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演武场初显成效
这一个月里,朱瞻基的生活看似与以往并无太大不同。
每日依旧循着皇太孙的规矩,晨起向祖父永乐皇帝和父亲太子朱高炽请安,然后去文华殿听翰林学士讲读经史,下午则照常前往宫中专设的演武场,练习弓马骑射。
然而,只有他自己清楚,内里的变化正悄然发生。
《基础养元功》不愧为《武道总纲》中精挑细选的筑基法门。
它不追求凌厉刚猛,而是如水滴石穿般,潜移默化地滋养着这具曾经略显虚弱的身体。
那丝自丹田诞生的元气,虽仍细若游丝,却坚韧无比,日夜不停地在特定的经脉路线中缓缓运转,每循环一周,都会带走一丝疲惫,融入一缕生机。
最首观的变化是,朱瞻基感觉自己的精力变得充沛了许多。
以往午后容易出现的困倦感消失无踪,听学士讲学时的专注力也显著提升,脑海中思路格外清晰,甚至对某些经史典籍有了不同角度的理解。
夜里睡眠深沉,少有惊醒,次日醒来便是神完气足。
身体的改变更为明显。
原本有些苍白的脸颊渐渐透出健康的红润,手脚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容易冰凉。
虽然体型看起来依旧偏于文雅修长,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肌肉底下蕴含的力量正在缓慢而稳定地增长。
以前拉开一石弓尚需勉力,如今却觉轻松不少,引弓时长也能坚持更久。
这一日午后,阳光正好,紫禁城西苑的演武场上,旌旗招展,蹄声嘚嘚。
朱瞻基一身利落的箭袖戎装,正凝神静气,立于射垛之前。
他深吸一口气,感受着体内那缕元气自然而然地流转至双臂,动作流畅地开弓、搭箭、瞄准。
弓弦震动,箭矢“嗖”地离弦而去,稳稳地钉在了百步外的箭靶红心边缘,尾羽微微颤动。
“好!
太孙殿下今日箭术愈发精进了!”
一旁负责教导武艺的侍卫统领不禁出声赞道。
他虽看出这一箭力道和稳定性都比月前强了不少,但也只当是皇太孙年纪渐长,气力自然增长,加之练习刻苦所致。
朱瞻基微微一笑,并未多言。
他清楚,这并非仅仅是苦练的结果,《基础养元功》带来的对肌肉的精准控制和气息的平稳,才是关键。
他正欲再次引弓,却听得演武场入口处传来一阵沉稳而有力的脚步声,伴随着内侍略显尖细的通传:“皇上驾到——”场中众人闻言,立刻停下动作,齐刷刷跪倒在地:“恭迎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瞻基也连忙放下弓箭,躬身行礼。
只见一位身材魁梧、身着赭黄常服、不怒自威的老者,在一众宦官侍卫的簇拥下,龙行虎步地走入演武场。
他目光如电,扫过场中众人,最终落在了躬身行礼的朱瞻基身上。
来者正是大明永乐皇帝——朱棣。
朱棣一生戎马,即便如今坐拥天下,对武事依旧极为重视,时常会亲临演武场检阅侍卫操练,或是观看皇子皇孙们习武。
他对这个酷肖自己年轻时的长孙,更是寄予厚望,要求尤为严格。
“平身吧。”
朱棣声音洪亮,带着久居上位的威严。
他走到朱瞻基面前,仔细打量了几眼,锐利的目光似乎能穿透表象,“瞻基,朕听闻你前些日子不慎跌了一跤,可大好了?”
“回皇爷爷的话,孙儿早己无碍,劳皇爷爷挂心了。”
朱瞻基恭敬回答,心中却是一动。
他知道,祖父朱棣绝非仅仅来关心他是否摔伤那么简单。
这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观察力极其敏锐。
朱棣点了点头,伸手拿起朱瞻基刚才放下的那张弓,掂量了一下,是一石半的强弓。
他看似随意地问道:“朕看你刚才那一箭,力道和稳劲都比以往强了些。
可是最近用了什么特别的法子打熬力气?”
此话一出,朱瞻基心中微凛。
果然,祖父注意到了这细微的变化。
他早有准备,面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带着几分腼腆和探索欲的笑容,回道:“皇爷爷明鉴。
孙儿前次跌倒后,深感体魄乃立身之本,光靠蛮力练习似乎进展缓慢。
于是……于是闲暇时翻看了些前朝的养生典籍,又请教了太医,自己琢磨了一套呼吸吐纳配合舒缓动作的法子,说是能活络筋骨、蕴养元气。
练了这些时日,似乎确有效果,精神好了不少,练箭时也觉得气息更顺了。”
他这番说辞半真半假。
真的是他确实找了养生典籍做掩护,假的是核心乃是《基础养元功》。
他将效果归结于“呼吸吐纳”和“活络筋骨”,这在此时代并非罕见之说,许多导引术、内家拳法都有类似理论,不至于引人怀疑,又能为后续更惊人的变化做铺垫。
“哦?
呼吸吐纳,活络筋骨?”
朱棣果然来了兴趣。
他自身便是武功高手,深知内息的重要性。
他饶有兴致地追问:“是何等法门?
演练给朕瞧瞧。”
朱瞻基心中一定,知道第一步己经成功引起了祖父的注意。
他不敢演练完整的《基础养元功》,那太过玄妙,容易露出破绽。
但他早己根据总纲中的一些粗浅原理,简化改编了几个看似普通,实则暗合养生至理的动作,类似于五禽戏、八段锦之流,只是效率更高。
“皇爷爷,孙儿琢磨的只是些粗浅动作,登不得大雅之堂。”
朱瞻基谦逊一句,随后便在场中缓缓演练起来。
他动作舒缓自然,配合着深长细匀的呼吸,举手投足间,竟隐隐有一种协调天地气息的韵味,虽不明显,却让看惯了刚猛武技的朱棣感到一丝新奇。
朱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征战一生,见识广博,虽未见过完全相同的法门,却能感觉到这套动作蕴含的道理似乎颇为正宗,并非胡编乱造。
尤其是孙儿演练时,眼神清澈,气息平稳绵长,确实是一派根基稳固、气血调和的模样,远非月前那种略显浮虚的状态可比。
一套动作演练完毕,朱瞻基收势而立,面不红,气不喘,反而觉得周身暖洋洋的,十分舒畅。
朱棣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他拍了拍朱瞻基的肩膀,力道不轻:“嗯,不错。
看来你这跤没白摔,倒是摔出些悟性来了。
强身健体是好事,但切记不可荒废了弓马实战,那才是根本。”
“孙儿谨记皇爷爷教诲!”
朱瞻基恭敬应道。
“好了,你继续练习吧。”
朱棣摆了摆手,又看了几眼场中其他操练的侍卫,这才在一众随从的簇拥下离开了演武场。
望着祖父离去的背影,朱瞻基缓缓松了口气,嘴角勾起一抹细微的弧度。
第一步,算是稳稳地迈出去了。
不仅初步改善了体质,更在最为关键的祖父面前,合理地展示了这种“积极”的变化,并且将原因引向了“自我琢磨的养生法”。
这为他下一步,或许可以尝试将更温和、更基础的养生法门,“推荐”给身体状况同样令人担忧的父亲朱高炽,乃至……最终影响到这位雄才大略,却也可能因积劳和旧伤而影响寿数的祖父本人,埋下了一个绝佳的伏笔。
阳光洒在演武场上,朱瞻基重新拿起了弓,目光变得愈发坚定。
改变命运的漫长征程,这第一块基石,己然在无人察觉的情况下,悄然铺就。
他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他有信心,凭借脑海中的《武道总纲》,一步步引领这个帝国,走向一条前所未有的辉煌道路。