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石家庄的“小魔王”

乘风破乒 太阳花sun 2025-09-25 17:01:35
>>> 戳我直接看全本<<<<
几乎在同一片天空下,纬度稍南的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个扎着稀疏小黄辫儿、脸蛋圆嘟嘟像只苹果的小女孩,正踩着院子里凹凸不平的水泥地,追着一个半瘪的皮球跑来跑去。

她跑起来不管不顾,小短腿倒腾得飞快,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黏在光洁饱满的脑门上。

她是孙一莎。

和安静内敛、被球馆吸引的王钦钦不同,她的世界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动感和喧嚣。

她似乎天生就闲不住,对一切圆滚滚、能滚动能弹跳的东西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和征服欲。

家里的空间太小,不够她“施展拳脚”。

父母看她精力旺盛得惊人,恰巧家附近有个乒乓球培训班,想着既能让她释放那似乎永远用不完的精力,又能学点东西,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她送了进去。

那一年,孙一莎五岁。

训练班里的孩子大多比她高,比她壮实。

别的孩子第一次拿起球拍,可能是好奇,也可能是胆怯。

但孙一莎不一样。

当那只小巧的、适合儿童的球拍被塞进她更小的手里时,她没有任何生疏感,反而像是找到了失散己久的玩具,自然而然地紧紧握住,还像模像样地挥动了几下,架势十足。

教练教最基础的姿势——蹬腿、转腰、引拍、挥出。

别的孩子需要反复纠正,动作僵硬笨拙。

小一莎却仿佛无师自通,那双乌黑晶亮的大眼睛盯着教练的动作,只看了一遍,小小的身体就协调地模仿出来,虽然力量不足,但那股子灵动的韵味和击球瞬间眼神里的专注,让见多了孩子的教练心头一动。

“这小姑娘,有点意思。”

教练心里嘀咕。

真正让教练和周围家长瞠目结舌的,是她的好胜心。

培训班里简单的对抗游戏,比如看谁连续颠球多,或者谁先接到教练喂的十个球,小一莎的眼睛里会瞬间燃起两簇小火苗。

她可以因为一次失误而气得跺脚,小脸鼓成包子,也能因为赢了一个比她大的男孩而兴奋地满场跑圈,咯咯的笑声能掀翻房顶。

她不怕输,但极其想赢。

那种对胜利近乎本能的渴望,赤诚而灼热,毫不掩饰。

有一次,她和培训班里一个学了一年多的男孩打计分比赛。

男孩个子高,力气大,一开始根本没把她放在眼里。

小一莎却绷着小脸,每一个球都拼尽全力去救,摔倒了立刻爬起来,眼睛死死盯着对方,那股狠劲儿把男孩都吓住了。

她硬是靠着不服输的韧劲和越来越精准的回球,磕磕绊绊地赢下了比赛。

赛后,她扬着通红的小脸,汗湿的头发贴着脸颊,跑到教练面前,声音响亮又带着点小得意:“教练!

我赢了!”

教练看着她亮得惊人的眼睛,那里面闪烁着纯粹的快活和骄傲,忍不住笑着揉了揉她的脑袋:“嗯,赢了!

像个‘小魔王’一样!”

“小魔王?”

孙一莎歪着头,对这个新称呼似懂非懂,但觉得听起来很厉害,于是笑得更开心了,用力地点点头,“对!

我是小魔王!”

这个略带调侃的昵称,却不胫而走。

很快,培训班里所有人都知道,那个年纪最小、个子最矮、但打球最拼、最“不好惹”的小姑娘,叫孙一莎,外号“小魔王”。

她还不懂什么是世界冠军,也不知道国家队意味着什么。

她只是单纯地享受着乒乓球撞击球拍时那清脆的“啪嗒”声,享受着把球打到对方球台上那个她认定的“刁钻”落点的***,享受着赢下每一分、每一场小比赛后那炸裂般的喜悦。

石家庄的日光透过训练班的窗户,照在墨绿色的球台上,也照在那个握着球拍、眼神锃亮、奔跑不息的小小身影上。

她的梦想,同样始于这最简单的快乐和最原始的好胜心。

一颗未来的巨星,正在这片嘈杂却充满生机的训练场上,悄然孕育。

她脚下的路,将从这里,通向远方,最终与来自东北的那个男孩的轨迹,交汇在国球荣耀的最高殿堂。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