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破旧校门,初窥时代商机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陈志远的脚步不再迟疑。

他贴着墙根站了片刻,右手仍搭在裤兜边缘,指尖能触到那张折叠的纸条。

它还在。

他没有拿出来看,只是确认它的存在——就像确认自己此刻呼吸的节奏。

他松开手,向前走去。

街面比校内喧闹得多。

一辆三轮车满载白菜驶过,车轮碾过坑洼处发出沉闷的响声,水珠溅起,打湿了他的布鞋边缘。

他没停下拍打,继续前行。

目光扫过两侧摊位:修鞋匠正用锥子挑线,油锅里炸着麻花,糖炒栗子的香气混着煤烟味扑面而来。

这些都不是他要找的东西。

首到他看见那个老头。

老人蹲在街角水泥台边,背靠着红砖墙,脚前摆着一块灰布,上面整齐排列着七八块电子表。

表壳是银白色的,表盘泛着淡蓝光晕,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表带有的发黄,有的断裂,但每一块都走时精准。

陈志远停下脚步,站在两米外,盯着那些表看了足足十几秒。

他知道这是什么。

上海牌电子表,八十年代初的稀罕物。

一块能卖到三十元以上,而成本不过十几元。

前世他在旧货市场见过成箱的存货,那时己无人问津。

可现在,它是身份的象征,是年轻人梦寐以求的“时髦装备”。

他慢慢走近,在老头对面停下。

没有立刻开口,而是蹲了下来,视线与对方平齐。

老头抬眼看他,眼角堆着皱纹,眼神浑浊却不失警觉。

他没说话,只是用手指轻轻敲了敲布面上最靠边的一块表,像是在提醒有人来了。

“这表还能走?”

陈志远开口,声音不高,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却没什么起伏。

老头咧嘴一笑,缺了半颗门牙:“小伙子,你看看这时间,准不准?”

陈志远低头看去。

表盘上数字清晰跳动,秒数递进毫无卡顿。

他伸手,轻轻碰了碰表壳,金属的凉意传到指尖。

他又拨了一下表带,发现背面刻着“SH-81”字样。

“哪儿来的?”

他问。

老头眯起眼,上下打量他一遍,“学生娃?

逃课出来的?”

“看病请假。”

陈志远语气平静,“路过,看着新鲜。”

老头哼了一声,没再追问来源,“外地亲戚带的,正经厂货,不是山寨。”

“多少钱一块?”

“二十五。”

陈志远不动声色。

这个价格偏高,但不算离谱。

他知道几个月后这类表会大量涌入,价格迅速跌到十五以下。

但现在,二十五是合理的市价。

“有没有多的?”

他问,“成批的话,能不能便宜点?”

老头一愣,随即笑出声:“你还想批发?

你多大了?

有营业执照吗?”

“我没说要开店。”

陈志远依旧平静,“就是问问。

我表哥在县城百货站上班,他说最近有人倒这玩意儿,赚了不少。”

老头眼神微动,显然被这句话勾起了兴趣。

他往前挪了半步,压低声音:“你表哥认识谁?”

“姓李,在钟表柜。”

陈志远随口编了个名字,“他们内部拿货,二十就能拿到。”

老头摇头:“不可能。

现在这东西紧俏,哪有那么多渠道?”

“那你这儿多少进的?”

陈志远反问。

老头犹豫了一下,“十八。”

“那你不赚钱?”

“跑腿费、风险钱,算下来也没几块。”

老头叹了口气,“现在查得严,个体户搞不好就被扣货。”

陈志远点头,像是听懂了。

他从裤兜里摸出五块钱,放在灰布一角,“先拿一块试试。

要是好卖,下次带人来。”

老头盯着那五块钱,又看看他,“你真买?

就你一个人?”

“不然呢?”

陈志远把钱往前推了推,“我不像有钱的样子?”

老头笑了,这次笑得坦然了些。

他收起钱,拿起一块表递过去,“拿去吧,电池要是不行,三天内回来换。”

陈志远接过表,没急着戴,而是翻来覆去检查了一遍。

螺丝紧固,表壳无划痕,按键反应灵敏。

他点点头,把表放进校服口袋,然后站起身。

“老爷子,你天天在这儿摆?”

“不一定。”

老头收拾了一下布面,“风声紧就不来。”

“那我要是带人来,去哪儿找你?”

老头抬头看他一眼,“后天下午,还在这儿。

你要真有路子,咱们再谈。”

陈志远没再多问,转身走了两步,忽然又停住,“对了,这种表还有别的样式吗?

比如带闹铃的,或者夜光的?”

老头想了想,“有是有,不多。

你要真想要,我帮你打听。”

“麻烦您了。”

陈志远点头,“我叫陈志远,二中初二的。

您要是有消息,可以去学校门口等我放学。”

他说完就走,步伐稳健,没回头。

走出十来米,他才把手伸进口袋,握住那块电子表。

冰凉的金属外壳贴着手心,像一块沉甸甸的筹码。

他没打算现在就用这块表。

它不是装饰品,也不是炫耀的资本。

它是样本,是测试市场的第一枚探针。

他需要知道普通人愿不愿意为它掏钱,愿意掏多少,以及他们相信什么样的说法。

走到街心十字口,他拐了个弯,沿着另一侧慢行。

这一带走动的人少些,大多是下班工人和买菜归来的主妇。

他边走边观察人群手腕——有人戴机械表,更多人还是看怀表或干脆不戴。

偶尔看到一个戴电子表的青年,立刻多看了两眼。

那人衣着整洁,袖口露出半截的确良衬衫,显然是单位职工。

值这个价。

他在心里下了判断。

接下来几天,他得想办法接触更多类似的人。

同时要验证老头说的进货价是否真实。

如果十八块能拿货,哪怕单块只赚五块,跑十次也能挣五十。

对他来说,五十块意味着能租个小摊位,或者印一批宣传单。

他正想着,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吆喝。

“小伙子!”

他回头。

是那老头,不知何时己收了摊,提着帆布包快步追上来。

他脸上带着笑,手里拿着个牛皮纸包。

“差点忘了。”

老头把纸包递过来,“送你个东西。”

陈志远没接,“不用了,钱己经付过了。”

“不是表。”

老头打开纸包一角,露出里面一块黑色橡胶表带,“备用带子。

你们学生娃爱运动,容易扯断。”

陈志远怔了一下。

他接过纸包,轻声道谢。

老头摆摆手,转身走了几步,又回头说:“后天我等你。”

陈志远站在原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街角。

他低头看着手中的纸包,没打开。

阳光斜照在青石板路上,映出他和刚才两人交叠的影子。

远处传来自行车***,有人在喊谁的名字,空气里飘着刚出炉的烧饼味。

他把纸包放进书包夹层,拉好拉链。

然后抬起手腕,看了一眼自己的表——那块用第一笔倒卖赚来的手表,表面有细微划痕,但走得极准。

他迈步向前。

街对面,几个穿着工装的年轻人正围在一个新摆出的收音机摊前,争着试听邓丽君的歌。

歌声断断续续,从喇叭里飘出来。

陈志远走过他们身边,脚步没停。

他知道,这个时代的声音正在变。

而他,己经踩上了第一级台阶。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