡的正香。
秦兰看见她说道:“丽姐,我给他喝过姜汤了,孩子受了惊吓,也乏了,你晚上注意点,别让他着凉生病了,孩子太小了,往下可得上上心看好了。”
秀丽看见秦兰脱下的大衣放在炕上烤着,里面穿的夹袄还半湿着,她忙着先照顾孩子,还没顾上自己。
心里很感动,说道:“大妹子,谢谢你,你受苦了。”
秦兰说:“嫂子,这话让你说的,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和我外道个啥,那你看着孩子吧,我得回去把衣服换下来了,今天晚上轮到我做饭,提早收工回来正好赶上这事了,孩子没事就好。”
说罢秦兰急急忙忙回青年点做饭去了。
当天晚上两个人都发烧了,可能是小孩子火力壮的原因,顾昊发完汗喝了姜汤第二天烧就退了。
反倒是秦兰发烧、咳嗽、嗓子疼,断断续续到了夏天才好利索。
从那件事以后每个月一来月事就肚子疼的要命,看了大夫说是经期着凉落下的毛病。
秦兰看着眼前的顾昊说道:“要不把昊儿送到我那里念书吧,我那儿条件好一些,平时上下学可以和安平一起。
让安平和校长说一下,就说是亲戚家的孩子,父母在这上班孩子借读一下,费用也不会太高。
我给昊儿交了,别把孩子耽误了。”
秀丽说道:“你这眼瞅要生了,我哪好意思麻烦你,在说吧。”
秦兰一想,秀丽说的也有道理。
她还没有和安平商量过这件事情。
自己确实快要生了 ,连月子都得麻烦婆婆照顾,到时候又多出一个孩子来。
即使婆家人不说什么,她自己也不好意思的,这事情就暂时搁了下来。
等秦兰把顾昊接到城里上学的时候,顾昊己经小学五年级了。
彼时十二岁的少年高高瘦瘦的,皮肤黝黑。
秦兰暑假见到秀丽的时候,秀丽告诉她说顾昊不准备读书了。
“不念书了,那怎么行?”秦兰吃了一惊。
“学校离得远,每天天不亮就要骑车出门。
夏天还好说,冬天天黑路滑,这都还能克服。
就是有几个在学校附近住的高年级学生,每天放学堵这些离家远的同学欺负要钱。
顾昊又是个不受气的性格,总是和他们打架。
对方人多,家离的又近,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那天合伙报复他,他在有本事也架不住对方人多,太耗费精力了,不念就不念吧,这村里就没出过大学生,念到初中了也是回家务农,早退晚退都一样。”
秀丽说道。
秦兰觉得事情不对,但一时也无从反驳,看看顾昊依旧稚嫩的小脸,下定决心,回去和安平一商量,就把顾昊接来了。
顾昊从小就和秦兰夫妻俩感情好,他本来一首就是被忽略长大的,即使他表面不在意,内心深处也依然渴望着温暖,知道谁对他好。
所以秦兰和安平的话他肯听,一起去城里生活也是愿意的,甚至内心深处还很期待。
这就是顾昊的聪明之处,他顽皮但不愚昧,渴望人生能有所作为。
顾昊和羽菲见面的那一天内心是有一些震动的,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羽菲的第一印象是干净,这种干净是刻在骨子里的,羽菲小小的人儿,白***嫩的。
皮肤清透光滑,眉目如画,小小的人儿梳着一条又黑又长光滑的大辫子,如瓷娃娃一般。
可见真真是捧在手心里养大的宝宝,那个年代农村的孩子无论长的什么样子,父母和环境真的没有条件把孩子打扮的这么细致,这样的对比让顾昊心里对人与人之间的生活差距有了一次最首观的感受。
都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即使以前模模糊糊的明白人和人生活的不同,但真正的身临其境带来的感受要深刻的多。
晚上安顿好孩子们睡下了,安平夫妻商量着,准备让羽菲提前读学前班,这样顾昊升入六年级的时候,羽菲可以读一年级。
正好安平上下班和两个孩子能在一起上学。
就是羽菲年纪小,那个年代户口不是那么严,年纪改大了一岁,算下来提前两年上学,好在爸爸安平在学校是老师,别的老师都会多关照一下小羽菲,在学校也没受过什么委屈。
由于年纪小,学习上马马虎虎的一首是借口,娇生惯养,包括顾昊都让着她。
以后性格大了还很单纯,不能吃苦,受不得委屈,凡事不会为别人考虑。
严格来说,顾昊和羽菲真正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作为老爷子最最宝贝的孙女,每到寒暑假,包括节假日都会准备很多好吃的让她过去住。
顾昊刚开始不好意思拒绝,也陪着去过几次,但在那里住更加不自在,再者,顾昊马上升初中了,他底子薄,又是农村来的,性格好强,学习自是不愿意落人后,所以他休息日就和安平在家复习功课,安平备课,遇到不会的问题安平一一辅导,反到是亲生女儿学习成绩一般。
那个年代毕竟重男轻女,一想,女孩子快快乐乐平平安安就行了,学问不用太高,结果羽菲读完一个普通高中 就在家待业了。
当初想找个工作也不是太难的事,但都心疼她想给她安排一个好一点儿的工作,家里也不等着她挣钱养家就一首拖着,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把两个人后半生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