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招募义勇,改良军备

>>> 戳我直接看全本<<<<
“都排好队!

姓名、籍贯、会什么手艺,一一报来!

若有隐瞒,粥饭可就没份了!”

城南门外的空地上,刘安踮着脚趴在一张缺腿木桌后,手里攥着炭笔在粗糙麻纸上飞快涂抹。

他身后三顶青布帐篷一字排开,中间帐篷前两口大粥锅咕嘟作响,乳白色的米粥冒着腾腾热气,混着柴火的烟味飘出半里地,引得流民们从西面八方涌来,队伍绕着空地盘了两圈,像条灰扑扑的长蛇。

刘越穿着黑色都尉官服,腰间铜印悬在革带间,随着脚步轻晃。

他穿梭在队伍旁,目光扫过一张张黝黑疲惫的脸——有人衣衫褴褛,露出的胳膊上满是冻疮;有人拄着木棍,腿上还缠着渗血的破布;还有个少年抱着饿得哭不出声的幼弟,眼睛死死盯着粥锅,咽口水的声音在嘈杂中都听得真切。

“大人,俺叫王二,河东人,以前是庄稼汉,能扛百斤粮袋,还会赶牛!”

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往前挤了挤,拍着胸脯大声说,破衣下的臂膀结实得像老槐树的枝桠。

“好!”

刘越点头,指了指东侧帐篷,“去步兵营登记,领套粗布军服,跟着伍长练队列——记住,队列走不齐,今日粥饭减半!”

王二喜滋滋地跑过去,路过粥锅时还不忘偷偷用袖子抹了把嘴角——对他来说,能顿顿吃饱,比什么都强。

又一个瘦高青年低头上前,声音发颤:“大人,俺叫陈武,庐江人,跟着猎户学过两年拳脚,能不能去斥候营?

俺跑得快,还会辨踪迹!”

刘越抬眼打量——青年虽瘦,眼神却亮得像淬了光的箭头,走路时脚步轻悄,果然是块斥候的料子。

他想起周仓正缺帮手,便笑道:“去西侧帐篷找周仓,就说我让你去的,让他教你认马蹄印、辨风向!”

陈武眼睛一亮,连忙作揖,脚步轻快得像只山雀,转眼就钻进了西侧帐篷。

不过十日,报名的青壮己凑够三千。

刘越看着眼前喧闹的景象,心中稍定——这三千人,是他在乱世立足的根基。

可目光扫过操练场,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步兵营士兵手里多是削尖的白蜡杆,顶端连层铁皮都没有;骑兵营那五十匹劣马瘦骨嶙峋,有三匹连马鞍都配不齐;唯一像样的武器,还是秦颉从府库拨来的三十把生锈环首刀,刀身上的锈迹得用石头磨半天才露得出刀刃。

“这样下去,别说对抗黄巾贼,就是遇到流寇都得吃亏。”

刘越自语,转头对刘安道,“你在这儿盯着,谁敢插队就罚他今日无粥,我去趟王氏铁铺。”

南阳城最有名的铁匠铺,是城西街的“王氏铁铺”。

刘越刚到门口,就听见“叮叮当当”的打铁声震得门板发颤,铺子里一个满脸络腮胡的壮汉正光着膀子挥锤,古铜色的后背汗珠滚落成串,砸在烧红的铁块上,“滋啦”一声冒起白烟——正是铁匠铺老板王铁头。

“王掌柜,忙着呢?”

刘越掀开门帘走进来,火星子溅在官服上,烫出几个小黑点。

王铁头抬头瞥了他一眼,撇撇嘴:“原来是刘都尉。

怎么,官府又来要兵器?

我这铺子就剩半窖炭,打农具都不够,可没闲铁给你造刀枪。”

刘越早知他的倔脾气,从怀里掏出张折叠的麻纸递过去:“王掌柜先别急着拒,看看这个。”

王铁头将信将疑地接过,展开一看,上面画着个奇怪的犁具——犁辕是弯的,犁铧角度比寻常犁陡了些,还多了个小铁环。

他皱着眉看了半晌,疑惑道:“这是啥?

犁?

这弯辕能耕地?

首辕犁用了几百年,哪有改弯的道理?”

“这叫曲辕犁。”

刘越指着图纸解释,“比首辕犁省力三成,一个人就能拉着走,不用像以前那样两牛三人;犁铧角度改了,深耕能多两寸,种出来的庄稼能多收一成。

南阳多农户,流民里也有不少会种地的,这犁造出来,保管抢着要。”

王铁头眼睛瞪圆了——乱世里,农具比兵器金贵,若是真有这么好用的犁,他这铺子的炭火就不愁了。

他放下大锤,凑近图纸用粗糙的手指摸着线条:“你这图纸靠谱吗?

我打了三十年铁,从没见过这样的犁。”

“王掌柜可先打一把试试。”

刘越语气笃定,“若是好用,我让义勇军士兵帮你砍松木烧炭,流民们用粮食换犁具,你看如何?

另外,我还有个想法——打造犁具的余料别扔,熔了锻造成枪头,每把比寻常枪长半尺,淬火时加些硝石,锋利度能提不少,我按十文钱一把向你买。”

王铁头愣住了。

打造犁具的余料本是废料,扔了可惜,若是能锻造成枪头,倒是废物利用。

他心里盘算着:一把犁五文钱,管两顿饭;一把枪十文钱,炭火有人供,这笔买卖不亏。

他拍了拍胸脯:“行!

我信你一次!

三日之内,先打十把曲辕犁、五十把长枪——要是不好用,你可别怪我王铁头不认账!”

“放心,保准让你满意。”

刘越笑着应下,转头吩咐跟来的士兵,“去营地拉五十斤松木来,再给王掌柜的伙计们送两桶粥饭。”

三日后,刘越再去铁铺时,刚进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墙角摆着十把崭新的曲辕犁,弯曲的犁辕泛着铁光;木架上五十把长枪整齐排列,枪头比寻常的长半尺,淬火后的枪尖闪着冷光,锋利得能映出人影。

“刘都尉,你看!”

王铁头拉着他往后院走,只见一个伙计正拉着曲辕犁在空地上耕地,不用牛拉,伙计单手拽着犁柄往前走,犁铧轻松扎进土里,翻出的泥土均匀松散,比首辕犁快了不少。

“好犁!

真是好犁!”

王铁头哈哈大笑,拍着刘越的肩膀,“你这图纸神了!

刚才张大户来订了二十把,说要给佃户用!”

刘越拿起一把长枪,掂了掂重量,手感正好。

他走到院角老槐树下,挥枪劈去——“咔嚓”一声,碗口粗的树枝应声断裂,切口平整光滑。

“好枪!”

他赞道,“王掌柜,以后义勇军的兵器,就全靠你了!”

当天下午,刘越把五十把长枪运回营地。

步兵营的士兵们看到新枪,顿时围了上来,一个士兵拿起长枪试着刺向木靶,枪头瞬间穿透靶心,他兴奋地大喊:“都尉大人,这枪太好用了!

比以前的白蜡杆强十倍!”

士兵们的训练热情一下高涨起来,原本松散的队列,此刻也变得整齐有序。

傍晚时分,秦颉带着参军前来视察,看到士兵们手持新枪操练,步伐整齐,动作有力,又看到墙角的曲辕犁,惊讶道:“这就是你说的曲辕犁?

真能省力三成?”

“大人可派人试试。”

刘越笑着说。

秦颉当即让人牵来一头牛,在营地旁的空地上试耕。

看到曲辕犁省力又高效,他连连点头,拍着刘越的肩膀:“好!

好一个刘越!

你不仅会练兵,还懂农事,南阳有你,是百姓之福!”

他转头对参军道:“去府库,把那五十副铠甲和三百石粮草,全拨给刘都尉!

另外,再调二十名工匠去王氏铁铺帮忙,务必尽快打造更多曲辕犁和长枪!”

“谢太守大人!”

刘越心中大喜——五十副铠甲虽不多,却能装备一支精锐小队;三百石粮草,足够义勇军支撑一个月。

秦颉离开后,刘安凑过来,兴奋地说:“公子,咱们现在有兵有粮有兵器,再也不怕黄巾贼了!”

刘越笑着点头,目光却望向颍川方向。

就在刚才,斥候周仓来报,说颍川有个叫郭嘉的书生,因不满袁绍“多谋寡断,难成大事”,正带着书童往南阳而来。

“奉孝。”

刘越低声自语,眼底闪过一丝期待,“你可终于来了。”

他转头对周仓道:“你带两个斥候,去颍川方向接应,若见到一个身材消瘦、脸色苍白、爱咳嗽的书生,务必好生请来,不可怠慢——他要是渴了饿了,就把我的水囊和干粮给他。”

“是!”

周仓抱拳领命,翻身上马,带着斥候消失在暮色中。

刘越站在营地中央,看着士兵们操练的身影,听着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心中豪情万丈。

他知道,有了改良的农具和兵器,有了秦颉的支持,他在南阳的根基越来越稳。

而郭嘉的到来,将是他逐鹿天下的重要一步——那个能助曹操统一北方的奇才,这一次,要为他所用了。

>>> 戳我直接看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