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是真实的,但***纵、被窥视的愤怒,如同暗火,在他心底灼灼燃烧。
他删掉了短信,却没有丝毫轻松。
对方知道他开始“挖掘”了。
这意味着,他之前的猜测是对的——苏晚的死,绝非孤立事件。
这条短信,非但没有吓退他,反而像一剂强心针,印证了他探寻的必要性。
他的目光再次落回那部电量逐渐恢复的旧手机和那把黄铜钥匙上。
手机是数字世界的锁,钥匙是物理世界的门。
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联系?
他首先拿起钥匙,仔细端详。
钥匙造型古朴,上面没有任何文字或编号,只有一些细微的磨损痕迹。
这不像现代商品房常见的钥匙,更像是老式家具、档案柜,或者……某个特定私人空间的钥匙。
苏晚为什么要如此隐秘地保管它?
里面藏着什么,需要用到“剧本”、“第三步”这样的词来铺垫?
林宇尝试在家里寻找匹配的锁孔。
他检查了书房里那个上锁的抽屉(钥匙就串在家门钥匙上,显然不对),翻遍了衣帽间里所有带锁的柜子,甚至查看了卧室床底那个尘封的旧行李箱,一无所获。
这把钥匙,不属于这个他们共同居住了几年的“家”。
它指向一个苏晚独立的、不愿让他知晓的空间。
这个认知让林宇心里一阵刺痛。
他们看似亲密无间的生活背后,原来藏着这么多他不知道的角落。
暂时放下钥匙,他将注意力转向手机。
电量己经充到50%。
他必须破解密码。
常规的纪念日组合己经试过,无效。
他开始尝试更具个人色彩的密码:苏晚最喜欢的设计师名字缩写、她第一个获奖建筑项目的名称、他们第一次旅行目的地英文拼写……屏幕一次次地亮起错误提示,冰冷的红色感叹号像是在嘲笑他的徒劳。
frustration(挫败感)逐渐累积。
他瘫坐在沙发上,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目光无意识地扫过客厅书架。
突然,他想起速写本上那个反复涂改的、未完成的抽象图案。
一个念头闪过:苏晚是建筑师,她对图形和结构极其敏感。
会不会密码不是字母或日期,而是某种图形轨迹?
他立刻拿起自己的手机,调出九宫格数字键盘。
然后,他凭着记忆,用手指在键盘上模拟那个抽象图案的走势——那图案像是一个变形的“∞”符号,又像两片交织的羽毛。
他尝试将这种轨迹转化为数字按键的滑动路径。
第一次,失败。
他调整起点和转折点,第二次,当他的手指划出一个特定的、非标准的轨迹后——“咔哒。”
一声轻微的解锁音效!
苏晚的手机屏幕,应声亮起,进入了主界面!
林宇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
他成功了!
这果然是她留下的线索,一个专为他(或者说,为能理解她设计思维的人)设置的通道!
主界面壁纸是苏晚的一张背影照片,是在一片向日葵花田里,阳光灿烂,那是他们蜜月时去的地方。
熟悉的画面此刻看来却无比讽刺。
他深吸一口气,颤抖着手指,点开了相册。
相册里大部分是工作相关的图纸照片、风景照,还有一些他们的日常合影,看起来并无异常。
他接着点开备忘录,里面记录着购物清单、读书笔记、会议要点,同样琐碎平常。
难道手机里什么都没有?
他不甘心,点开了文件管理App。
列表里出现几个文件夹,大多是“工作资料”、“接收文件”等。
他的目光锁定在一个命名十分奇怪的文件夹上,文件夹名称只有一个简单的句号:“.”。
这是一种常见的隐藏文件的方式。
他点开那个“.”文件夹,里面只有一个加密的压缩文件,文件名是:“For Lin, When the Time Comes.”(给林宇,当时机到来时。
)时机到来时……是指他发现日记的时候吗?
压缩文件需要密码。
林宇再次尝试了图形轨迹密码,提示错误。
他想了想,输入了日记本里那句触目惊心的话的英文缩写:“PVS3”(Perfect Victim Script Step 3)。
错误。
他又尝试输入了“最后的完美受害者”的拼音首字母。
还是错误。
希望近在咫尺,却又被一道密码墙挡住。
林宇强迫自己冷静,密码一定与苏晚的“计划”紧密相关,而且是她确信他最终能够联想到的。
会是那把钥匙对应的地址吗?
还是某个特定的人名?
就在他凝神思索时,客厅的灯,忽然毫无征兆地闪烁了几下,然后熄灭了。
整个房间,瞬间陷入一片黑暗。
只有两部手机屏幕发出的微弱光芒,映照着他惊疑不定的脸。
停电了?
他走到窗边,撩开窗帘一角。
楼下邻居的灯还亮着,街道的路灯也依旧明亮。
只有他这一户,陷入了黑暗。
不是意外停电。
林宇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那个无声的窥视者,不仅能在虚拟世界发出警告,还能在现实世界中,轻易触碰他的生活。
黑暗中,他握紧了手中冰冷的手机和那把坚硬的黄铜钥匙。
苏晚留下的谜题还未解开,而现实的危险,己经悄然而至。
他仿佛听到一个无声的宣告:游戏,己经开始了。
而他,既是玩家,也可能本身就是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